石慧萍
《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从褒贬争论中走到现在,没有更辉煌,收视率下滑,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发表文章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课堂上,很多教师“清浅化”地处理教材,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这样才是生动的课堂。不知道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有多少被激发了阅读《论语》、《三国演义》等原著的兴趣,课堂下经典依然冷冷清清束之高阁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增强语文课堂的时效性,让语文课的根深入学生的心灵土壤,教学内容的难度不但不能降低,反而要增加。
一、激发兴趣,不能以牺牲难度为代价
为了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吸引学生的目光,一些教师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比如:苏教版《雷雨》选文,其中品味潜台词是教学重点,应该带领学生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但由于时代性等原因,课文显得有些乏味,自然造成一定的教学难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让学生先观看《雷雨》的话剧或电影,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需要通过想象的一切都变成了具体演员的表演。本来想象中的四凤应该美丽善良,但是影片中的似乎有点土气;想象中的周朴园应该这样,却变成了那样……被演员如是演绎了剧本中的角色,一切想象的空间都被剥夺了。结果学生看过后,并没有对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及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记住了复杂的人物纠葛和“凤”“萍”之类的噱头,再回到课本中读人物的对话时就窃笑不止,对学生来说,一部经典的价值就仅此而已,难免悲哀。如同我们看了一部无厘头搞笑的电影,笑过之后,便“一笑泯恩仇”。长此以往,若学生没了对经典的敬意,恐怕结果是不堪设想。黑塞说:“我们得先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经典的价值,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经典的价值。以降低《雷雨》教学难度的后果是,学生成了“流言家”。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需要深入浅出,必须建立在教师吃透教材、掌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而绝不是简单偷懒地用视频影像代替文本解读,绝不是用音频朗读代替老师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演绎。
二、增难设问,引导思维由浅入深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班级里总有一些积极分子,问题一抛出,其他同学还没有思考,他们就迅速回答。这是非常尴尬的时刻,是继续还是再给其他同学时间思考呢?如果继续,积极分子就会一直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课堂看上去“积极活跃”有余,可是其他同学的参与度却大打折扣,时间长了,就滋生了这类学生的思维惰性;如果再给点思考时间,意义不大,因为其他同学已经受到了积极分子的干扰,不会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思考或者沿着发言者的思路深入思考,这会滋生思维惰性,积极分子不肯安分地再等老师的善意,会出现走神或者干脆认为老师的问题真简单而产生轻视。
为了调节班级学生反应能力的差异性,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让积极分子说不上,让其他同学多想想又说得上。教学《想北平》时,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经过转化,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比如:“你觉得文中哪几段直接写了北平的特点?都是什么特点?”学生一定会找到第4~7段,一定会找到“动中有静,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这样的信息。反应快的学生一下子就找得到,反应慢些的同学也找得到,但是因为有人找到了,自己就不继续找信息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难道这就是让老舍魂牵梦萦提及北平会落泪的原因吗?这个问题可以转化成“老舍写的是‘我的北平,于是北平成了‘老舍牌北平,那么自然有他独特的视角,他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北平呢?”的问题,找到“动中有静”还不够,还要找到“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温和的香片茶”才是老舍的北平,温和平易给人依靠的北平;找到“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还不够,找到“处处有空,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才是老舍的北平,不仅自然而且给人自由的北平;找到“花多菜多果子多”还不够,找到“使人更接近了自然”、“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才是老舍的北平,接近自然给人包容的北平。
即使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也可以通过增加设问的难度,避免课堂的“浅思维”,避免课堂上表面的活跃,从而打造活泼而紧张、严肃又生动的课堂。
三、增加难度,熬过学习中“不适”反应
新课程理念是十分强调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愉悦学习的。为了让学生在“愉快”、“舒适”的情态下学习,就一定要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吗?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学习经验,就是深刻的有效的学习,往往是由于我们在学习中的“不适”带来的动力而实现的。可以简单理解,学习中遇到了不会的,就要认真想、努力学、尽力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不适”反应,并引导学生把它转化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另一种动力。甚至,教师要敢于设置适当难度,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在百思不得解时,再适时启发。
在教学设置的实施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反应慢,甚至畏难现象,老师要有耐心、更细心。一颗好学的心,这时往往是敏感而脆弱的,一句毫不经意的“这你都不会”就有可能让一个学生信心垮掉,老师应该每时每刻关注并鼓励他们。电影《阿甘正传》中,低智商的儿子很悲伤地问母亲:“妈妈我是弱智吗?”母亲很平静地对孩子说:“谁说的,你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而已。”
学生其实很睿智,其实颇有见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点懒惰,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思维的懒惰,开发学生潜能。让语文课堂严肃起来,深刻起来,生动起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