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误译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2014-08-18 12:29钱乐宁
考试周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启示跨文化

钱乐宁

摘 要: 在翻译领域,英语学习者极易用汉语的思维模式翻译文本。一些常见的翻译错误与文化差异紧密联系。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分析翻译中的几类错误,引起英语学习者对跨文化翻译的关注,还总结出一些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翻译教学 跨文化 启示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已出现在各个领域。不同文化,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突和融合日益凸显。当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差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理解时,就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为了达到理解与沟通的目的,交流双方必须对彼此所处文化中的规则、习俗有一定的了解。语言及非语言交流可能包含言外之意,也可能包含象征意义。因此,顺利通畅的跨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观念、价值准则及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因素,跨文化翻译同样如此。

要达到有效沟通,外语工作者必须树立跨文化意识,否则必将引起不必要的误释。在外语翻译领域中做到这一点极其重要。

2.跨文化交际

不可否认,文化承载着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属性。一种文化中被人们所知的观念或事物,出现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未必如此。

2.1语言与文化

在语言结构上,许多俚语、谚语、典故、俗语等总包含许多意象,因而常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导致了语言中词汇使用的多元化,如以下三则翻译实例:

实例1:

汉: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英:Only when the world has a talent scout,who knows about horses,can there be fine steeds.There are always fine steeds that can cover a thousand li a day,but we cannot frequently find a talent scout.

实例2:

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英: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mind.

实例3:

汉:不要班门弄斧。

英:Dont show off your skill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实例1用一个定语从句翻译“伯乐”,因为这句话源于汉语的一个典故。尽管“伯乐”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对于中国文化了解不深的外国人来说却丝毫不明其所指。因此,倘若译者仅仅将“伯乐”这个名字直译,则国外读者面对译文必然不知所措。实例1的译文交代了伯乐的身份特点——“who knows about horses”(懂马识马),让译文读者明确了“伯乐”的含义。实例2和实例3的译文都体现了在翻译中关注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2.2文化价值观

社会体系、社会环境和社会传统的不同,导致了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中华文化中,谦逊、中庸及和谐的优良传统被世代传承。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我们经常会用这种标准与传统衡量人们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然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努力和进取精神,注重个体的权利和价值。因此,这种文化易于培养出富有个体创造力的人群,并且趋向于通过个体成就衡量人生价值。

高效的双语使用者包括翻译,不仅应明确文化差异,还应熟知不同文化的行为规范,进而有意识地调整语言和行为,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中国,由于应试教育普遍存在,英语的词汇结构和语法受到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关注。教育者容易过多强调语言的正确使用而忽略其交际目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意义必然与文化紧密相关。同时,语言包含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传统和思维。因此,在翻译领域,翻译者除了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之外,还需要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社会文化内涵。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形式,已不再仅被当做语言的象征,它还体现着文化交流。

数百年来,为了加强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翻译界出现了各种理论,其中包括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标准。不论何种翻译理论都告诉我们,翻译只有满足了社会需求才会实用。这就要求翻译者树立跨文化意识。

4.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如今,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使以前无法翻译的文本都能流畅通顺地译出。从翻译技巧角度看,倘若翻译者能够挖掘某些语句的文化内涵而不是逐字翻译,便能从整体上握原文要义,译文文本能使读者一目了然。

4.1表达意义的融合

语言中存在不同的意象。然而,面对同一个意象,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观点未必一致。比如,汉语可能会用“鼠”作为喻体形容胆小的人,正如成语“胆小如鼠”一样。在英语中,同样形容胆小的喻体却是“chicken(鸡)”或“hare(野兔)”,因而他们会用“chicken-hearted”或“as timid as a hare”形容胆小懦弱的人。

这一点可以通过许多例子证明,笔者便不一一列举。同样的意思在不同文化中会用不同意象表达。在翻译中,有时就需要通过意译而不是直译表达。

4.2文化渗透和语言适应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发展,文化渗透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并对语言的语法、句子结构和语篇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语言适应理论所述,语言应用的过程就是持续选择的过程,在此期间,语言的应用必须适应沟通交流的社会语境。要适应语境,则须考虑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素质、社会情境和物质世界状况等。

5.跨文化中的翻译不当endprint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涉及跨文化的翻译错误值得翻译教育者深思。例如,当学生看到“Thats all Greek to me.”一句,会把“Greek”理解成“希腊语”,从而无法准确理解其意。实际上,这句话含义为“我对此一无所知。”,类似的情形还有许多。请看以下例子。

数年前,一位中国男子将其妻子的照片展示给几个美国朋友看。美国朋友看后,都出于礼貌地夸赞他妻子漂亮。而这位中国男子也出于中国式的礼貌,将中国人受到称赞时的常用回答语“哪里哪里”翻译成了英语“Where!Where!”,回应朋友。美国朋友听后全然不知所措,无言以对。沉默片刻后,终于有位聪明的美国人理解了他说出此话的用意,于是机智地说:“Oh,everywhere!(到处)”

对中西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觉得滑稽可笑,因为回答“Where!Where!”的男子未能考虑到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自古以来,谦逊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当中国人受到夸赞,都会否认对方的夸奖以表示谦虚。西方人受到夸赞总会欣然接受。倘若交际双方都缺乏应有的文化背景知识,那么交际便无法继续下去。

6.对翻译教育者的启示

跨文化翻译中的错误的出现都有其缘由,也都能为翻译教学提供相应启示。

一方面,英语学习者习惯于逐字翻译。这点似乎很普遍,教育者应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例如,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增添文化素材,如创设模拟情境等,并采用有效的文化对比策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另一方面,无法准确理解英语语言的结构是导致翻译不当的一大原因。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引导学习者阅读一些外文文章或外国文学作品等。这样,学习者将会自然而然地习惯于英语的语言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英语学习者缺乏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也会导致翻译不当。教育者需要引用更多丰富且实用的跨文化素材,使学习者不仅从书中习得翻译知识及技巧,还能够切实行动,从做中学。因此,适当地设置英语演讲比赛、知识讲座或短剧比赛,都是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书面形式的考试不应该成为衡量学习者翻译能力,甚至英语能力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曹瑞明.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差异与融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田仙枝.从跨文化的视角看高校学生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

[7]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启示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