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传千秋

2014-08-18 19:19湘文辉
书屋 2014年7期
关键词:原道办报湖湘

湘文辉

学者田中阳教授的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互动关系研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问世了。这是一部研究湖湘文化与湖南新闻传播史的重头学术著作。关于湖湘文化研究,在我省早已成为热门话题,其学术研究成果可谓多矣。但是,把湖湘文化与湖南报刊传播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并总结出一系列前人尚未言说过的新见解、新结论,此书尚是第一次,可以说该书具有开创性的拓荒意义。

作者以湖南人从王船山到毛泽东的穷本探源或曰“追寻大本大源”的精神,对湖湘文化的发展源流、思想精髓、基本特征及其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互动关系所形成的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意义的文化价值,作了深层次的探析与研究。指出所谓湖湘文化,即指滥觞于南宋时期,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集其大成,影响湖南乃至中国数百年历史进程的区域性思想文化流派。尤其是近现代,王夫之的学说影响了魏源、曾国藩、谭嗣同、黄兴、蔡锷一直到毛泽东等几代人,使湖南成为人才荟萃之地,位居全国之首,形成近百年的历史文化奇观。湖湘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已积淀在湖南人的心理深处,形成了一种云蒸霞蔚、大气磅礴的文化氛围,一种生机盎然、造化日新的文化生态,一种根基深厚、万物昭苏的文化沃土。田先生把这种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总结概括为“政治本位”、“经世情结”、“原道精神”,并从这三个方面深刻而生动地剖析了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互动关系。正是这种“政治本位”、“经世情结”、“原道精神”的湖湘文化,影响与决定了当时湖南报人的价值取向、办报宗旨、思想情怀、探索精神、顽强斗志与实干作风。

作者以湖南人特有的热血激情与敏锐目光,深刻阐释了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也是湖南社会、湖湘文化的一个转折点,湖湘文化在这一时期获得“涅槃”新生,实现了现代转型。而报刊则成为这一时代文化转型的一种主要文化媒介,一种文化熔炉,一座人生舞台,一种新的“载道之器”。并多方面地具体分析了五四时期湖湘文化对湖南报刊的深刻影响及湖南报刊传承与创新湖湘文化的“媒介”与“熔炉”作用。在该书第二章中,作者以重彩浓墨集中论述了毛泽东在其所创办的《湘江评论》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等战斗檄文中所宣示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充分表现了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政治情怀与宏伟政治思想。这是从屈原以来湖南士人救国救民的思想传统与直面政治、担当天下的热血秉性的充分体现。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湖南进步青年正是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政治抱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主人翁意识,从争夺五四时期的报刊话语权转化为争夺政权,即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创建人民民主新政权的革命斗争,并最终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俄国式”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该书第三章进一步揭示: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另一精神特质,这一精神特质也构成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独特的生命形态与办报主题。这充分表现在当时湖南报人所继承的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蔡锷等湖湘军人“扎硬寨”、“打死仗”的苦战、实干精神。他们在军阀统治、民不聊生、腥风血雨的历史黑暗时期,始终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为民请命。如刘人熙、贝允昕、李抱一、张秋尘等人创办或主笔的湖南《大公报》,始终坚持捍卫新生的民主共和制度,无情地揭露与抨击袁世凯与湖南督军汤芗銘复辟封建帝制的阴谋,为“反袁驱汤”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其后毛泽东亦在湖南《大公报》上先后发表了评长沙赵女士自杀、鼓吹湖南自治等一系列重要文章,有力地推动了湖南的社会进步。而毛泽东所提出的“应傍着活事件来讨论”的办报主张,更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新闻报道与舆论引导方式。所谓“活事件”就是最近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即现在所说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谓“傍着活事件讨论”,就是紧紧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报道,展开热烈讨论,以吸引广大读者与受众,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办报主张与运作方式,都鲜明地体现了湖湘文化重经世致用的特点,不仅发扬光大了湖湘文化精神,也促使了湖湘文化的现代转型。该书第四章则重点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原道精神”及其对“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影响。“原道精神”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彭大成教授在其著作《湖湘文化与毛泽东》一书中把它概括为湖南先贤们所擅长与倾注的“哲理思维”,他在该书中对此作了这样的阐释:“湖南历代知识分子都有探求宇宙、人生‘大本大源的浓厚哲学兴趣,有着穷深研几、探本溯源的高度哲理思维能力。他们在立志救国之始,总是力图首先从宏观总体上把握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和立身、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原则。尽管他们的哲学思想有着唯心或唯物的不同倾向,但其‘通天人之故、穷‘大本大源的致思倾向,则是一致的。”田先生对湖湘文化的这一特质体悟甚深,在其新著中作了新的阐述与发挥,认为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湖南进步青年,在五四运动之后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与他们在湖湘文化的氛围中所形成的“原道精神”肯定是密切相关的。他进一步把这种“原道精神”与湖南“独立之根性”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五四”时期的湖南报人最充分地表现了这种“独立之根性”,最充分地表现了一种探索“大本大源”的血性、刚性和智性。当时的湖南报人确实表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求索精神与战斗精神,为探索真理、捍卫真理、传播真理同旧中国的黑暗与愚昧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作者以湖南先贤英烈“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在该书中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该书在满腔热情、不遗余力地发掘、宣传、弘扬湖湘文化优秀思想精华的同时,也实事求是、颇有创见地分析指出了湖湘文化的缺点与局限,指出正是受这些局限与缺点的影响,即使在思想解放、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倡导的科学与民主不是一种并重关系,科学没有被作为民主的支撑来看待,没有被作为与民主并行之另一轮来看待”。并指出:“没有‘五四的科学精神行开天辟地之功,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是没有可能性的,中国‘人的现代化也是没有可能性的。‘革命是开路,‘科学是建设的。而‘五四时期的湖南社会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一个层面理解科学的价值……只要不把科学上升到一种精神、主义、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位置,科学就不可能与民主处于‘并重的位置,处于如‘车之两轮的位置。”特别是在第五章中,作者以毛泽东作为“一个研究的范本”,集中研究分析了湖湘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对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业与晚年失误的深刻影响。田先生的一家之言,虽然尚有值得进一步从学术上深入探讨的广阔空间。但是,田先生这种承前启后、涤旧创新的求索精神与理论胆识,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创新、思想观念与社会习俗的更新,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创新,都是颇有启示意义的。

该书不仅突出地介绍了毛泽东在“五四”时期创刊办报、发表大量革命文章的开路先锋作用,也介绍了湖南其他报人如刘人熙、贝允昕、李抱一、张秋尘、张平子、彭璜、谢觉哉、熊瑾玎、何雨农、廖焕星等一大批报人的办报活动与历史贡献。还介绍了《新湖南》、《体育周报》、《女界钟》、《端风》、《湘潮》、《天问》、《湖南通俗报》、《湖南日报》等数十近百种报刊,甚至对省会长沙之外各地、州的地方小报也作了介绍,充分反映了“五四”时期湖南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春潮澎湃的历史景象。这些经作者搜集、归纳、整理的报刊资料,无疑为后来者的续续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与入门途径。这无疑也是此书的另一重要价值之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道办报湖湘
编后记
《文心雕龙·原道》探原
——“原道”传统与刘勰的突破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
新品Intel芯原道M 7R通话平板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