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强
体育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注重的是“教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出现给体育教育者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在体育教学中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养成从事身体活动的习惯及获得健康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学会学习。
一、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他的认识活动中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体育学习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身心发展之始终。
1.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建立良好、融洽的学练环境,有利于体育兴趣养成。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良好的学练风气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体育教师应该通过教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创设有利于学练的良好环境。①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可以防止或克服学练中的怕苦、怕脏、怕累和其它因素造成的厌学、惧学等消极心理。如体育教师的语言风趣又有启发性,动作敏捷又有风度,言谈举止中透射出优雅、灵巧和优美,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美启迪,易于实现体育学练中的“苦学”变“乐学”。②运用教学手段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徒手操练习,口令可以是教师喊或哨子吹,也可以由学生和教师轮换喊,还可以用音乐伴奏等;做操的队形可以是横队、纵队、圆形、弧形等;做操的形式可以是原地或先进间,分组或统一进行;做操的节奏可快、可慢等。由此体育教师运用教法手段的变化,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和良好气氛、既体现了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新颖和难度的适当。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新颖,难度、深度安排适当,是培养和激发体育学习兴趣和关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好奇心不完全决定于物体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太熟悉的,因为司空见惯,不为人注意;完全陌生的,又因为和主体已有的经验联系不上,也无法使人感兴趣。因为,体育教学中学对新颖适度和已有经验联系的知识、技能最感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掌握时,伴随这一学练过程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这种体验又会带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更多关注、投入和参与。
二、尝试体验
1.尝试自学,把握动作概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些贴进学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用图。引导学生自学,可以根据动作图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表象。这种具体的直接的想象刺激,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立定跳远有几个环节,手和腿应该怎么做?②我们学习青蛙在荷叶上跳跃时怎样才不会落水呢?学生通过观察图解,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尝试练习,并初步掌握了动作的概念。
2.注重交流,提高尝试效果。在尝试练习的活动中,学生自身的认知或操作活动是学生体验的主要来源。而在讨论、评论等交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可以来自交流活动的本身。如:当一名学生正确地完成一次动作练习后,让学生评一评,这种交流活动不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自己的思维活动或操作活动的顺利发展,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由于学生尝试体验的不同,但又有相似的体验,因此,通过交流,还可能唤起学生对以前的活动经历的体验,或起到丰富学生的体验的作用。如在“后滚翻”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后倒推手”的要点,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当你能够顺利滚过来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是否用了力?要用多大的力?”一般的学生很少有“后倒推手”的体验,但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他们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体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合作探究
1.确立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创建学习情境、整理学练旧知识,为学生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练内容和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中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阶梯性。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注意力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自主探究。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启发学生思维,找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引子”,运用“启发、宽容、帮助”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探究。如:在学习弯道跑技术时,教师可以按照合作小组形式先让学生在弯道上跑几圈。通过学生在弯道上跑的初步感知,教师结合内容质疑:弯道跑与直道跑的技术特点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经过学生的探究、小组讨论出结论
四、评价发展
1.树立全新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要抓住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主体性等特点,确立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学校体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和教育目标一致,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体育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力求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评价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在评价中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既要评教学效果,又要评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评体育知识、机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等。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而追求定量评价,使定量评价占据主要地位。但体育教学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大量人文因素,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21世纪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通过体育教育不仅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些人文因素又不像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掌握动作的数量和完成动作的质量等容易量化,像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难以量化,如忽视这些指标的教育评价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因此,单一靠定性化、数量化方法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特征,必须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使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