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离不开生活,将盲生的美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等与盲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欣赏美和创作美,使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美工价值和追求美的生活。
关键词:视力残疾;生活;美工课堂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离开生活的教育不是教育,教育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展开的。用生活来教育,是特殊教育所倡导和实施的,也是残疾孩子和家庭最为喜欢的方法,并且也是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在美工课堂中渗透这一理念,我将从以下方面阐述:
1 把社会生活融进教学课堂中
我们对盲生所实施不是专业美工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工教育。因此,在美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例如,在制作“风筝”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了解风筝的形状、材质、调查风筝的来源。采用实物直接观察法、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形状;在材质方面我选用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对比,学生触摸后能准确地得出风筝材质的特性;对于了解风筝的历史及现状,我从两方面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会利用资源,去求助需要帮助;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去陌生的环境—可以放风筝的广场,勇敢地向陌生人请教。例如,产地,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进等问题。课堂上,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盲生、低视生相结合分成两组,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这时,问题又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风筝飞不到天上。此时,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尤其是盲生,开始抱怨,说风凉话,但个别低视生拿着风筝这瞅瞅那摸摸,嘴巴里还在喃喃自语,“怎么回事”。于是,我鼓励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奥秘,他们又开始忙了。最后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风筝线感觉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盲生激动的搓着自己的手,不知所措。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美工课堂不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时刻在身边。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得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2 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引入课堂
学生视力的残疾,美术标准教材的内容大多数不适合学生学习,我根据《课程标准》自行改编教材,标准指出:美术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包装袋,还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挂历等都是美工教学中可利用资源,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制作《交通工具》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包装盒、食品包装袋、宣传单、挂历纸报等,把他们清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中来,利用收集的素材,结合素材原有颜色和造型进行组合拼装,这样降低了盲生操作难度,完成教学目标,又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因材施教,也弥补了视力缺陷带来的色彩障碍,使每件作品都展现出五彩的颜色,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其他物体的形状,并把他们引入到《交通运输工具》课堂中,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部分,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物体形状来探究创作出实用性的物体,为生活提供便捷。另外,教学生用收集到的包装纸折星星、做跳舞女孩、纸贴画等作品。通过此类活动,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美工课的兴趣,也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教会学习。
3 把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带进课堂
认识世界的信息80%都来自于眼睛的观察,引导视障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对于视力残疾孩子,他们失去了眼睛,就等于关闭了他们用眼看世界的信息通道。最为一名特教老师,我要教会孩子们用自己的“手”代替眼睛观察我们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例如,在制作《我的学校》时,直接让学生在校园中观察,要求他们自己分析、简单制作校园建筑,完成整体布局并突出特色。在教学中我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建筑做成幻灯片,让低视力学生欣赏,并为盲生详细讲解该建筑的特色之处,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为进一步使视障学生辨别美,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我利用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时,引导学生用嗅觉、听觉、触觉去观察周围物体。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视障学生学会了用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收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感恩的思想感情。
4 把生活的场景呈现于课堂
在教学中使我深感不安的是:我们的孩子来源于家庭,可在他们身上你难以看到同龄孩子的生活经验,甚至有些孩子生活经验只停留在喂着吃饭,伸手穿衣,搀着走路,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首先要做的是改善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积累生活经验,生活化情景教学,就走进我的手工课堂中。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在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也受到学生的喜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教育情境,来再现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觉。例如,在手撕贴画《一家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家人的温馨场面,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家庭情景剧视频,让学生来品味他人家庭的生活,来增强学生对“家”的理解,其次让学生自编自导分组表演《未来我的家庭》,让学生去评价,看他们谁表演的像不像。最后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或者对某一愿望来完成作业。再如,在捏橡皮泥《收获》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分三组学生用橡皮泥分别捏出蔬菜,水果,粮食。第二环节为了生存学生估价交换食物。第三环节产量多的可以变卖成钱,购买橡皮泥种植其他作物。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景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了解了美工的基础知识,又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同时,改善了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为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美工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值得关注和提倡的,残疾孩子只有在独立生活的基础上才得以自我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就要引导这些孩子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温根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提高盲生整体素质[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
[2] 包广义.盲生心中的五彩缤纷——盲校的美术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0(12).
作者简介:李建萍(1976—),女,甘肃人,本科,新疆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