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翰
0 前言
随着我国电视产业逐渐发达,各式各样的电视选秀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荧幕中。在竞争逐渐激烈的传媒领域,各大卫视为了争夺收视率,争相复制各类选秀节目,而选秀节目中的主持人也在节目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在当今的部分选秀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却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主持人不再像曾经一样成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不再是曾经节目当中节目本身与观众互动的唯一纽带,甚至减少了主持人的存在,节目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视效果。正是因为这样的趋势逐渐出现,那么在部分选秀节目中出现了主持人“消逝”的现象。
1 主持人作用随“评委职能改变”而减弱
随着国外传来的选秀节目热潮,中国开始大量出现选秀节目,从开始起步到后期的发展瓶颈,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选秀节目经历了一个空前的大起大落。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除第一期收视排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天天向上”之后,其余几期均位列全国收视第一。中国选秀节目也宣布正式跨入再次发展的阶段。在选秀节目消沉的一段时期,《中国好声音》脱颖而出,究其原因,除了减少“毒舌”、“绯闻”等传统卖点,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评委的传统职能,将“评委”改为“导师”。
传统的选秀节目,节目中出现“选手”和“评委”两个角色,而两个角色也正如其字面上体现出的职能一样,只能充当选手和评委。评委也就是比赛的评判者,也称为打分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评委能够决定一个选手的去留,决定选手的命运。然而大部分的评委和选手都是在场上第一次见面,互相的不了解将会产生双方交流的障碍。评委变为导师,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多的是增加了一种概念的转变—“从消费选手到消费导师”。与传统的选秀节目相比,导师不再是一个在场上只是点评和打分的人,通过节目特定的一种形式,让选手成为评委的学生,以一种师生的关系去进行长期且有效率的交流。例如,2005年湖南卫视重磅推出了《超级女声》第二期,而在成都总决选的比赛中,冠军李宇春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桥段。评委提出要求李宇春穿裙子,而难以接受的李宇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导致场面稍显尴尬,而此刻主持人李湘用一个巧妙的笑话过渡了这个话题。在这件小事上,能够体现出,评委对选手的不够了解,那么在场上对选手的点评,或者引导开发就会出现很大的障碍,换句话说会让很多学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准自己的定位,改变自己的短板,不能在后面的比赛中有效的改变,以至在一定程度上场上的交流会出现瓶颈,那么此时主持人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主持人需要引导评委与选手,更要主动挖掘评委和选手的各自特点,整个过程中还不能没有可观赏性。而将“评委”的概念转变为“导师”,这个问题就可以大大避免了。试问,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难道不比评委与选手的交流要深刻吗?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导师不需要有人来协助自己与选手交流沟通,因为导师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与学员直接沟通,那么主持人就缺少了一种重要的职能体现。而主持人也就只能充当一个报幕员的职位。
2 主持人作用随“节目参与方式扩充”而减弱
选秀节目之所以火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观众从以往单纯的观赏者变成了参与者和制造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场上选手的命运,改变节目接下来的形势与内容。传统的选秀节目,观众参与的方式相对单一。例如,短信投票,电话留言,甚至写信致栏目组。也就是说受众在第一时间不能很好地与节目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节目的参与性不是很强,势必多多少少减少观众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收视。所以,整体上来说,传统选秀节目观众的参与方式面较窄,而主持人在节目中就必须不断地渲染节目的娱乐氛围,并时时向观众汇报选手人气,以及场外情况,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增大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与职能,这也就是传统选秀节目为什么将主持人列为节目核心位置的原因之一。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网络已经大面积覆盖人们的生活,并且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说部分人群已经开始依赖着网络。那么电视节目也受其影响,所以当今的观众在这样的影响下已经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狂欢意识”。微博投票,微信投票,甚至栏目组成立自己的朋友圈,网站,官方主页等,这些新媒体产物都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消息,也能在第一时间参与到节目中,并可以积极地与节目进行现场或非现场的有效交流,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全民参与性。所以主持人在传统节目中所发挥的职能将会无形中缩减。
3 主持人作用被“栏目成本核算”而削弱
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国诞生了第一个电视选秀节目。随后,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第二期,异军突起,一时间观众的参与量和收视率节节攀升,期间总决赛整体收视率为6.22%,收视份额为17.89%,有着近乎万人空巷的场面,这也宣布着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到达了一个巅峰时期。由于2005年《超女》的成功,导致了各台相继复制类似的真人秀节目,中视的《梦想中国》,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以及最近的《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等等。一时间,各大卫视均想利用选秀节目的火热关注度在残酷的电视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
“僧多粥少”完全可以说明当今娱乐节目在电视领域的市场情况,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作为主导思想的环境下,电视节目早已经把收视率作为衡量节目好坏的唯一标准。由于节目类型太过火爆,再加上制作周期较短,制作技术难度也不大,导致各大卫视无限制地“僵尸般”复制选秀节目,换汤不换药的节目性质已经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内容素材的饱和也让节目的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发展瓶颈,竞争异常残酷。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节目收视不太理想导致没有经费很好地支撑节目继续发展,所以,栏目组的经营也是精打细算,谨小慎微,一切从简。既然主持人在节目中存在的意义价值已经不大,那为何不减少开支呢?
4 主持人作用必将受“人才素质多样化”的影响
传统选秀节目中,因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需要,整个节目有了明确的分工,细致到策划团队,主创人员,现场人员,技术人员,管理团队等等。也正是这些分工让节目能够顺利而流畅地进行下去。而“术业有专攻”这句话显然不适合当今的电视节目。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主持人华少虽然以超常的播报语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然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话筒”,而真正在场上发挥曾经主持人作用的是作为导师之一的庾澄庆。庾澄庆本职是一位歌手,他符合节目的特性,也了解节目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能在音乐这个领域给予出自己专业的意见。对于这样的一个一专多能的人员,栏目组当然会在职能配置上有所科学搭配的。而单纯的节目主持人或许并不是在当下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选秀节目在特定的环境下,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而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和职能也在改变,在未来的选秀节目中,不知道主持人还能否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巴赫金(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三联书店,1988.
[2] 翁如.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 杨尚鸿.编与导:电视编导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