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生华
近几年来,多数学校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教学特色。在此背景下,“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六模块建构式”是指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实际学情以及新课程标准,灵活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及迁移运用六大模块,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构建数学能力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例,探讨“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自学质疑,培养自觉解决问题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教学各种学科,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表明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学,并非一味向学生传授课堂知识。因此,如何实现学生自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学习哪些内容,在课下如何预习,向学生传授自学方法,同时可设计与新知识相连接的课外练习,唤起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而为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首先,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实际学情,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以前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能否将面积公式写出来?”、“2、自己画出所学过的图形,并相应标出每一个图形各个部位的名称”、“3、根据已学过图形的面积知识,并结合课本中的例题,将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设置以上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而并不是死记硬背计算公式。
二、交流展示,彰显学生解决问题方式
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都好奇自己的同伴是如何解题的呢?怎么得到结论的呢?而设置交流展示这一环节,能够实现生生互动,并且在交流的环境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疑点,可能得到新的解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在本次教学中,实现小组交流,前后位四位学生交流,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选取一位组长,由组长将小组内的交流成果彰显在全班学生面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挑选学生交流重点。针对以上问题,有学生回答出“学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其公式为长×宽、边长的平方”。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并让其他学生解决。若学生能够解决固然最好,若不能解决就留在精讲点拨阶段,进行统一讲解。
三、互动探究,体验参与学习的成功
互动探究学习是每一学科都要求的学习方式,通过互动探究,能够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取长补短,实现互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选择有助于加深基础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的问题,并由教师对教学要求进行预设,选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点及难点进行互动探究。笔者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设置以下问题“比较黑板上的两个图形(教师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是否相等,若相等,你是怎么得到的呢?”然后由小组对其讨论,并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该怎么解决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在里面出边长1cm的正方形方格,将方格数出来,就是该图形的面积了”,由教师给予客观评价。
四、精讲点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则需要教师对其加以点拨,深化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学情,同时还应吃透数学教材,并整理出本节知识的重点及难点,进而寻找规律,教给学生方法。在设置各项问题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在点拨阶段提出以下疑问“刚才通过小组讨论,已逐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得出底×高,如果用S表示其面积,采用a与h分别表示底、高,那面积公式采用字母怎么表达呢?”
五、矫正反馈,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通常情况下,反馈主要是通过练习来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校正教学。矫正反馈可贯穿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在交流展示环节,也可在互动探究及精讲点拨环节。该阶段主要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最终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当然,再次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强调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并及时给予矫正处理,对于复杂的信息,可通过互动探究,对其进行矫正处理,并对其加以精讲。矫正反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似,都是针对小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并对其加以改正,该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常采用的方法。笔者发现,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不能够灵活运用其计算公式,都知道计算公式,但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问题。如:不能够正确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或者底。
六、迁移运用,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所谓迁移运用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教学模块相对较简单,但在迁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在迁移题型时应符合小学生自身特点,应具有实践性及操作性,避免采取同样题型对学生加以训练,防止学生对其产生厌烦感。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思考题、选做题等,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笔者在此次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长方形框架,然后拉伸,向学生提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否改变了?面积是否也改变了?”最后,学生受到此道例题的影响,进而反思当长方形拉伸成平行系变形,其周长及面积是否改变了呢?通过这种迁移运用,使学生建构数学化与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总而言之,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同时也符合小学生自身特点,通过应用该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小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