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激文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虽然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一方面却为了赶进度而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轻易“滑过”。生物选修1展现的是更加真实、丰富和完整的科学探究情境,学生拥有从选择课题、分析研究思路、设计实验流程等多方面的独立自主权。基于上述认识与思考,我们在“果酒制作”的课堂中,尝试着采用“项目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整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得新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利用“项目导学”进行生物选修1的实验教学,操作性强,有明显的优越性。
用“项目导学”进行“青梅酒制作”的课堂教学,主要有项目课题、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四个环节。项目课题反映课堂教学核心内容的主题,项目计划由课内探究项目与课外准备项目组成,项目实施包括组建项目团队、编制项目导学案、学生的课前准备与课堂活动等内容,项目评价包含自我、相互、综合评价。
1.确立项目课题。
我校有各种果树,如青梅、枇杷、枣子、橘子、石榴、柿子等等。每年五六月份,大量的青梅成熟,掉落在地,非常可惜,大家产生了用校园现成的果实替代葡萄进行“果酒制作”的想法,因而确立项目课题为:青梅酒制作。
2.设计项目任务。
实验项目安排在春夏之交的五六月份进行。此时正值青梅的收获季节,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确定后,学生围绕项目课题设计项目任务,“青梅酒制作”的项目主要由以下四项任务构成。
项目任务一:原理分析及材料准备
本项目由若干知识性问题组成,其目标是创设问题情境,搭建思维平台,落实学科知识。如实验原理分析: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是什么?发酵需要怎样的温度条件?
实验材料的准备:选择熟透的,还是青青硬硬的青梅好?用什么样的冰糖?选择怎样的发酵容器?对发酵容器如何消毒?选择多少度数的白酒?镜检酵母菌需准备哪些实验器材?
项目任务二:实验流程设计及青梅酒的制作
本项目属于创新项目,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自行设计青梅酒的制作流程,难度较小,因为只是将酵母菌的发酵底物葡萄变换成青梅而已。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用一些校园资料创设情境,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都会在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欲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项目二以“学生自主实验”为基础,融“观察、动手、反思、优化”为一体。
项目任务三:现象记录分析与品质鉴定
本项目属于应用项目,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如可以记录青梅酒呈现哪些现象,酒精发酵多少天以后可以进行镜检,酒精可用什么试剂来检验,如何进行酵母菌的镜检工作,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制酒成功带来的快感。
项目任务四:构建知识网络及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知识是“项目导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把项目活动获得的“果酒制作”的知识展示出来,并建构知识网络,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本项目属于总结反思项目,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生命科学概念的体系,让学生从肤浅、低层次的“知道或认识事实”的学习,进入深度的、高层次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前要做好四项准备工作:一是编制“青梅酒制作”项目导学案;二是根据项目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三是组建项目研究团队,设计好项目实施方案;四是教师适当讲解学生完成项目所需的未知的生物知识,为学生顺利实施项目活动作铺垫。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项目开展情况,帮助学生化解困难,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点评。
4.实行项目评价。
在这个环节(各类果酒展示及交流酿酒心得),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活动参与度、完成项目中发挥的作用、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完成项目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及相互评价;教师则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获得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作铺垫。另外,教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大胆发表见解,还可适当拓展:当青梅酒制成以后,如何制成青梅醋?这样就避免“项目导学”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生物教学过程的优化在于教师指明“学生将要远行的方向”,项目导学依照“生长”理念,着眼课堂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调动学生认识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学生思维,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充满研究的色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