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离我们有多远

2014-08-18 11:04张丹彤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模式改革高考物理教学

张丹彤

【摘 要】高考模式的不断改革,使物理学科一次次地被边缘化。功利化的教绩观,使得物理学科的现实地位被一再弱化。高考试题的设计,使得物理实验考核成为纸上谈兵。实验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僵化,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些因素造成了实验离我们的物理教学越来越远。

【关键词】高考 模式改革 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众所周知,物理实验既是物理科学理论的源泉,也是工程技术诞生的摇篮。从物理教学角度看,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物理实验既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质、形成主动探索精神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今天的在校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无论是从当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科技创新型人才,还是从为学生终身发展,掌握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挑战的能力来看,中学阶段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反观教学现实,我们感到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正和我们所期望的渐行渐远。减负的呼声推动着高考模式的改革,但一次次改革却使物理学科被一次次边缘化;难以根除的对升学率的过度追求、违背教育规律的功利化的教绩观,使得物理学科的地位被一再弱化;承载着过多社会责任的高考命题虽对实验考核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其“纸上考实验”的考试方式使得中学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复习成为纸上谈兵。有教师通盘考虑,如果将花在做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上的时间用来做几道实验题的话,对于学生物理等级的提升效果也许会更好,实验能力的考核被无情地异化了。将今天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与20年前、50年前的相比,实验大楼是更好了,仪器设备更新更全了,但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意识、教师的实验素养和学生的实验能力却不敢说更好了。

物理实验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这显然不是一个测量距离的物理问题,而是一个十分沉重的社会问题。

1.高考模式的不断改革,物理学科一次次被边缘化。

近十多年来,高考在不断的争吵声中多次作出调整和改革,显然在这一过程中行政的声音大过了专家的声音,减轻今天中国学生负担的旗帜压倒了明天中国科技创新需要的展望。以江苏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六门学科考试模式到3+2高考模式到3+1+1高考模式再到3+1+X高考模式直到今天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物理等学科从与其他学科相同的100分的分值,到相对分值不断下降,再到最后不算分数只算等级,自然科学领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科学领域的政治、历史、地理的地位不断下降。尽管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基于国家未来科技竞争力的思考,大声疾呼改革不能以牺牲物理学科的地位为代价,但物理学科最终免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物理学科在高考中的边缘化必然导致物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严重虚化,其结果必定导致基础教育战线对实验教学越来越不重视,物理实验正在离校园远去。

2.功利化的教绩观,使得物理学科现实地位被一再弱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明确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应该说课程标准对实验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各地高考物理学科的分值相对不高,如江苏高考物理学科只算等级,不算分值,并且在高考录取时,等级的门槛也被一次次降低,使得中学在对待不同学科时情不自禁地厚此薄彼。在江苏,不少基层学校,校长更多地关注高考计算分值的语、数、外学科,在安排课时方面,一周数学课最多达14节以上,语文、外语的课时也远远多于物理等不算分值的学科;在教学检查方面也是只关注语、数、外,其他学科过问不多。显然,物理等学科的现实地位被一再弱化,物理实验教学难免被忽视。为了追求升学率,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的就不学。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每天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实验问题或参加科技活动?物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实验能力也在不断下降,研究实验、设计实验、动手探索实验已成为过去时,演示实验能免则免,学生实验应付了事,物理兴趣小组也都成为竞赛辅导小组,小实验、小制作早已淡出校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的意识和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功利化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功利化的倾向,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不鼓励学生热爱实验,学生自然不会保持对实验的兴趣,高中课程标准所设计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要求只能落空。物理实验正在离教师远去。

3.高考试题的设计,使得物理实验考核成为纸上谈兵。

尽管每年的高考命题老师挖空心思,试图构想出原创、新颖的高考实验题,并能反映出考生的实验能力,但要想在平面化的高考卷面上考核立体、生动的物理实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纵观大量高考实验试题,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原理改进、仪器读数、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电路连线等容易在卷面上实现的方面。其实真正的学生实验应该是,面对真实的实验器材时能融会原理、方法、操作、记录、处理、分析评估等实验全过程。实验的魅力还是在实验室,在动手、观察、思考的过程中。

现在的高考方式,将实验考查变成了解实验题,用平面图形代替立体器材,用文字描述代替实际操作,用僵化的表述代替生动的实验过程,它们是不能有效考核实验能力的。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明“说”与“做”是有着本质差别的。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考查导向,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忽视做实验,重视解实验题,以训练学生的得分能力。物理实验正在远离实验室。

4.实验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僵化,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普遍较差并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在:①学生能了解基本实验知识和方法,但灵活运用的能力差;②能操作简单器材,但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差;③没有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究其原因,除了大环境的不利影响外,现行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材、教辅也存在问题,以学生实验报告册为例,大多千篇一律,满足于培养学生的一般实验能力,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分组实验是指定好的,实验原理方法也是固定的,实验过程报告册上都帮学生详细地写好了实验步骤。长期机械训练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实验就是要按既定的要求进行,不能偏离“标准”,如果实验误差较大或没有达到实验该有的结果,那一定是自己在实验操作上出了问题,而不去仔细寻找和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果刚好达到了预期的结果,那是自己很好地完成了实验任务,也不去思考实验为何要这么做,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实验方法,这个实验如果拓展一下,是否还可以完成其他的实验任务,等等。这种“按图索骥”式的实验,不能说一无是处,可能在学生特定阶段的学习中是必需的,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会扼杀学生宝贵的好奇心,使得真实的物理实验远离学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呼唤创新型人才,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高度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责任出发,遵循教育规律,革除教育陋弊。值得期待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就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我们期待着新一轮改革能重视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努力提升其地位,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实验回归校园,回归实验室,回到教师和学生之中。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为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猜你喜欢
模式改革高考物理教学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