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2014-08-16 13:58谢浩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

谢浩

摘要:指出了受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的影响,我国南北地区供水严重不平衡,北方地区严重缺水,为此,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这样一项巨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有效调节了南北水源差异,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调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主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其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措施,并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07902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线工程,顾名思义,是在中部地区进行调水的工程: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扩容的江汉丹江口水库调水,从南到北依次经过南阳、郑州、焦作、新乡、安阳、邯郸、石家庄等20余座城市,最后到达首都北京。中线干渠全长1277km,调水规模可达130亿m3,可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沿线城市的供水问题。中线工程将于2014年6月份进行全线充水实验,确保能在今年10月份通水。调水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它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我们不得不提及的问题。

1.1 积极影响

首先,调水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改变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特别在汛期,容易出现南涝北旱的状况,而调水工程则有效地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中线工程将丹江口水库的水源引入河北、北京等地区,重点解决了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兼顾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其中,沿线经过的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农业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量比较大,加上河南省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水资源比较欠缺,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正好缓解了这一难题,有利于提高河南省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调过去的水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当地因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的问题,有益于北方地区补回地下水,保护了湿地。据统计,一期工程通水后,增加林地面积9.83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效益30.32亿元;湿地面积4530hm2,生态环境效益价值7.26亿元。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线三后”原则,加快沿线水污染的治理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北方农业的发展,调水工程无疑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工程建设期间,在工程沿线地区积极建立天然保护林、重点地区保护带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有效带动当地绿化、生态和绿色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有效遏制了总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最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通过调水可以灌溉植物,提高植被的覆盖率,能有效降低土地沙漠化,提高了空气质量,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局部气候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中线沿线地区超采地下水的现象比较严重,容易引起土质疏松,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调水工程则为当地带来充沛的水资源,地下水开采也将得到相应缓解。

总而言之,调水工程对改变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消极影响

中线工程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1)调水工程需要挖掘渠道,新挖掘的渠道构架不是很稳定,庞大的工程建设会破坏当地的地质结构,改变了沟谷的原生地貌,增加了沟谷斜坡的不稳定性,若是遭遇强降雨,不稳定地段可能产生重力侵蚀,而这些都将成为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物质源,从而容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

(2)调水工程跨度相当大,由南至北,短期内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动。中线地区地下水位比较浅,排水系统比较差,而调水工程有可能破坏河床湖泊等灌溉系统,部分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进而破坏当地的农林业发展。

(3)工程施工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系统生物量损失。施工过程中,短期内会对湿地产生破坏,会改变原有的湿地结构系统,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迫坏,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扩挖和疏浚工程会对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一定的破坏,总体来说,工程施工会对整个自然环境承受力和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造成负面影响。

(4)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一方面,调水工程需要占领一定的土地,这就涉及到房屋的拆迁等问题,北方气候干燥,在拆房屋等过程中,扬尘等会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主要来自湖内引渠淤泥排放场、混凝土拌和及养护、车辆和施工机械清洗等,工业废水一般含有不易溶于水的有毒有害物质,一旦这些工业废水不经有效处理,将会对周边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生物易滋生传染疾病等等。在排水系统较差的地区,污水更是难以排放,污水治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 缓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2.1 大力开展生态林建设

我们知道,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强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有助于扩大植被覆盖率,不仅可以加固土地,防止工程建设中引发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国家在进行南水北调的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强对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严格落实“采育结合”的方针,加强人工造林的力度,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区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树木的采伐,积极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提高整体生态环境的质量。

2.2 严格控制污染指标,加强污染治理

2.2.1 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减少污染源

水源污染的原因之一就是农耕地区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引起的,这些农药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河道,这样会使人们生活可饮用水大大减少;此外,部分地区土壤比较贫瘠,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不容易吸附污染物和有毒性物质。因此,调水沿线地区应该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农村废弃物、污染物进行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农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减少水源污染,提高生态环境。endprint

2.2.2 严格控制工业生产污水排放指标

通过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分析,各种污染物质的构成中,COD类含量最高,沿线水污染源也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很多工厂污染防治技术比较低,对排放的污水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很多废水排放均没有达标。数据表明,重污染的造纸、化工、酿造,以及制药等行业的COD排放量占工业企业总排放量的72.6%,严重影响了水源水质。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工业生产污水排放指标,严格控制流域水体总量控制,加强水体水质的检测,积极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减少工业生产造成的水源污染。

2.3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

(1) 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了维持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调水工程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沿用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缺水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使地质结构变得疏松,甚至造成地质塌陷的情况,同时,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质污染。因此,沿线地区应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开采低下水,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实现农业“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高产出”的“三低两高”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2) 大力推进水源区生态工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水源区生态工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合理进行工业布局,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发展集约型工业。加强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整治,积极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加强水源区沿江城镇带和工业带的建设,以科技为依托,注重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狠抓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4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国家应该将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有效保证沿线水源质量。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进行补偿。此外,国家相关执法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和相关政策,从重查处违规生产的工业企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大对南水北调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3 结语

从1952年毛主席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拉开了南水北调大幕开始到现在,历经了60多年的努力,我们慢慢在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宏愿。南水北调工程,一项伟大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然在短期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要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定实现南北水源共享,东西经济齐飞的宏愿。

参考文献:

[1] 郑 佳,窦艳兵,邵景力,等.南水北调供水前后北京西郊地区地下水流场趋势预测研究[J].工程勘察,2009(5).

[2]谢兴勇,钱 新,张玉超,等.引江济巢对巢湖的水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8).

[3]赵 敏,常玉苗.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水利经济,2009(1).

[4]马芳冰,王 烜.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0).

[5]郭 潇,方国华,章哲恺.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利学报,2008(9).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曾有三个问题争执不下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用好南水北调征地移民资金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南水北调难几许?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