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羌族释比服饰和释比法器

2014-08-16 09:36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法器茂县羌族

曲 义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茂县羌族释比服饰和释比法器

曲 义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针对我国最大的羌族人口聚居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羌族释比传统宗教服饰进行了造型研究。在对茂县释比服饰进行实地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论述了羌族释比文化与释比服饰文化传统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茂县羌族释比传统宗教服饰两大构成要素中的黑、白释比头饰的艺术造型和羊皮鼓、法刀等共计21种各类法器的艺术造型。旨在系统而全面地解析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羌族释比传统宗教服饰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服饰造型艺术魅力。

茂县羌族;释比;宗教服饰;造型

羌族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人在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曾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起到过十分关键的作用[1]。

茂县位于川西北的高原与平原间的过渡地带,古代名为“茂州”,解放后称“茂汶羌族自治县”,后因阿坝州行政区划调整,茂汶羌族自治县撤销,改称茂县[2]。茂县自古就是我国羌族最大的聚居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得数据显示,我国羌族的总人口为30.61万人,其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15.796 9万人,而茂县的羌族人口就有9.45万人,分别占羌族总人口的30.87%和阿坝州羌族总人口的59.82%[3]。

1 释比及其服饰概况

释比是羌族的特称,即一般所称的“巫师”“端公”。释比又称“释果”,茂县地区羌语主要称其为“许”或“呼许”,而赤不苏地区又称“活觉”或“活鲁”。“许”在羌族群众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羌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传承者和宗教活动的主要实施者[4]。他精通羌族的历史文化,在参加生产劳动之余,主要从事羌族的一系列法事活动。

宗教服饰是人们对自然神化、物化后在服饰上的反映,茂县释比头戴猴皮帽或五花帽,上身着长衫,长衫质地早期为麻质,现为麻、棉及化纤三种质地,长衫之外穿羊皮褂,褂缀白、黄、黑三粒纽扣[5]。水磨和渭门等地的“许”则是穿豹皮衣,下着白裙,打绑腿。羌族上坛经中的开坛请玉皇(格底莫比阿拉齐)中有关于对端公祭祀服饰的相关要求:“端公禀报玉皇时,不离皮鼓和猴帽。皮褂不洁不能穿,皮鼓不净不可用。不洁净的猴皮帽,端公作法不能戴。”总而言之,释比的宗教服饰主要体现在头部装饰、颈部装饰及其使用的法器上。

2 头饰

羌族的释比经典分为上、中、下三坛,三坛即神、人、鬼。茂县羌族释比做法时所戴的法冠有上坛经的白释比法冠和下坛经的黑释比法冠之分。白释比的法冠又称为猴皮帽或猴头帽(图1),它是由金丝猴的毛皮制成的圆形无檐帽,帽顶呈“山”字形,中间高,两边略低,从左至右分别代表黑白分明、天和地。

图1 白释比猴皮帽

图2 黑释比五花帽与念珠

帽额上有银制或铜制的圆牌。帽子下端缀有数枚子安贝壳或动物骨骼,帽子后面有三条飘带,一般为皮质,飘带两边各有一片子安贝壳。

黑释比的法冠又叫五佛神帽或五花帽(图2),在驱邪时佩戴,多为羊毛毡、铜制或者是竹制,上缀兽颌骨,法冠上插五个三角形与长方形组成的纸板,纸板上画有五位真神。

3 法器

3.1 羊皮鼓

羊皮鼓(图3)是一种手鼓,羌语“日果”“日木”“布”,高15厘米左右,直径60厘米左右。鼓面由经鞣制后的山羊皮制成,有的羊皮鼓上还留有羊毛。内有木制横向手柄和两只铜制铃铛,有的手柄呈弯曲状,有的为直木,或有类似羊头或羊角造型的图案雕于手柄上。鼓上多系有红色布穗,鼓圈为木质,高约15厘米,其木为一种羌语叫作麦吊树的青冈木。羊皮鼓面和鼓圈边缘之间用麂子皮作缝合线进行固定。“尔握特”意为鼓槌,击鼓用,用长30~60厘米的刺木制成,略呈弯曲状,头端以麂子皮、山驴皮或獐子皮包成槌头并上饰绸布,末端系彩色穗子。关于羊皮鼓颜色和鼓圈的材质,羌族释比经典经文《德维》中是这样记载的:“左手握住羊皮鼓,右手拿着击鼓槌,凡民敬神需用鼓。木比制就三种鼓。颜色各异不同用。白鼓拿来上坛用,黑鼓拿来家庭用。黄色鼓儿是凶鼓,鬼事凶事用黄鼓。法事不同鼓不同。端公须当分别用。说罢鼓色说鼓圈,鼓圈不得任意取,麦吊树上取鼓圈。”[7]

图3 羊皮鼓

关于羊皮鼓和猴皮帽的来历,传说古时有一位羌族的“许”长途跋涉取得了真经,返程路途遥远,歇脚时睡着了,这时一只白羊悄悄至此竞偷食了经书,“许”醒来发现后神愁鬼哭,后悔不已,这时一只金丝猴来到“许”面前,让其将此羊之肉食之,将羊皮净毛做鼓。此法果然奏效,“许”每当击鼓时,脑海中便浮现出了真经经文。金丝猴不仅帮助“许”重新取得了真经,又指引其归路。为了永远怀念金丝猴生前对“许”的恩情,便用猴头、猴尾和猴皮来制作“许”的法帽,即猴皮帽[8]。另一种说法认为,天神阿爸木拉下界时带来了双面的羊皮鼓,但同样因歇脚时睡着了,醒来后其中的一面鼓因与地面长时间接触已经腐烂,羊皮鼓便只有一面。关于猴皮帽,这种说法认为是古时的一位释比猎到了猴子,取其毛皮和头骨来制作法器,猴皮帽便是其中的法器之一。

3.2 法刀与神袋

法刀又称师刀、单刀、短刀或匕首,羌语“额九”,是“许”佩带在腰间、做法事时挥舞之用的法器,长约35厘米,用以驱鬼。法刀为铁制(图4),有的法刀刀背上还刻有羌族原始崇拜的图案。

图4 铁制法刀

神袋是一种用山羊皮或麂子皮制作的皮口袋,内盛大麦粒、白石子、小猪肉膘、铅笔、小子安贝壳,各种飞禽走兽之骨、壳、爪、羽毛和铜制的咒符、铃铛。

3.3 索卦与算簿

索卦实际为一条羊毛绳,释比用来占卜凶吉。

算簿,羌语称“刷补”“刷日勒”,是“许”在占卜时使用的折叠式工具书(图5)。书中绘有包罗万象的各种图谱,因羌族没有文字,因此注解为汉字。

图5 算簿

3.4 法印、法锣、法铃、法镜

法印为方形,多由铜或铁制造,上有阳文篆书的金文咒语,用于印制咒符;法锣为口径15厘米上下的铜锣,锣体造型成凹凸状,法锣之上附加皮制手柄;法铃被羌族称为“阿尔斯”, 禽蛋状、大小如拳,有铁法铃和铜法铃两种,多以一对出现,两只铃铛用红布系连在一起,有的还另系兽骨与兽爪,以增加神力。两只法铃以音量的高低来区分雌雄,下有一个纵向切口连接两个“8”字形的孔;法镜是一种圆形铜镜,有的法镜在正面的边缘、手柄和背面浅雕花纹。

3.5 神杖与神鞭

神杖,羌族称其为“查比亚娃子”或“涅日谷杂”,长1.5米上下。神仗头部雕饰双面人头形神像,分别代表白神和黑神鬼王。因材质、雕工的不同,神像的造型各异。也有的神杖头像为金属制作的,材质为铁或铜,下垂铜铃。杖体的材质主要是一种被羌族称为查比亚的刺棍藤木。神杖底部为尖状,目的在于便于插入土中,使神杖竖起。

神鞭由一根长度60厘米左右的圆口木棍与一条麻绳组成,手柄处刻龙头形神像,木棍的底端有一金属环并接有一条约10厘米的生牛皮带子,麻绳接于皮带之上。

3.6 林主、拨浪鼓与响盘

林主又称“释比菩萨”和“猴头”,是内部装有象征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金丝猴头盖骨,象征祖师的化身;羌语把释比做法用的拨浪鼓称为“柳古”(图6),由一细长形的圆柱手柄和一粗圆柱体的鼓身组成;羌语称响盘为“克鲁”, 为铜铸,即小铜钹(图7),释比诵经念咒时使用。直径约20 cm,呈凹凸状,浮雕八卦纹样,上系细皮带子便于敲打。

图6 拨浪鼓 图7 铜响盘

3.7 法水瓶与十卓

释比治病用法水瓶作为法器,它形似龙头状,可盛治病用的神水。十卓的原材料是由在神山的神杉树上采集的冷杉、云杉或红豆杉等树的杉木枝制成,为杉杆祖神,表示敬神还愿,上有5个、7个或9个枝丫,枝丫上挂有用五色纸制作的飘带。

3.8 兽角、兽爪和独角

辟邪之用,兽角主要为羊角,兽爪有野猪、黑熊、豹子和老虎等走兽的爪子(图8)。亦为兽角,上缀兽骨、爪、牙和铜钱等。

3.9 符板与饶子别

符板为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的木板,其上雕刻符咒图案。饶子别是一种装有铁沙子、可以转动的轱辘响器,在祭奠和下葬跳铠甲舞(又称大葬舞,羌族称“克儿西格拉”)时使用。

图8 兽角与兽爪

4 结束语

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人类社会早期,羌人与其他的族脉一样,因无法改变自然现象,便将世间万物神化,进而认为“万物皆有灵”,形成了“多神崇拜、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并将此种传统一直保留至今。茂县地区的羌族释比服饰属于羌族原始宗教文化,是整个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茂县地区释比的黑白法冠,是我国所有其他羌族聚居地释比宗教头饰的缩影,而多达21种的法器,更是所有羌族地区释比法器的集大成者,其全面性是其他任何羌族聚居地都无法比拟的,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相信随着震后羌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茂县羌族释比服饰文化和造型艺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何光岳.氐羌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192

[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四川省编辑组.羌族社会历史调查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7

[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7

[4]周毓华,白石.释比与羌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13

[5]Thomas.The History,Customs and Religion of Chiang[M].Shanghai:Mercury,Ltd,1920

[6]David Graham.The Customs and Religions of the Chiang[C].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58

[7]马长寿.氐与羌[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8]霍彦儒,袁永冰.羌文化与凤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91

(责任编辑:李力)

2014-09-12

曲义(1985-),山东烟台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服饰艺术与服装服饰设计。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2.021

J523.5

A

1673-2006(2014)12-0073-03

猜你喜欢
法器茂县羌族
古蜀之源:茂县营盘山遗址
妙宝庄严
——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一刻不曾停歇的茂县大救援
抚案桌——宪法宣誓不可或缺的规范法器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埃及历险记(一)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