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劲 祁春节
摘要: 以柑橘为例,基于我国柑橘主产区9省(区、市)28县(市)867户橘农的调查数据,建立面板数椐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大、中、小)、不同经营方式(专业、兼业)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柑橘比较优势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相同种植规模条件下,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专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程度小于对兼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在相同经营方式条件下,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较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程度小于对较小规模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而对较大规模兼业化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程度大于对较小规模经营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说明在现阶段农地制度下,柑橘主产区大规模专业化经营方式为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其他规模经营方式为非适度规模经营方式。
关键词:农业投入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生产规模;经营方式;比较优势;柑橘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92-10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园艺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园艺产业发展迅速,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据统计,2010年全国园艺作物总产值约14 118亿元,占全国种植业总产值的46.12%,而占全国经济作物总产值的71.74%以上,出口额达148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6.25 %,而占世界园艺产品出口总额的6.64%,在我国种植业收入中仅次于粮食作物,已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尤其是柑橘业已成为我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市)、自治区一些农村中重点发展的特色水果产业,在改善人们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果农增收、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发展,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已经丧失,而劳动密集型园艺产品的比较优势也在下降,尤其是柑橘等水果类产品伴随着农业投入品价格持续较快上涨,其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产价格乃至出口价格逐渐上涨,对我国柑橘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测算,2001~2010年,我国化肥、农药、农村劳动力价格年均分别上涨7.41、2.01、31.84个百分点,加之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导致柑橘出口价格年均上升4.85个百分点,使我国柑橘等水果类产品生产与出口面临严峻挑战,事关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农民收入增加。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园艺产品(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对于降低园艺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园艺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KH*7/8〗
一、文献回顾与相关概念的界定〖KH*7/8〗
(一) 文献回顾
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能否改进小农经济效率、提高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有争议的话题,在理论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日本发展经济学家连水佑茨郎、神门善久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他们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准则,认为小农户兼业化经营是制约日本农地规模扩大而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下的根本原因[1]。付晨,毛益勇分析了日本农业兼业化经营的经济效益后指出,农户兼业化带来农业经营规模细小的格局凝固化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与女性化,使日本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陈晓红,汪朝霞研究发现,农户普遍的兼业化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促使土地细碎化和粗放经营,带来农业投入要素质量尤其是劳动力素质下降等等[3]。贺振华、何文玉,刘国柄等认为,在现阶段情况下,农户兼业化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农户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在一定程上降低了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阻碍了农业生产率提高[4]。梁流涛等研究指出,兼业农户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化肥农药等农资用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均低于专业农户,不同类型兼业农户的农业投入行为、土地经营规模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5]。许经勇认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规模经济[6]。许庆,尹荣梁研究指出,因受土地钿碎化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是规模报酬不变,唯有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才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7]。齐城认为,如以劳动生产率为评价标准,规模经济是存在的[8]。沈贵银在探讨多元化农业规模经营制度时指出,现阶段农户经营土地 50~100亩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9]。谭淑豪研究发现,由于户均规模小地块过于分散细碎,使得水稻生产的可变成本中劳动力成本远远高于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成本。在柑橘产业领域,许多学者主张柑橘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经营[10]。祁春节提出按照生态适应性原则,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行柑橘适度规模经营[11]。乔娟,颜军林认为中国柑橘生产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即使一些较大规模的水果生产基地也被分割成“各自为战”的小生产经营单元,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提高和制约柑橘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12]。霍尚一,林坚、余学军,王邦祥、何劲,祁春节研究指出,我国柑橘果园零星分散,绝大多数是兼业农户,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推行标准化生产与科学管理,主张大力推进柑橘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1315]。陈正坤认为,随着我国柑橘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出口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必须实行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等等[16]。魏蓓认为,从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角度考量,规模化经营的农产品单位成本明显低于小规模经营模式。另一种是以向国成、韩绍凤为代表的相悖观点,他们基于杨小凯、黄有光的超边际经济学的分工经济理论,应用了Allyn Young关于分工“四化”(个人专业化、职业多样化、生产迂回化、生产组织化)的阐述,认为我国农村小农户兼业化的兴起与发展是在现阶段人多地少矛盾尖锐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健全的条件下形成的小农户家庭内分工的组织均衡形态,引致了迂回经济的发展,并催生了农民组织化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土地规模的扩大和小农经济效率的提高[17,18]。Dia Y Z等研究尼日利亚阿达马瓦州姆比伯地区玉米小规模生产的经济规模和成本效益问题表明,该区域的玉米种植是有利可图的, 因为可以获得ES>1即1.252的规模经济系数和大于1即1.04的平均成本效率指数[19]。翁克瑞研究指出,小规模经营通过精耕细作、间(套)种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具有大农场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大农场的优势在于机械化耕作、营销能力强和产品交易费用少,但存在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导致内部交易费用增高的弊端[20]。梅建明、高强等研究发现,兼业农户和专业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源相差不大,同时也发现兼业农户的生产效率与专业农户之间差异不大,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目标模式应该是实现大量小规模的兼业户与一部分适度规模的专业农户并存的经营格局[21]。
以上两种观点都得到了来自实证研究的支持。王婷,于少康采用SPSS分析法对江西农村大(10~50亩)、中(5~10亩)、小(1~5亩)三种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年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种田大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467元;种田中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120元;种田小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55元。说明种田大户取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其他农户的年收入为规模不经济[22]。翁克瑞基于新贸易理论,通过建立CA与CL的关系模型,验证了我国现阶段农地规模经营并没有明显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没有明显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绩效,更没有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同时也验证了农地规模经营存在内部交易成本过高问题,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不宜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20]。普罗斯特曼等人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巴西,规模不到1公顷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1~10公顷的农场高出2倍,比200~2 000公顷的农场高出30倍;在印度,规模在2公顷以下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规模10公顷以上的农场高出1倍多[23]。
总之,对于规模经营能否改进小农经济效率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理论和视角展开了辨识,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实证结论,为推进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提供了两条可供选择的路经。但是他们的研究视角仅局限在要素投入量的变化与产出的边际效率上,并未关注要素价格变化与产品的比较优势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引致关系。尽管何劲,祁春节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甜橙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24],但未涉及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园艺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问题 。由于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是当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为了获得更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本文试图以柑橘为例,吸收前人关于规模经济和园艺产品(柑橘)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关研究成果,釆用我国柑橘主产区近5年的详实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全面考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规模(大、中、小)、不同经营方式(专业、兼业)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方向和大小,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柑橘农户不同经营规模划分的依据。由于中国农村人均耕地资源少、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导致高价值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经营规模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专业化农户相比,均属于小规模或微小规模农户。农户经营规模大小只是相对于高价值农业产业农户群体内部而言所呈现的规模差异。本文对柑橘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由于经营规模的划分迄今没有严格的理论依据,本文只能根据所选取的柑橘产业类型或农户所从事的柑橘生产类别特性,以全国9省(市、区)28个县(市)柑橘主产区被调查样本农户的实际生产经营特点为依据进行比较合理划分。(2)从国内现有相关的研究文献看,对于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以种植面积大小为依据,并且划分标准的差异不大,一般将5亩以下视为小规模,6~10亩视为中规模,10亩以上视为较大规模[25,26]。(3)根据本文在全国9省(市、区)柑橘主产区调查样本的统计特征,10亩以下和10亩以上的经营农户出现的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均处在全部样本农户的累计分布图上的两个峰值点,结合当地农户对经营规模的经验认同,并考虑国内学者的划分标准,本文将柑橘农户的经营规模界定为三种:(1)小规模为10亩以下;(2)中规模为10~30亩;(3)大规模为30~100亩。
2.关于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的界定。我国具有发展柑橘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栽培柑橘的地域广阔,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湖北、四川、重庆9个省(市)、自治区。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跨省际的4大柑橘产业带,即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和鄂西——湘西柑橘带,被称为中国南方柑橘主产区。这些柑橘主产区因地处华东、华南和长江上中游的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土地面积差异较大,户均柑橘栽培面积不尽相同,广大农户家庭除种植柑橘外,还生产一些自食为主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农副产品。柑橘主产区中除少数柑橘种植大户外,绝大部分农户中有剩余劳动力的青壮年男子一般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工作,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柑橘专业户和柑橘兼业户。为研究需要,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专业和兼业农户的不同描述,结合中国柑橘主产区的农户实际,将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柑橘专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无非农收入或柑橘种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上的柑橘农户;所谓柑橘兼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有非农收入且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20%以上或柑橘种〖HJ66x〗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下的柑橘农户。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一) 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笔者利用2012年暑假进行的入户调查。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经济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组织部分有志于柑橘经济研究或对柑橘经济感兴趣的本科生,对农业部规划的南方9个柑橘主产省(区、市)中的174个全国重点县(市)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入户访谈。为了确保调查质量,笔者在对问卷内容进行预调查并完善的基础上,就问卷内容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调查人员每到一个调查地区,首先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本地柑橘生产的总体情况,对当地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大小分成大、中、小三个规模等级,了解农户在各规模等级上的专业和兼业分布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构成情况按照每个县(市)大约调查30~40户的样本量确定每个规模等级的被调查农户数量,接着从三种不同规模的农户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笔者还对部分乡(镇)、村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抽查。在进行问卷整理时,对所有存在疑问的问卷笔者及时通过电话向被调查农户核实了有关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90份,回收率为98.889%,剔去内容填写不全或者有逻辑错误且无法最终核实的废卷23份,最终有效问卷为86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3%。
(二)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1.样本农户的分布。本次调查遍及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9省(区、市)中的28个全国重点柑橘生产县(市)56个乡(镇)农户,被调查农户在地域上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以上两种观点都得到了来自实证研究的支持。王婷,于少康采用SPSS分析法对江西农村大(10~50亩)、中(5~10亩)、小(1~5亩)三种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年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种田大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467元;种田中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120元;种田小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55元。说明种田大户取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其他农户的年收入为规模不经济[22]。翁克瑞基于新贸易理论,通过建立CA与CL的关系模型,验证了我国现阶段农地规模经营并没有明显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没有明显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绩效,更没有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同时也验证了农地规模经营存在内部交易成本过高问题,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不宜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20]。普罗斯特曼等人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巴西,规模不到1公顷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1~10公顷的农场高出2倍,比200~2 000公顷的农场高出30倍;在印度,规模在2公顷以下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规模10公顷以上的农场高出1倍多[23]。
总之,对于规模经营能否改进小农经济效率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理论和视角展开了辨识,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实证结论,为推进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提供了两条可供选择的路经。但是他们的研究视角仅局限在要素投入量的变化与产出的边际效率上,并未关注要素价格变化与产品的比较优势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引致关系。尽管何劲,祁春节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甜橙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24],但未涉及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园艺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问题 。由于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是当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为了获得更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本文试图以柑橘为例,吸收前人关于规模经济和园艺产品(柑橘)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关研究成果,釆用我国柑橘主产区近5年的详实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全面考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规模(大、中、小)、不同经营方式(专业、兼业)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方向和大小,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柑橘农户不同经营规模划分的依据。由于中国农村人均耕地资源少、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导致高价值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经营规模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专业化农户相比,均属于小规模或微小规模农户。农户经营规模大小只是相对于高价值农业产业农户群体内部而言所呈现的规模差异。本文对柑橘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由于经营规模的划分迄今没有严格的理论依据,本文只能根据所选取的柑橘产业类型或农户所从事的柑橘生产类别特性,以全国9省(市、区)28个县(市)柑橘主产区被调查样本农户的实际生产经营特点为依据进行比较合理划分。(2)从国内现有相关的研究文献看,对于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以种植面积大小为依据,并且划分标准的差异不大,一般将5亩以下视为小规模,6~10亩视为中规模,10亩以上视为较大规模[25,26]。(3)根据本文在全国9省(市、区)柑橘主产区调查样本的统计特征,10亩以下和10亩以上的经营农户出现的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均处在全部样本农户的累计分布图上的两个峰值点,结合当地农户对经营规模的经验认同,并考虑国内学者的划分标准,本文将柑橘农户的经营规模界定为三种:(1)小规模为10亩以下;(2)中规模为10~30亩;(3)大规模为30~100亩。
2.关于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的界定。我国具有发展柑橘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栽培柑橘的地域广阔,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湖北、四川、重庆9个省(市)、自治区。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跨省际的4大柑橘产业带,即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和鄂西——湘西柑橘带,被称为中国南方柑橘主产区。这些柑橘主产区因地处华东、华南和长江上中游的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土地面积差异较大,户均柑橘栽培面积不尽相同,广大农户家庭除种植柑橘外,还生产一些自食为主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农副产品。柑橘主产区中除少数柑橘种植大户外,绝大部分农户中有剩余劳动力的青壮年男子一般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工作,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柑橘专业户和柑橘兼业户。为研究需要,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专业和兼业农户的不同描述,结合中国柑橘主产区的农户实际,将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柑橘专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无非农收入或柑橘种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上的柑橘农户;所谓柑橘兼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有非农收入且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20%以上或柑橘种〖HJ66x〗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下的柑橘农户。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一) 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笔者利用2012年暑假进行的入户调查。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经济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组织部分有志于柑橘经济研究或对柑橘经济感兴趣的本科生,对农业部规划的南方9个柑橘主产省(区、市)中的174个全国重点县(市)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入户访谈。为了确保调查质量,笔者在对问卷内容进行预调查并完善的基础上,就问卷内容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调查人员每到一个调查地区,首先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本地柑橘生产的总体情况,对当地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大小分成大、中、小三个规模等级,了解农户在各规模等级上的专业和兼业分布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构成情况按照每个县(市)大约调查30~40户的样本量确定每个规模等级的被调查农户数量,接着从三种不同规模的农户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笔者还对部分乡(镇)、村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抽查。在进行问卷整理时,对所有存在疑问的问卷笔者及时通过电话向被调查农户核实了有关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90份,回收率为98.889%,剔去内容填写不全或者有逻辑错误且无法最终核实的废卷23份,最终有效问卷为86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3%。
(二)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1.样本农户的分布。本次调查遍及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9省(区、市)中的28个全国重点柑橘生产县(市)56个乡(镇)农户,被调查农户在地域上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以上两种观点都得到了来自实证研究的支持。王婷,于少康采用SPSS分析法对江西农村大(10~50亩)、中(5~10亩)、小(1~5亩)三种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年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种田大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467元;种田中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120元;种田小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55元。说明种田大户取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其他农户的年收入为规模不经济[22]。翁克瑞基于新贸易理论,通过建立CA与CL的关系模型,验证了我国现阶段农地规模经营并没有明显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没有明显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绩效,更没有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同时也验证了农地规模经营存在内部交易成本过高问题,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不宜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20]。普罗斯特曼等人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巴西,规模不到1公顷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1~10公顷的农场高出2倍,比200~2 000公顷的农场高出30倍;在印度,规模在2公顷以下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规模10公顷以上的农场高出1倍多[23]。
总之,对于规模经营能否改进小农经济效率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理论和视角展开了辨识,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实证结论,为推进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提供了两条可供选择的路经。但是他们的研究视角仅局限在要素投入量的变化与产出的边际效率上,并未关注要素价格变化与产品的比较优势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引致关系。尽管何劲,祁春节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甜橙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24],但未涉及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园艺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问题 。由于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是当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为了获得更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本文试图以柑橘为例,吸收前人关于规模经济和园艺产品(柑橘)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关研究成果,釆用我国柑橘主产区近5年的详实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全面考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规模(大、中、小)、不同经营方式(专业、兼业)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方向和大小,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柑橘农户不同经营规模划分的依据。由于中国农村人均耕地资源少、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导致高价值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经营规模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专业化农户相比,均属于小规模或微小规模农户。农户经营规模大小只是相对于高价值农业产业农户群体内部而言所呈现的规模差异。本文对柑橘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由于经营规模的划分迄今没有严格的理论依据,本文只能根据所选取的柑橘产业类型或农户所从事的柑橘生产类别特性,以全国9省(市、区)28个县(市)柑橘主产区被调查样本农户的实际生产经营特点为依据进行比较合理划分。(2)从国内现有相关的研究文献看,对于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以种植面积大小为依据,并且划分标准的差异不大,一般将5亩以下视为小规模,6~10亩视为中规模,10亩以上视为较大规模[25,26]。(3)根据本文在全国9省(市、区)柑橘主产区调查样本的统计特征,10亩以下和10亩以上的经营农户出现的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均处在全部样本农户的累计分布图上的两个峰值点,结合当地农户对经营规模的经验认同,并考虑国内学者的划分标准,本文将柑橘农户的经营规模界定为三种:(1)小规模为10亩以下;(2)中规模为10~30亩;(3)大规模为30~100亩。
2.关于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的界定。我国具有发展柑橘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栽培柑橘的地域广阔,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湖北、四川、重庆9个省(市)、自治区。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跨省际的4大柑橘产业带,即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和鄂西——湘西柑橘带,被称为中国南方柑橘主产区。这些柑橘主产区因地处华东、华南和长江上中游的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土地面积差异较大,户均柑橘栽培面积不尽相同,广大农户家庭除种植柑橘外,还生产一些自食为主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农副产品。柑橘主产区中除少数柑橘种植大户外,绝大部分农户中有剩余劳动力的青壮年男子一般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工作,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柑橘专业户和柑橘兼业户。为研究需要,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专业和兼业农户的不同描述,结合中国柑橘主产区的农户实际,将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柑橘专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无非农收入或柑橘种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上的柑橘农户;所谓柑橘兼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有非农收入且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20%以上或柑橘种〖HJ66x〗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下的柑橘农户。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一) 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笔者利用2012年暑假进行的入户调查。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经济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组织部分有志于柑橘经济研究或对柑橘经济感兴趣的本科生,对农业部规划的南方9个柑橘主产省(区、市)中的174个全国重点县(市)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入户访谈。为了确保调查质量,笔者在对问卷内容进行预调查并完善的基础上,就问卷内容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调查人员每到一个调查地区,首先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本地柑橘生产的总体情况,对当地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大小分成大、中、小三个规模等级,了解农户在各规模等级上的专业和兼业分布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构成情况按照每个县(市)大约调查30~40户的样本量确定每个规模等级的被调查农户数量,接着从三种不同规模的农户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笔者还对部分乡(镇)、村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抽查。在进行问卷整理时,对所有存在疑问的问卷笔者及时通过电话向被调查农户核实了有关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90份,回收率为98.889%,剔去内容填写不全或者有逻辑错误且无法最终核实的废卷23份,最终有效问卷为86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3%。
(二)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1.样本农户的分布。本次调查遍及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9省(区、市)中的28个全国重点柑橘生产县(市)56个乡(镇)农户,被调查农户在地域上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