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楣 罗剑朝 张珩
摘要: 通过对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的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村镇银行综合绩效最优,小额贷款公司次之,资金互助社最差。此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贷款市场占有率与绩效得分负相关,注册资本、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与绩效得分正相关。建议针对三类新型机构的不同发展状况与经营特点来提升绩效,从而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72-07
引言
多年来,金融服务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以及农村金融市场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增加农村金融市场有效供给的必要性。鉴于此,银监会于2006 年底制定并发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2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家(已开业635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已开业46家),累计吸引各类资本3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 316亿元[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开拓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于“三农”的同时,能否实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学界对金融机构发展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绩效水平的衡量上。回顾国内外已有文献对金融机构绩效的研究,多围绕绩效测度方法选择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展开。在绩效测度方法选择上,国外学者如Mendes和Rebelo在假说检验中使用非参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测度了银行的X效率[2]。国内学者如张健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基本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1997~2001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评价[3]。郭妍也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15家有代表性商业银行1993~2002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值[4]。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上,国外学者如Andrew C Worthington运用随机成本前沿法研究了澳大利亚非银行金融机构效率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银行效率的增长来源于资产质量、人力素质和教育程度的改善[5]。国内学者如秦宛顺、欧阳俊研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水平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关系,而银行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显著负相关[6]。姚树洁等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所有制结构和硬预算约束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发现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效率高,面临硬预算约束的银行的绩效比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本的银行好[7]。何韧对上海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综合效率和经营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银行绩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8]。闫丽华从股权集中度、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方面实证分析了金融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9]。林明指出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和行为结构是影响当前银行业绩效的主要因素[10]。
已有研究多集中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效率问题上,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也多侧重于分开讨论三类机构,如曾刚、李广子与李建华、何莎莎讨论了村镇银行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11,12],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调查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13],王刚贞则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进行了评价,缺乏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的绩效考察[14]。在绩效测度方法的选择上偏好于选择SFA、DEA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行为绩效,在绩效影响因素的考察上单方面侧重于外生变量或内生变量。鉴于此,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评价依靠于财务数据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结果绩效,并引入多元回归模型平衡选择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的外生和内生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KH*3/4〗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本文主要包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评价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或某一指标来评判,会过于片面;层次分析法〖LL〗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整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践经验构建模型,可将不同层次、多个指标综合成无量纲的评判值,适合于建立在不同量纲财务指标基础上的结果绩效评价。此外,线性方程是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除了受到AHP所选指标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内生与外生因素的影响,从而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找寻决定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的关键因素。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主要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进行分层,通过对比各层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最终确定各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从而按次序做出最终选择。具体如下:
1.构建递阶层次评价模型。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同一层次的要素对上层要素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支配下层各要素,每层中各要素所支配的要素不超过9个,因为过多要素会造成两两比较的困难。
摘要: 通过对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的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村镇银行综合绩效最优,小额贷款公司次之,资金互助社最差。此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贷款市场占有率与绩效得分负相关,注册资本、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与绩效得分正相关。建议针对三类新型机构的不同发展状况与经营特点来提升绩效,从而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72-07
引言
多年来,金融服务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以及农村金融市场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增加农村金融市场有效供给的必要性。鉴于此,银监会于2006 年底制定并发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2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家(已开业635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已开业46家),累计吸引各类资本3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 316亿元[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开拓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于“三农”的同时,能否实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学界对金融机构发展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绩效水平的衡量上。回顾国内外已有文献对金融机构绩效的研究,多围绕绩效测度方法选择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展开。在绩效测度方法选择上,国外学者如Mendes和Rebelo在假说检验中使用非参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测度了银行的X效率[2]。国内学者如张健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基本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1997~2001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评价[3]。郭妍也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15家有代表性商业银行1993~2002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值[4]。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上,国外学者如Andrew C Worthington运用随机成本前沿法研究了澳大利亚非银行金融机构效率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银行效率的增长来源于资产质量、人力素质和教育程度的改善[5]。国内学者如秦宛顺、欧阳俊研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水平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关系,而银行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显著负相关[6]。姚树洁等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所有制结构和硬预算约束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发现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效率高,面临硬预算约束的银行的绩效比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本的银行好[7]。何韧对上海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综合效率和经营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银行绩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8]。闫丽华从股权集中度、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方面实证分析了金融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9]。林明指出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和行为结构是影响当前银行业绩效的主要因素[10]。
已有研究多集中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效率问题上,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也多侧重于分开讨论三类机构,如曾刚、李广子与李建华、何莎莎讨论了村镇银行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11,12],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调查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13],王刚贞则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进行了评价,缺乏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的绩效考察[14]。在绩效测度方法的选择上偏好于选择SFA、DEA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行为绩效,在绩效影响因素的考察上单方面侧重于外生变量或内生变量。鉴于此,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评价依靠于财务数据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结果绩效,并引入多元回归模型平衡选择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的外生和内生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KH*3/4〗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本文主要包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评价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或某一指标来评判,会过于片面;层次分析法〖LL〗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整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践经验构建模型,可将不同层次、多个指标综合成无量纲的评判值,适合于建立在不同量纲财务指标基础上的结果绩效评价。此外,线性方程是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除了受到AHP所选指标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内生与外生因素的影响,从而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找寻决定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的关键因素。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主要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进行分层,通过对比各层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最终确定各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从而按次序做出最终选择。具体如下:
1.构建递阶层次评价模型。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同一层次的要素对上层要素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支配下层各要素,每层中各要素所支配的要素不超过9个,因为过多要素会造成两两比较的困难。
摘要: 通过对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的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村镇银行综合绩效最优,小额贷款公司次之,资金互助社最差。此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贷款市场占有率与绩效得分负相关,注册资本、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与绩效得分正相关。建议针对三类新型机构的不同发展状况与经营特点来提升绩效,从而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72-07
引言
多年来,金融服务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以及农村金融市场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增加农村金融市场有效供给的必要性。鉴于此,银监会于2006 年底制定并发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2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家(已开业635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已开业46家),累计吸引各类资本3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 316亿元[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开拓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于“三农”的同时,能否实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学界对金融机构发展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绩效水平的衡量上。回顾国内外已有文献对金融机构绩效的研究,多围绕绩效测度方法选择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展开。在绩效测度方法选择上,国外学者如Mendes和Rebelo在假说检验中使用非参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测度了银行的X效率[2]。国内学者如张健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基本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1997~2001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评价[3]。郭妍也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15家有代表性商业银行1993~2002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值[4]。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上,国外学者如Andrew C Worthington运用随机成本前沿法研究了澳大利亚非银行金融机构效率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银行效率的增长来源于资产质量、人力素质和教育程度的改善[5]。国内学者如秦宛顺、欧阳俊研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水平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关系,而银行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显著负相关[6]。姚树洁等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所有制结构和硬预算约束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发现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效率高,面临硬预算约束的银行的绩效比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本的银行好[7]。何韧对上海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综合效率和经营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银行绩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8]。闫丽华从股权集中度、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方面实证分析了金融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9]。林明指出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和行为结构是影响当前银行业绩效的主要因素[10]。
已有研究多集中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效率问题上,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也多侧重于分开讨论三类机构,如曾刚、李广子与李建华、何莎莎讨论了村镇银行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11,12],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调查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13],王刚贞则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进行了评价,缺乏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的绩效考察[14]。在绩效测度方法的选择上偏好于选择SFA、DEA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行为绩效,在绩效影响因素的考察上单方面侧重于外生变量或内生变量。鉴于此,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评价依靠于财务数据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结果绩效,并引入多元回归模型平衡选择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的外生和内生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KH*3/4〗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本文主要包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评价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或某一指标来评判,会过于片面;层次分析法〖LL〗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整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践经验构建模型,可将不同层次、多个指标综合成无量纲的评判值,适合于建立在不同量纲财务指标基础上的结果绩效评价。此外,线性方程是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除了受到AHP所选指标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内生与外生因素的影响,从而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找寻决定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的关键因素。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主要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进行分层,通过对比各层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最终确定各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从而按次序做出最终选择。具体如下:
1.构建递阶层次评价模型。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同一层次的要素对上层要素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支配下层各要素,每层中各要素所支配的要素不超过9个,因为过多要素会造成两两比较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