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学习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2014-08-15 08:38冯涛
考试周刊 2014年49期

冯涛

摘 要: 翻译学习在艺体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专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基础,还是考查大学英语学习各方面的标尺。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观察到这一点,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它对学习者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要兼顾各方面的能力,然后和谐统一,达到完美的境界。实际上,艺体生对翻译技能的掌握非常少,有的学校完全忽略这一部分的学习。本文主要针对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学习,从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提出建设性策略,从根本上帮助艺体生完成大学英语学习。

关键词: 艺体生 翻译学习 模式策略

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导致教师必须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首先是他们的语言基本功,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后,发现不仅自己的英文有欠缺,自己的汉语知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翻译的时候,无法找到对等的词语,有些生僻的字不会写,等等。再加上英语是形合体语言,汉语是意合体语言,这就使学生更摸不着头脑,其次是很多学生分不清语态和时态。英语的正式语体一般是用被动语态,这样不仅能增强说话人的语气,更能表达文章原有的基调,但是汉语的正式语体却是主动语态,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比如“花瓶打碎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汉语说,花瓶打碎了(Active Voice主动语态),英语却说,The vase was broken by somebody(Passive Voice被动语态)。再看一例: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2013年8月四级样题)。译文: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 which symbolizes health and prosperity.“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实际上是“剪纸常被使用的颜色是红色”,因此译为“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时态的问题就更麻烦,汉语是没有时态的,我们表示时间的过去(past)、现在(present)、将来(future),等等,只要使用对应的时间状语就可以,汉语中的动词是不用变形的。但是英语时态却相当复杂,除了使用相对应的时间状语外,动词变形是英语中需要学习的重中之重,时态一共有十六种之多(通常使用八种)。比如:“昨天我吃了一条鱼。”“吃”字不用变形,但是英语中一看到“昨天”,马上就要想到“吃”的几种动词形式:eat,ate,eaten,have eaten,has eaten,eating,等等。然后根据需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ate,这个句子才算完成。这些在做阅读的时候,对艺术类学生而言,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其中有很多动词属于特殊变化的动词,学生需要博闻强记才能应对。最后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能力

语言考查是查看学生的能力,看他们是不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字、句、段落,结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实现不同语言文章之间的转换。

现在,非常多的学生经常说,在阅读文章,翻译一些篇幅时,总觉得力不从心,没有掌握语法,没有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没有把握两种文化之间细微的差异,自己翻译出来的文章总是和原文有出入。在翻译文章时,认为自己的母语好像越来越差,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如此的糟糕,对一门外语的了解是如此的贫乏,就一门看似简单的英语,自己在应对时也是束手无策。学生在理解中文文章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大体是一样的,即总体表现出对语言基本的掌握能力不够,没有严谨的思路,缺少对语言逻辑的推理,缺少对语言由因到果的理解,同时缺少对语言实践顺序的了解,导致学生在理解表达上缺乏对语言的深层理解,对文章中所阐述的事实到结论的分析没有到位,容易将语言的主次理解颠倒,在理解和表达复杂层次的汉语时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更深入地进行了解,以至于在对照汉英翻译时,难以把握两种语言之间的切换,没有掌握其中的要点、精华之处。对汉语缺乏“以话题为中心思想”的认知,在默写有较大连贯性和相关性、较复杂的句子时,更难以理解其中的思路,容易引发对语言理解的错误,以及语言逻辑关系的混淆不清,引发错乱。

在某些较高深的文章中,需要对语言的高度认知和感性认识,需要学生对文化的精确了解,对文化的一些相关联的地方要有独到的见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品味、去琢磨。学生平常缺少对语言的研究,难以理解高语境的中国文化所内隐的信息,没有足够的知识解读中国的高度文化,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加入一些自认为正确的信息,使得在转换两种语言时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大不相同,偏离其本意。

学生在对外语内容翻译时,更表现出极大的弊端,不能非常灵活地运用英语所表现出来的特色进行解读,不能严谨语法结构,不能灵活运用英语中的修辞手法加以表现,不能遵守英语语法的结构规则。对于每一句需要运用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不能巧妙地换词表达。词汇方面更是尤为缺乏,词汇量极少,对于一些词汇,仅仅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地掌握其中的精髓,不能恰当地运用到句子和文章中,对于一些最基本句子的表达,也没有很好地掌握。

二、英语和汉语的异同

汉英语言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汉英词汇的对比;汉英句子的对比;汉英语体风格的对比;汉英节奏的特点,以及对语言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四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每个民族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并把他们的内心所想和语言表达通过语言组成无数的小语块。汉语和英语完全来自不同的语系,风格迥异,特点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丰富的词汇和深刻的内涵。汉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意功能相当强大;英语从古法语、荷兰语、拉丁语和丹麦语中吸收丰富的单词,充实英语的词汇量。这两种语言中的单词,没有任何一组是完全对应的,比如egg,初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这是鸡蛋的意思,学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了解这个单词的其他含义,如卵子、卵,等等。还有pet这个单词,很简单,表宠物的意思,但是在高级的科技英语当中,这个单词的意思却是特殊的,比如the pet theory的意思是特殊理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属狗。”这个句子看起来简单,但是要翻译好,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个牵扯到文化的差异,外国人是没有属相这一说的,但是没有一个中国人说自己没有属相。这种句子其实无法翻译,但可以大致对等地翻译成这样:I was born in the Chinese lunar year of the dog.笔者将属相的英语分享给大家,仅供大家参考:鼠-rat;牛-cow;虎-tiger;兔-hare;龙-dragon;蛇-snake;马-horse;羊-sheep;猴-monkey;鸡-rooster;狗-dog;猪-pig。还有辛亥革命这种翻译也是很有难度的,一般只能翻译为1911 Revolutionary这种近似的表达,因为英语中没有与天干地支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汉英的语法和句子是一个翻译中遇到的难点。汉语多为意合体,英语多为形合体,这个在处理的过程当中就有困难。比如两个简单的对话:endprint

例1:

——“谁?”

——“卖菜的。”

——“Who is that?”

——“I am a vegetable vendor.”

例2:

——“去哪?”

——“天安门。”

——“Where are you going today?”

——“I am going to Tian Anmen Square.”

对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反映了汉英语法句子的差异。形合体就是形式完整,主谓齐全;意合体言简意赅,层次分明。

三、对翻译理论的认知

笔者教授艺体生已经多年,学生总是反映对句子的翻译理解不到位,导致很多题目失分。特别是考研的艺体生,对翻译更是头昏脑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笔者总结了一些翻译的技巧。

树立翻译思维,首先得从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谈起。西方人更注重事情的执行,而不是执行者,所以在他们的文章里,被动语态或者不体现动作执行者的句子更多一些。

例如:As time flies,we almost forget the 5.12 earthquake.和As time flies,the 5.12 earthquake had almost been faded in our memory.很明显,后一句更地道些。又如:Great 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improve our academic performance.在写作中,尽量尝试使用被动语态,以此提高双向翻译水准。在将被动句翻译成汉语时,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当然,英语被动语态翻译,在必要的时候,尤其是用以表达令人不快的事情,也可以译成汉语的被动结构,译为“被”、“给”、“遭”、“为……所”。对于主被动的翻译,要灵活处理,使之符合文义。

对英文恰如其分地理解,除了要多练习外,就要掌握一些翻译技巧。有时候,翻译技巧对阅读理解的得分有很大帮助。

(一)根据语境遣词用字

一个单词,多种含义,wife可以译为妻子(正式语体)、爱人(年轻人之间的称呼)、夫人(地位高的人称呼)、老婆(随意一些)、媳妇(较亲昵或者农村人的称呼)、内人(文学作品中较文雅的说法)。这些翻译都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一个农村人称呼自己的老婆为夫人,就会贻笑大方。

(二)直译意译相结合

(1)直译,保留原词的生动形象。breath his last断气,see Marx见马克思,go West去极乐世界。

(2)意译:It rains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省略词语层次分明

代词的省略。例如:He put his hands in to his pocket.他把双手插进口袋。该句省略了句子中的两个代词。

翻译的理论非常多,通常情况下以严复先生的信、达、雅为基本的标准。而艺术类学生只要达到严老先生提出的信与达两个方面便很不易。虽然严老先生之后也有很多翻译家提出多种理论供大家参考,但是最后归结到根本上,还是以严老先生的三重标准为准绳。

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

中西方在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一样的手势、同样的表情,在不同国家的人看来,是表示不同的含义的。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需要建立在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的基础上的,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文化的运用、实践能力,需要培养跨文化的意识,适当地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统一性,才能很好地把握与他国人的交往。

学生在面对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时,要从语言基本功和对外国文化交流的认知入手,要运用巧当的言语表现出来,语言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两种语言文化相互沟通,以合理的形式表示出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是对那些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现上,所要体现的是不同语言所包含的不同的意思及不同的意境,理解语言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

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最容易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语言会在词义、语法,以及表现手法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这在一些很简单的例子中就有所体现。中国成语不计其数,随便一句,如“亡羊补牢”这样的成语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在我们做翻译的时候,倘若一字一字翻译,对于外国人来说,是永远也无法理解的,让外国人只停留在这句话表面上所表达的意思,没有深入地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所以在翻译时就要采用其他的词义语句来表达,不能让其来的文化信息遗失掉。

学生在面对语言方面的差异性时,应当不断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用词的敏感性,要不断从语言的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在语言方面的修养,做翻译时,要培养自己的语言习惯,要多花时间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同文化、不同表达方式,及时地了解不同语言的各种发展趋势。

学生在做翻译时,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努力克服两者之间的差异,设法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翻译要建立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之上,避免造成在文化方面的错误理解,使所要表达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不同文化的人之间很好地交流,充分掌握不同文化的差异,翻译时尽力磨合两种差异性,达到更好的信息交流目的。

五、翻译实践操作的可行性

翻译实践在正式操作中是相当困难的,这个牵扯到以上四个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颜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异就很大,中国人用绿色代表希望,但是英美人用绿色(green)代表幼稚。这个自然和植物的生长有关,绿色代表不成熟,而黄色(yellow)代表成熟。还有红色(red),白色(white),蓝色(blue),黄色(yellow),这些含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分歧,并非是中国特有的意义范畴。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喜庆欢乐,白色代表丧服或者纯洁,蓝色只是一种颜色,一般情况下不代表任何意义,黄色代表王权或者淫荡。这些意义在英美国家中都发生了质变,红色代表暴力,白色代表纯洁,蓝色代表清高、忧郁,黄色代表懦弱。我们听到一个句子:This girl is fairly pink.不能翻译为这个女孩很粉红色,而应该翻译为这个女孩很健康。这些都牵扯到以上所讲的四个方面之一的中西方文化理解的障碍。比如dog这个词在汉语中有鄙视的含义(狗奴才,狗腿子,哈巴狗,蝇营狗苟等),带有不好的含义;而其在英语中却含有同情或者忠实的意思(Every dog has its day.Dog is the best friend of man.Love me,love my dog)。再者,还有一些成语的解释也很奇怪,甚至有些事不能理解的。比如对牛弹琴,翻译过来是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这句翻译译文就很值得商榷,琴翻译为珍珠,牛翻译为猪,弹琴翻译为扔珍珠,其中意境我们虽然能够理解,但是这样的句子确实很难翻译。艺术类学生最好记住这样的一些表达,而不要研究其中的奥秘,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上文还谈到翻译的理论和技巧,这个主要是针对艺体生的A级和四级考试而言的。A级考试主要考的是英译汉,无论是选择性试题还是段落翻译,都是英译汉,这种翻译主要以应用文的翻译为主要测试点。四级的翻译与A级翻译完全不同,它主要考的是汉译英,只考查段落性翻译,考查内容都是中国文化风俗方面的内容,例如春节、中秋节、剪纸艺术、月饼的介绍,等等,这些表达对艺术生来说都是很陌生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好是艺术生熟悉自己学科的英语知识,这样他们才会对英语感兴趣。笔者在教学时曾经让音乐系的学生翻译过歌词,学生兴趣很浓。例如风来遮,雨来盖,风里雨里花常开翻译为:The flowers always bloom in spite of rain and wave.这种翻译既形象生动,又有意思,让学生了解了英语的结构搭配、词汇语法,又学习了in spite of这个短语,再适当地讲解in spite of与despite的区分和用法。在翻译实践操作中,笔者的上述方法只是点到即止,在遇到具体的翻译时,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endprint

六、结语

现如今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学生词汇量小、句式结构不理解、文化差异的局限,等等,在实践操作中会遇到很多模糊的表达,比如凑合(better than nothing很多人不会翻译)、最圆的月亮(the full moon,很多人会翻译the roundest moon),等等,表达是非常难的。学生翻译水平低下,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有的老师就很难得心应手地翻译,更不要说学生。显然,这种状况不能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能为我国输送大量的优秀的全能的艺术人才,在大学英语翻译学习中使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策略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司显柱.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构——建构主义视域[J].外语学刊,2011.01.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12.

[3]张善军.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9.

[4]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05.

[5]方雪晴.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05.

[6]赵光慧.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互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再探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05.

[7]邓嵘.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8]张玲.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J].海外英语,2011.02.

[9]刘永权,张国艳.网络环境下“多元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10]文秋芳,王海啸.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策略的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

[11]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12]吴一安,刘润清,JefferyP.中国英语本科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1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可控因素对英语成绩的影响[A].文秋芳等.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