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新课程的深入开展为沉闷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同时触动了每一个老师的心。课堂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模仿、老师出卷考学生而学生被动进行简单评价的课堂,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能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地学习,让老师都能尝到课堂教学的欢乐从而身心愉悦地教。为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把和谐、快乐、轻松、幽默、新奇等作为教学准则。因此,我认为,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一、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喜欢你的课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就教师而言,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予学生理解
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做作业为例,有些学生喜欢和成绩好的学生对答案,他们并不认为是在做一件在老师看来会引起误会的事,老师一旦发现就会全盘否定他们的行为。我们不能粗暴地指责他们,认为把别人本子拿来就是抄作业,而要先分析他们这样做的积极方面在哪里,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然后再诚恳地提出建议,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作业的完成问题。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不妨每次都弯下腰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沟通,学生才能真正把你当做朋友,才能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2.给予学生尊重
学生犯错是正常的,这问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能动不动就严厉指责、谩骂他们。当然,适当批评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应明确尊重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如果是教师的疏忽或失误造成的一些矛盾,教师应敢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及时向学生认错。
3.给予学生公平
在班级成员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优秀生因成绩优秀处处优待,后进生因成绩差遭受冷落处处碰壁,中间生则因成绩平平不闻不问而显得可有可无。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班级不团结,二是学生对教师产生成见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关心每一个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
4.给予学生信任
记得有一次,一个写字一向很差的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字迹突然很清楚,我怀疑这个作业不是他做的,便直接地问他:“这是不是让别人帮你写的作业?”学生紧张地说不出话来,后来我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还责令他当天写完作业再回家。之后我在一次与其他学生的谈话中才得知,原来那作业是他特地为了让我转变对他以往写字的看法而做的尝试。我当时非常悔恨,认识到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我的那句极不信任的话一定极大地伤害了他。事后我很后悔,很诚恳地在全班面前向他道了歉,希望以后大家能见证他的进步,看到一个全新的他。透过这件事情,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遇到一些不正常现象时,千万不要“一刀切”,凭个人主观办事,而要细心询问当事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在找出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纠正错误。
二、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有效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1.教师先放轻松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走进课堂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轻松快乐一些。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往往是对学生的一种鼓舞,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不能总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副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教师的表情应该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
2.不忘加点幽默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教师讲课应生动形象,机智诙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同画龙点睛,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做精神乐园。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流连忘返。
3.有度地赏识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老师要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必须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赏识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少责备、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赏识要有分寸,不能过分,如果学生完成一件很容易做的事就受到大力赞赏,会使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太棒了”,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也就失去赏识的意义。
总之,学生渴望的课堂需要老师营造,让每位教师都出一份力,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早日打造出理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