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平
摘 要: 无论是从课程改革的需要看还是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看,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用技术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在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本文主要以“探究式”学习的含义、特点为理论依据,分析通用技术学科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阐述,希望为同类学科老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通用技术 探究式教学 实践过程 实施效果
探究式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萨奇曼提出来的。他认为,人本身具有一种好奇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他坚信儿童具有自然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想方设法地弄清楚这些新鲜事物,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动力和资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鲜明地体现“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课堂学习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将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笔者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通用技术学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加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如学生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大,教师可以把它们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问题更集中、更深入、更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如在《技术与设计》的第二章第三节(四)三视图中,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或幻灯片的画图工具绘制三视图等,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二、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渗透科学研究的策略、方法。先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再对每个局部进行微观设计,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设计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把思维过程暴露出来,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也可以从学生思维层次上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指向,同时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要注意的是方案设计不仅要解决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时方案可能并不完善,可留待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修正、完善。开始阶段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可提供一些方案供学生选择,以降低难度。如《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本以陈晨同学设计制作小板凳为例介绍了设计的一般过程,我叫学生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做一个小板凳。通过制作小板凳,学生不仅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更激发了兴趣。
三、形成解释
所谓解释,指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理解。例如,在技术试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结合起来,对该技术试验应用提出自己的解释,运用已有的基本知识经验及调查结果分析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等。探究性学习与科学探究都能够产生新知识,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探究性学习产生的新知识可能只是针对学生本人而言。学生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结果必须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批评,运用与科学相联系的各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例如归类、分析、推论、预测,以及批判性推理和逻辑等一般方法。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列举身边的流程设计。有一个女生列举了做一道菜前的期准备工作的流程设计。她把做一道菜前的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讲得头头是道,非常顺畅,也很有道理。原来她父亲是个高级厨师,平时做饭时,她经常帮父亲做些做饭前的准备工作,感到流程设计很重要,同学们听了很受启发。
四、评价结果
根据通用技术探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三是自评与他(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四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激励性。
我们在评价时,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来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态度。可以向学生、家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其他人员调查。
第二是自我评价法。学生在进行了一次探究性学习之后,不一定要由教师评价其取得的成果。我们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和感受自己的成果。这种方式最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学生的自我反省。
第三是小组评价法。有时在进行了一次探究性学习之后,利用小组评价法可以更客观、更真实、更有实效性。
第四是家长评价法。这种方法适合一个比较大的课题结束之后,把家长请到课堂上,让家长看自己孩子有哪些变化,让家长与学生共同感受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这将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第五是成果展评法。通用技术探究性学习成果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样实践作品及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等。我们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中心,利用学校、班级的宣传橱窗、宣传角、校报、班报,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果,让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校师生,接受全校师生或社会的评价。
五、检验结果
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找出实证资料不能证明的表述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或者加强实证资料与已有科学知识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的已有联系。结果是学生能够解决交流中遇到的矛盾,进一步确定以实证为基础的论证方法。例如:在技术试验中,对同一个物体,不同学生可能有多种试验方法,通过结果交流,学生可以找到多种试验之间的联系,找到不同试验的利弊。
探究性学习应充分体现这五个阶段,当然所有这些阶段都可以有所变化。每一次探究都要让学生投入到科学问题中,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探究的问题首先是由学生提出的,而有些情况下,学生并没有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在教师提供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在别人提出的问题上稍加修改,使之更为深入。那么到底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哪些呢?
(一)“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
(二)课后附记
第一,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较传统课堂教学中更积极主动的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索性,特别是平时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提出问题,学生参与面广。
第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问答,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课题。课堂上更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了教学内容的辅导外,还需给予学生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雷爱华.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广西师范大学.
[4]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