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F在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上的应用研究

2014-08-15 08:22金祥福王立江盛浩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0期
关键词:垃圾

金祥福 王立江 盛浩

摘 要:通过采用管式微滤膜(TMF)对膜浓缩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最适合的软化药剂种类、投加量和TMF对CODCr、总硬度的去除效果,研究了膜系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NaOH适宜作为软化药剂,且pH应控制在11.5左右;TMF对纳滤膜后浓缩液总硬度的去除效果较好,钙镁离子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5%以上,降低后浓缩液处理膜结垢风险;长时间使用TMF,会使膜通量下降,化学清洗能很好地恢复膜通量。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TMF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44-02

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发布,以膜过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为主的深度处理已成为渗滤液处理的重要工艺手段,然而膜工艺段产生的浓缩液能否妥善处理成为其中的关键。目前,处理膜滤浓缩液主要方法有回灌法、蒸发法和“膜深度处理+蒸发”法,其中,回灌法只是污染物转移;蒸发法辅助设备多、投资大且运行费用高;“膜深度处理+蒸发”法主要采用高压蝶管式反渗透(DTRO)进行再浓缩,以减少处理蒸发的投资和运营费用。

为了降低高压蝶管式反渗透(DTRO)的处理膜滤浓缩液,增强其稳定性和抗污染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通过管式微滤膜(TMF)技术对膜滤浓缩液进行预处理,确定合理的软化药剂选择方案,并对TMF膜系统运行特性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实验用管式微滤膜过滤装置为自行设计组装,由管式膜及其机架和空压机组成,其中管式膜机架上包括原水泵、TMF浓缩槽、相关管路和控制盘。

浓缩液经泵送往TMF浓缩槽,水位足够后停止进水。然后投加药剂,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同时部分硅也形成沉淀。反应结束形成足够悬浮物后,即可启动TMF循环泵(在TMF机架上)抽取混合液,送往管式膜进行固液分离,透过水送往TMF产水箱供后端处理,浓缩液则回到浓缩槽内。膜组件的性能指标见表1.

1.2 实验用水

所用水样为浙江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经管式超滤系统、纳滤系统处理后的浓缩液,各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

1.3 实验方法

1.3.1 软化药剂实验

实验分两组进行,每组6个批次,每次取200 L的纳滤膜浓液于TMF设备浓缩槽中。第一组投加NaOH,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测量产水钙镁离子浓度,NaOH的投加浓度依次为1 250 mg/L、1 200 mg/L、1 150 mg/L、1 100 mg/L、1 050 mg/L、1 000 mg/L;第二组投加Ca(OH)2和Na2CO3,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测量产水钙镁离子浓度,Ca(OH)2的投加量为2 000 mg/L,Na2CO3的投加量依次为1 150 mg/L、1 100 mg/L、10 50 mg/L、1 000 mg/L、950 mg/L、900 mg/L。确定最佳钙镁离子去除效果下的药剂种类和投加量。

1.3.2 TMF运行性能实验

考察稳定运行状态下TMF对膜滤浓缩液CODCr和总硬度的去除效果,膜通量特性和膜在线清洗状况。膜清洗方法是,先使用1%的盐酸循环0.5 h,再浸泡0.5 h,排掉清洗液,再用5%次氯酸钠循环1 h,并隔夜浸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温度采用温度计测定,pH值采用pH计测定,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测定,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总硬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钙离子浓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镁离子浓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碱度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氯离子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SS采用重量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TMF工艺软化药剂的选择及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2.1.1 投加NaOH作为软化药剂

投加NaOH作为软化药剂时,残留钙、镁离子浓度随NaOH投加浓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投加NaOH去除钙离子效果较好,残留钙离子浓度全部在20 mg/L以下,并且随着NaOH加药浓度的逐步降低而逐渐升高,但升高趋势不明显;在合理浓度下(1 150~1 250 mg/L),NaOH加药对镁离子也有相当好的去除效果,残留镁离子浓度在10 mg/L以下;但是随着NaOH加药浓度的逐步降低,残留镁离子浓度则迅速升高,1 000 mg/L的NaOH加药浓度下,残留镁离子约61 mg/L,该浓度容易导致反

从图4中可看出,纳滤膜浓液经TMF膜系统处理后,总硬度从1 600 mg/L左右降到60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6%以上,钙离子含量均在20 mg/L以下,镁离子均在10 mg/L以下,去除效果非常理想。这些数值都在DTRO进水的合理范围内,大

大降低了DTRO膜系统的结垢风险,提高了DTRO系统的回收率,由于反渗透的回收率取决于易于结垢的二价离子(主要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和硅,这些离子浓度越低,则反渗透回收率越高,二次浓水排放量也越少。

2.3 TMF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2.3.1 TMF膜通量变化情况

管式膜通量是管式膜性能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该参数的含义是指单位膜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透过水量,也即产水量,其单位为L/(m2·h)。它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反映了运行的稳定程度,决定着膜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污堵结垢的缘故,膜的通量会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本实验对TMF系统的膜通量进行分析。TMF膜的设计膜通量为350 L/(m2·h),浓缩液造成的膜污染使TMF膜的膜通量发生变化,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在设备开始运行的一段时间内,TMF膜系统的产水通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说明此时膜内的污染物不多。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TMF 膜系统内的污染物逐渐增多,膜过滤阻力加大,且膜表面的有效孔径变小,产水通量下降趋势明显。在设备运行15 d后,产水通量只有开始时的50%左右,说明TMF膜污堵结垢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2.3.2 TMF膜化学清洗

本实验中,TMF膜经酸洗后膜通量恢复到92%,再经次氯酸钠清洗后恢复到97%.酸洗主要用于除去无机物类的污染物,次氯酸钠清洗可以消除有机物和微生物对膜通量的影响。TMF膜经化学清洗后,膜通量基本恢复初始状态,但并不能完全恢复膜的性能,主要是因为膜孔吸附和淤堵的一些污染物形成了不可清洗的污染,清洗无法将其清除。随着膜使用寿命的延长,不可清洗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更换新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TMF预处理膜滤浓缩液时,化学软化药剂投加宜选用NaOH,反应pH应控制在11.5左右。②TMF膜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渗滤液纳滤膜浓液的钙镁离子和总硬度,去除率都在95%以上,可以够达到DTRO的进水要求。此外,对色度和C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③TMF膜通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5 d后降低为开始时的50%左右。经过化学清洗后,TMF的膜通量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Trebouet D.,Schlum J.P.,Jaouen P.,et al .Stabilized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combined physicochemical-nanofiltration[J].wat.Res,2001(12).

[2]环境保护部.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刘研萍,李秀金,王宝贞,等.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研究[J].环境工程,2008(04).

[4]岳东北,刘建国,聂永丰,等.蒸发法深度处理浓缩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5(01).

〔编辑:李珏〕endprint

摘 要:通过采用管式微滤膜(TMF)对膜浓缩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最适合的软化药剂种类、投加量和TMF对CODCr、总硬度的去除效果,研究了膜系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NaOH适宜作为软化药剂,且pH应控制在11.5左右;TMF对纳滤膜后浓缩液总硬度的去除效果较好,钙镁离子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5%以上,降低后浓缩液处理膜结垢风险;长时间使用TMF,会使膜通量下降,化学清洗能很好地恢复膜通量。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TMF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44-02

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发布,以膜过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为主的深度处理已成为渗滤液处理的重要工艺手段,然而膜工艺段产生的浓缩液能否妥善处理成为其中的关键。目前,处理膜滤浓缩液主要方法有回灌法、蒸发法和“膜深度处理+蒸发”法,其中,回灌法只是污染物转移;蒸发法辅助设备多、投资大且运行费用高;“膜深度处理+蒸发”法主要采用高压蝶管式反渗透(DTRO)进行再浓缩,以减少处理蒸发的投资和运营费用。

为了降低高压蝶管式反渗透(DTRO)的处理膜滤浓缩液,增强其稳定性和抗污染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通过管式微滤膜(TMF)技术对膜滤浓缩液进行预处理,确定合理的软化药剂选择方案,并对TMF膜系统运行特性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实验用管式微滤膜过滤装置为自行设计组装,由管式膜及其机架和空压机组成,其中管式膜机架上包括原水泵、TMF浓缩槽、相关管路和控制盘。

浓缩液经泵送往TMF浓缩槽,水位足够后停止进水。然后投加药剂,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同时部分硅也形成沉淀。反应结束形成足够悬浮物后,即可启动TMF循环泵(在TMF机架上)抽取混合液,送往管式膜进行固液分离,透过水送往TMF产水箱供后端处理,浓缩液则回到浓缩槽内。膜组件的性能指标见表1.

1.2 实验用水

所用水样为浙江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经管式超滤系统、纳滤系统处理后的浓缩液,各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

1.3 实验方法

1.3.1 软化药剂实验

实验分两组进行,每组6个批次,每次取200 L的纳滤膜浓液于TMF设备浓缩槽中。第一组投加NaOH,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测量产水钙镁离子浓度,NaOH的投加浓度依次为1 250 mg/L、1 200 mg/L、1 150 mg/L、1 100 mg/L、1 050 mg/L、1 000 mg/L;第二组投加Ca(OH)2和Na2CO3,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测量产水钙镁离子浓度,Ca(OH)2的投加量为2 000 mg/L,Na2CO3的投加量依次为1 150 mg/L、1 100 mg/L、10 50 mg/L、1 000 mg/L、950 mg/L、900 mg/L。确定最佳钙镁离子去除效果下的药剂种类和投加量。

1.3.2 TMF运行性能实验

考察稳定运行状态下TMF对膜滤浓缩液CODCr和总硬度的去除效果,膜通量特性和膜在线清洗状况。膜清洗方法是,先使用1%的盐酸循环0.5 h,再浸泡0.5 h,排掉清洗液,再用5%次氯酸钠循环1 h,并隔夜浸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温度采用温度计测定,pH值采用pH计测定,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测定,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总硬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钙离子浓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镁离子浓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碱度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氯离子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SS采用重量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TMF工艺软化药剂的选择及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2.1.1 投加NaOH作为软化药剂

投加NaOH作为软化药剂时,残留钙、镁离子浓度随NaOH投加浓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投加NaOH去除钙离子效果较好,残留钙离子浓度全部在20 mg/L以下,并且随着NaOH加药浓度的逐步降低而逐渐升高,但升高趋势不明显;在合理浓度下(1 150~1 250 mg/L),NaOH加药对镁离子也有相当好的去除效果,残留镁离子浓度在10 mg/L以下;但是随着NaOH加药浓度的逐步降低,残留镁离子浓度则迅速升高,1 000 mg/L的NaOH加药浓度下,残留镁离子约61 mg/L,该浓度容易导致反

从图4中可看出,纳滤膜浓液经TMF膜系统处理后,总硬度从1 600 mg/L左右降到60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6%以上,钙离子含量均在20 mg/L以下,镁离子均在10 mg/L以下,去除效果非常理想。这些数值都在DTRO进水的合理范围内,大

大降低了DTRO膜系统的结垢风险,提高了DTRO系统的回收率,由于反渗透的回收率取决于易于结垢的二价离子(主要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和硅,这些离子浓度越低,则反渗透回收率越高,二次浓水排放量也越少。

2.3 TMF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2.3.1 TMF膜通量变化情况

管式膜通量是管式膜性能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该参数的含义是指单位膜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透过水量,也即产水量,其单位为L/(m2·h)。它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反映了运行的稳定程度,决定着膜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污堵结垢的缘故,膜的通量会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本实验对TMF系统的膜通量进行分析。TMF膜的设计膜通量为350 L/(m2·h),浓缩液造成的膜污染使TMF膜的膜通量发生变化,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在设备开始运行的一段时间内,TMF膜系统的产水通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说明此时膜内的污染物不多。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TMF 膜系统内的污染物逐渐增多,膜过滤阻力加大,且膜表面的有效孔径变小,产水通量下降趋势明显。在设备运行15 d后,产水通量只有开始时的50%左右,说明TMF膜污堵结垢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2.3.2 TMF膜化学清洗

本实验中,TMF膜经酸洗后膜通量恢复到92%,再经次氯酸钠清洗后恢复到97%.酸洗主要用于除去无机物类的污染物,次氯酸钠清洗可以消除有机物和微生物对膜通量的影响。TMF膜经化学清洗后,膜通量基本恢复初始状态,但并不能完全恢复膜的性能,主要是因为膜孔吸附和淤堵的一些污染物形成了不可清洗的污染,清洗无法将其清除。随着膜使用寿命的延长,不可清洗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更换新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TMF预处理膜滤浓缩液时,化学软化药剂投加宜选用NaOH,反应pH应控制在11.5左右。②TMF膜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渗滤液纳滤膜浓液的钙镁离子和总硬度,去除率都在95%以上,可以够达到DTRO的进水要求。此外,对色度和C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③TMF膜通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5 d后降低为开始时的50%左右。经过化学清洗后,TMF的膜通量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Trebouet D.,Schlum J.P.,Jaouen P.,et al .Stabilized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combined physicochemical-nanofiltration[J].wat.Res,2001(12).

[2]环境保护部.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刘研萍,李秀金,王宝贞,等.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研究[J].环境工程,2008(04).

[4]岳东北,刘建国,聂永丰,等.蒸发法深度处理浓缩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5(01).

〔编辑:李珏〕endprint

摘 要:通过采用管式微滤膜(TMF)对膜浓缩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最适合的软化药剂种类、投加量和TMF对CODCr、总硬度的去除效果,研究了膜系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NaOH适宜作为软化药剂,且pH应控制在11.5左右;TMF对纳滤膜后浓缩液总硬度的去除效果较好,钙镁离子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5%以上,降低后浓缩液处理膜结垢风险;长时间使用TMF,会使膜通量下降,化学清洗能很好地恢复膜通量。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TMF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44-02

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发布,以膜过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为主的深度处理已成为渗滤液处理的重要工艺手段,然而膜工艺段产生的浓缩液能否妥善处理成为其中的关键。目前,处理膜滤浓缩液主要方法有回灌法、蒸发法和“膜深度处理+蒸发”法,其中,回灌法只是污染物转移;蒸发法辅助设备多、投资大且运行费用高;“膜深度处理+蒸发”法主要采用高压蝶管式反渗透(DTRO)进行再浓缩,以减少处理蒸发的投资和运营费用。

为了降低高压蝶管式反渗透(DTRO)的处理膜滤浓缩液,增强其稳定性和抗污染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通过管式微滤膜(TMF)技术对膜滤浓缩液进行预处理,确定合理的软化药剂选择方案,并对TMF膜系统运行特性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实验用管式微滤膜过滤装置为自行设计组装,由管式膜及其机架和空压机组成,其中管式膜机架上包括原水泵、TMF浓缩槽、相关管路和控制盘。

浓缩液经泵送往TMF浓缩槽,水位足够后停止进水。然后投加药剂,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同时部分硅也形成沉淀。反应结束形成足够悬浮物后,即可启动TMF循环泵(在TMF机架上)抽取混合液,送往管式膜进行固液分离,透过水送往TMF产水箱供后端处理,浓缩液则回到浓缩槽内。膜组件的性能指标见表1.

1.2 实验用水

所用水样为浙江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经管式超滤系统、纳滤系统处理后的浓缩液,各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

1.3 实验方法

1.3.1 软化药剂实验

实验分两组进行,每组6个批次,每次取200 L的纳滤膜浓液于TMF设备浓缩槽中。第一组投加NaOH,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测量产水钙镁离子浓度,NaOH的投加浓度依次为1 250 mg/L、1 200 mg/L、1 150 mg/L、1 100 mg/L、1 050 mg/L、1 000 mg/L;第二组投加Ca(OH)2和Na2CO3,并监控pH值,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测量产水钙镁离子浓度,Ca(OH)2的投加量为2 000 mg/L,Na2CO3的投加量依次为1 150 mg/L、1 100 mg/L、10 50 mg/L、1 000 mg/L、950 mg/L、900 mg/L。确定最佳钙镁离子去除效果下的药剂种类和投加量。

1.3.2 TMF运行性能实验

考察稳定运行状态下TMF对膜滤浓缩液CODCr和总硬度的去除效果,膜通量特性和膜在线清洗状况。膜清洗方法是,先使用1%的盐酸循环0.5 h,再浸泡0.5 h,排掉清洗液,再用5%次氯酸钠循环1 h,并隔夜浸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温度采用温度计测定,pH值采用pH计测定,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测定,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总硬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钙离子浓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镁离子浓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碱度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氯离子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SS采用重量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TMF工艺软化药剂的选择及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2.1.1 投加NaOH作为软化药剂

投加NaOH作为软化药剂时,残留钙、镁离子浓度随NaOH投加浓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投加NaOH去除钙离子效果较好,残留钙离子浓度全部在20 mg/L以下,并且随着NaOH加药浓度的逐步降低而逐渐升高,但升高趋势不明显;在合理浓度下(1 150~1 250 mg/L),NaOH加药对镁离子也有相当好的去除效果,残留镁离子浓度在10 mg/L以下;但是随着NaOH加药浓度的逐步降低,残留镁离子浓度则迅速升高,1 000 mg/L的NaOH加药浓度下,残留镁离子约61 mg/L,该浓度容易导致反

从图4中可看出,纳滤膜浓液经TMF膜系统处理后,总硬度从1 600 mg/L左右降到60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6%以上,钙离子含量均在20 mg/L以下,镁离子均在10 mg/L以下,去除效果非常理想。这些数值都在DTRO进水的合理范围内,大

大降低了DTRO膜系统的结垢风险,提高了DTRO系统的回收率,由于反渗透的回收率取决于易于结垢的二价离子(主要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和硅,这些离子浓度越低,则反渗透回收率越高,二次浓水排放量也越少。

2.3 TMF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2.3.1 TMF膜通量变化情况

管式膜通量是管式膜性能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该参数的含义是指单位膜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透过水量,也即产水量,其单位为L/(m2·h)。它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反映了运行的稳定程度,决定着膜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污堵结垢的缘故,膜的通量会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本实验对TMF系统的膜通量进行分析。TMF膜的设计膜通量为350 L/(m2·h),浓缩液造成的膜污染使TMF膜的膜通量发生变化,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在设备开始运行的一段时间内,TMF膜系统的产水通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说明此时膜内的污染物不多。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TMF 膜系统内的污染物逐渐增多,膜过滤阻力加大,且膜表面的有效孔径变小,产水通量下降趋势明显。在设备运行15 d后,产水通量只有开始时的50%左右,说明TMF膜污堵结垢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2.3.2 TMF膜化学清洗

本实验中,TMF膜经酸洗后膜通量恢复到92%,再经次氯酸钠清洗后恢复到97%.酸洗主要用于除去无机物类的污染物,次氯酸钠清洗可以消除有机物和微生物对膜通量的影响。TMF膜经化学清洗后,膜通量基本恢复初始状态,但并不能完全恢复膜的性能,主要是因为膜孔吸附和淤堵的一些污染物形成了不可清洗的污染,清洗无法将其清除。随着膜使用寿命的延长,不可清洗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更换新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TMF预处理膜滤浓缩液时,化学软化药剂投加宜选用NaOH,反应pH应控制在11.5左右。②TMF膜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渗滤液纳滤膜浓液的钙镁离子和总硬度,去除率都在95%以上,可以够达到DTRO的进水要求。此外,对色度和C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③TMF膜通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5 d后降低为开始时的50%左右。经过化学清洗后,TMF的膜通量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Trebouet D.,Schlum J.P.,Jaouen P.,et al .Stabilized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combined physicochemical-nanofiltration[J].wat.Res,2001(12).

[2]环境保护部.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刘研萍,李秀金,王宝贞,等.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研究[J].环境工程,2008(04).

[4]岳东北,刘建国,聂永丰,等.蒸发法深度处理浓缩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5(01).

〔编辑:李珏〕endprint

猜你喜欢
垃圾
垃圾去哪了
垃圾分类
第三章 太空垃圾
倒垃圾
垃圾也是资源
不乱扔垃圾
海上游来垃圾龙
生活垃圾怎么办?
垃圾猫吞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