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案例分析

2014-08-15 00:49杨帆王毅
风景园林 2014年2期

杨帆 王毅

YANG Fan WANG Yi

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案例分析

杨帆 王毅

YANG Fan WANG Yi

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承载和保护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在实践中,各遗产地出于各种原因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遗产地的边界调整申请。而从2005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正式对世界遗产的边界微调做出了规定。通过系统梳理世界遗产委员会2006年至2011年六届会议中审议的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案例(如日本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等),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探讨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的技术和社会原因及条件,为我国的文化遗产边界管理总结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遗产保护;遗产规划;遗产管理;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承载和保护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对其的有效保护管理是实现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各遗产地出于各种原因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遗产地的边界调整申请。而从2005年版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正式对世界遗产的边界微调和重大改动做出规定。本文将通过系统梳理世界遗产委员会2006年至2011年六届会议中审议的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案例,探讨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的原因和作用,为我国的文化遗产边界管理总结可供参考的经验。

1 针对遗产区的边界调整

1.1 自然原因等导致的边界调整

如于200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日本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该遗产包括16世纪至20世纪开采和提炼银子的9座银矿(包括大森银山)遗址,以及银矿运输路线及3座港口城市(鞆浦、冲泊和温泉津)。之后由于对遗产新的调查研究和考古工作的开展,缔约国对遗产的构成要素有了更清晰的归纳和总结,并于2010年申请对遗产区进行相应扩展。如为了完整反映相关遗址以及城镇全盛时期的面貌,大森银山山坡作为城镇周围的景观被纳入到遗产区扩大方案;而自2007 年以来,一些调查研究确定了石见银山在温泉津的抵泊区,包括海岬、海滩和内港,也被纳入到了温泉津申报区扩大方案中;而在对运输路线展开进一步调查后,在鞆浦道和温泉津冲泊道上均发现了新的路段。该遗产的边界扩展申请从不同方面加强了遗产的完整性,更好的承载了遗产的OUV,因此得到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批准(图01)。

伊朗的巴姆城及其文化景观是使用本地泥土技术修建中世纪要塞城镇的范例。2003年12月,该遗产遭受了地震的破坏,但由于其遗产价值未受到根本性破坏,于次年被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遗产名录》。由于地震后修复工作的大面积开展,对遗址有了新的发掘。应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伊朗于2007年提交了遗产区边界微调方案,提议遗产区边界微幅向北扩展,以便更全面的反映遗产价值和提供保护,并得到ICOMOS和世界遗产

委员会的认可。

1.2 调整遗产区边界以更好的抵御外来压力

澳大利亚的卡卡杜国家公园于198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该国递交了该遗产边界修改的申请,主要是建议将昆嘎拉项目区纳入遗产区。该项目区面积1 228hm2,虽然位于遗产内部,最初由于潜在的矿藏利益而未能纳入遗产区。但是,由于未得到澳洲政府和相关原住民利益相关方的同意,在此区域内一直未进行过采矿活动。为了避免未来在此区域的开矿活动,缔约国与传统土地拥有者达成一致,签订了相关协议,将该项目区纳入到国家公园的范围内,进而申请将其扩展入世界遗产,并在2011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得到批准(图02) 。

又如智利的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于200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1年缔约国申请对遗产边界进行轻微调整,目的是为了将经过改道的A-16公路排除在边界以外。ICOMOS认为,考虑到A-16公路与遗产的南部边界相平行,将边界稍微北调,把公路排除在外的做法合乎情理,因为这能使遗产形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遗产区域,从而避免遗产地过多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1.3 遗产地列入较早,遗产区划不完善

如马其顿奥赫里德地区文化历史遗迹及其自然景观,该遗产是欧洲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于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其遗产区划不是特别明确。2009年,缔约国提出了对遗产地的边界修改申请,新的修订方案根据专家的实地调查和对遗产要素的分析,对遗产边界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勘测,以便完善遗产区划和更好的反映遗产的价值。修改后的遗产范围比原范围略小,并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图03)。

1.4 边界的技术性调整

如毛利求斯莫纳山文化景观,该遗产于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0年,在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扩展缓冲区边界的工作过程中,工作组对遗产边界进行了地籍监测,发现原遗产边界的一些参照点与实际坐标有出入,导致原遗产分界线在西南方向穿过了2所民宅和1个天线装置。为此,在得到相关所有权人的认可后,缔约国在世界遗产委员会35届会议提议将有关边界外扩,把遗产区面积从349hm2扩大到349.6hm2。于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另一处遗产,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乔治城,由于其原有遗产区边界和严格划定的地籍边界有出入,也于当年提出了遗产区微调的申请。这2项申请均得到了批准。

2 针对缓冲区的边界调整

2.1 扩大缓冲区,从而为遗产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如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岛,该遗产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当时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划定不清晰。2007年,缔约国提交边界调整申请,明确了遗产区的边界,并提议扩大缓冲区。新的缓冲区被分为3部分,覆盖河流两岸、之间的2条航道以及河西岸的部分海域。该方案得到ICOMOS的认可,认为其能为岛屿提供足够保护(图04)。

另外如前文提到的伊朗的巴姆城及其文化景观,原先的缓冲区穿切玛克公园而过。由于该公园式遗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2007年提交的边界调整申请中,缔约国提议扩大缓冲区以包括整个公园,并得到批准。

2.2 依缔约国法律修改边界

如阿尔巴尼亚的布特林特遗址,该遗产全面地展现了城市从史前到中世纪各个时期的发展风貌,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时缔约国在遗产及其周围成立了国家公园,以促进对其的保护,并于2005年大幅度扩大了该公园的面积(从2 900hm2至8 591hm2)。扩大的国家公园主要包括4类不同程度的保护区:包括遗产区在内的A区(面积3 980hm2,其中遗产区面积16hm2),保护规定最为严格;B区为休闲区,面积592hm2;C区为传统使用区,面积3 081hm2;D区为可持续使用区,保护措施最弱,主要充当遗产与周边区域的隔离过渡地带,面积938hm2。2007年,缔约国正式提交申请,将遗产区以外的国家公园所有范围列为缓冲区(图05)。

2.3 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未设缓冲区,增设缓冲区以完善遗产的保护

此类案例多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较早的遗产,当时由于在《操作指南》中缓冲区还只是一种可由缔约国灵活选择的保护工具,故一些缔约国未设立遗产缓冲区。此后随着相关规定的完善以及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推进,各国纷纷择机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请增设缓冲区。

如贝宁的阿波美皇宫在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未设遗产区,应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该国于2007提交了设立缓冲区的申请,缓冲区边界与遗产区边界的距离最远为200m。

又如德国的汉西梯克城,它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同样没有设立缓冲区。当时ICOMOS在评估报告建议在遗产周边区域、一直到特拉沃河(Trave)和瓦肯尼兹河(Wakenitz)以外建立缓冲区。在200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第33届会议上,缔约国提交了关于增设缓冲区的申请,在ICOMOS建议的基础上,还对从特拉沃河上所形成的视觉保护区域加以考虑。

2.4 对缓冲区的技术性调整

如前述毛利求斯莫纳山文化景观,该国在修正了坐标参照点后,相应调整了原缓冲区区划中的地理误差,使其面积由2 407hm2减为2 405hm2。

3 未被批准或需要改进的边界调整案例

上文探讨了近年来被ICOMOS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案例。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边界调整的申请由于各种原因未被批准,或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下面将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探讨。

3.1 遗产区域未能完整承载遗产地OUV或未能充分证明区域修改与OUV的关系

塞浦路斯的乔伊鲁科蒂亚见证了人类社会在这一重要地区的演进,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由于在遗产边界北部挖掘发现了一段与马罗尼河床(人类聚落北部边界)平行的墙体,丰富了对该聚落社会组织的了解,缔约国于2010年申请对遗址进行边界微调,即把遗址范围扩大到目前挖掘的区域。由于该遗址是地中海东部地区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虽经过新的挖掘,但仍有需挖掘的区域,且新近挖掘的遗址也表明了其范围可能比目前挖掘的区域更大。因此ICOMOS建议把该申请退回缔约国,由其通过实地勘测以及地球物理学的方法确认整个遗址的范围,并建议如有需要,可进行战略挖掘,在此基础上对世界遗产的边界进行修改。

而如德国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其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由于遗产地正在进行道路规划,1号矿石井和木材厂未能同时列入。2009年,缔约国申请扩展遗产地范围以包括此区域及矿渣坑和苯厂区域,但未能提供材料来充分说明扩展要素的相关情况,以及它们对遗产OUV的意义,则此申请被退回。

3.2 遗产区划未充分考虑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关系或视觉效果等要素

如意大利的萨伏依王宫,作为古建筑遗址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缔约国申请对原遗产区划进行边界修改,建议把附属于王宫或与王宫有关的建筑(如王宫花园、公园、林地、葡萄园、与该家族有关的贵族宅邸、及相关农业建筑等)扩展入遗产,以此表现遗产的整体建筑格局,并相应调整了缓冲区。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这一申请,但认为缓冲区的修改只涉及了与王宫有关并已经得到部级法令和城镇规划条款保护的土地和建筑,而没有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历史渊源、轴向关系以及近景和远景的保护效果,因此建议进一步扩大遗产的缓冲区。

又如于199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芬兰劳马古城,该遗产的边界调整方案虽然于2009年被通过,ICOMOS在报告中建议缔约国在缓冲区内外指定相关观景点,这样即使缓冲区内需要开发,视觉廊道也能得到保护。

3.3 遗产区划不能充分提供保护或对遗产区划的保护规定和措施不明确

如突尼斯的苏塞作为伊斯兰世界重要的贸易枢纽和军事港口该遗产于198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当时由于遗产内部公私有财产及城镇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未对遗产边界进行精确界定,也没有划定缓冲区。在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突尼斯提交了标明遗产区和缓冲区边界的地图,但ICOMOS认为缓冲区仅围绕了遗产地周围较窄的范围,未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潜在的开发风险等因素,不能为遗产地提供足够的保护,因此退回了该提案,并要求缔约国考虑将缓冲区扩大到城墙外200m。

又如阿尔及利亚的提帕萨遗址,它包括了一系列腓尼基人、罗马人、古基督教和拜占庭时期的独特建筑群遗迹,于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其遗产区和缓冲区边界的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2009年,缔约国提出了边界修改方案,但未对新划定的缓冲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缓冲区也没有覆盖已处于开发阶段的港口区。因此世界遗产委员会退回了此申请,要求缔约国重新划定缓冲区范围,以包括港口区,并详细说明缓冲区的保护措施。

3.4 对边界的调整超出了微调的范畴

《操作指南》指出:边界微调“是指对遗产的范围进行不影响其突出普遍价值的非重大改动”,世界遗产委员会“或批准边界微调申请,或认定边界修改过大,足以构成遗产扩展,在后一种情况下适用新申报程序”。在实际情况中,便有不少边界调整申请被ICOMOS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为调整过大,需要重新申报。

如西班牙的“乌韦达和巴埃萨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群”,这处由两个城市的古迹构成的遗产地于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缔约国申请将位于另一城市哈恩(Jaén)的一处古迹列入该遗产。ICOMOS认为,虽然缔约国声明此古迹的建筑和历史价值对原遗产有补充作用,但由于其位于原遗址区划以外,并缺乏足够的比较研究和对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分析,因此需要提供新的申报材料,并要重新派遣专家进行现场评估(图06)。

又如于197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德国亚琛大教堂,为了反映卡洛林王朝对亚琛大教堂的重要性,缔约国于2009年申请将大教堂北侧的卡洛林王宫遗址、礼拜堂、附属建筑遗迹等扩展进遗产区,并将遗产更名为“亚琛大教堂和卡洛林王宫建筑群”。ICOMOS认为,原遗产满足的4条OUV标准都与教堂本身有关,如果把王宫加入进来,会导致遗产价值的改变,需要对遗产进行新的评估,不属于边界微调。

3.5 技术上未满足要求

如突尼斯的科克瓦尼布尼城及其陵园作为现存唯一的腓尼基-迦太基城市遗址,于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于1986年经提名审定后将陵园扩展入世界遗产。申报时,缔约国仅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地图,后续提交的地图对考古遗迹、尤其是陵园的范围界定也不够准确,而陆续开展的考古挖掘工作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因此,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突尼斯核实遗产的相关坐标,重新绘制刻度精准的遗产边界地图。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时,突尼斯提交了修改方案,但由于仍然没有坐标准确的遗产区域,且使用的地籍图与最初申报时完全不同,造成了区划的混乱,此修改申请未受通过。

通过上文的回顾与分析可以看到,随着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世界遗产的普遍重视,遗产的区划问题已经成为遗产价值认定以及保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纷纷通过遗产边界微调这一工作机制,弥补早期申报时未考虑或由于条件局限而未妥善考虑的遗产区划中的相关问题,反映对遗产价值的深入认识,并确保遗产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保护。而世界遗产的边界微调工作也得到ICOMOS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重视,对其评估的严格程度可以说并不亚于对新申报遗产的审核。

自1985年我国批准《世界遗产公约》和1987年我国首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之路也走过了近30年的道路,期间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举世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而有一些遗产地的边界划分和保护管理现状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通过借鉴国外边界调整案例的经验,研究咨询机构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边界调整申请审核标准的最新动态,切实改善遗产边界的区划和保护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世界遗产中心官方网站。

[1]UNESCO.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EB/OL]. (2011) [ 2014-01-26]. http://whc.unesco.org/en/guidelines/.

[2]Oliver Matin,Giovanna Piatti.World Heritage Paper 25: World Heritage and Buffer Zones.[EB/OL]. (2009-03) [ 2014-01-26]. http://whc.unesco.org/en/series/25/.

[3]Nora Mitchell,Mechtild Rossler,Pierre-Marie Tricaud.Heritage Paper 26: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s—A Handbook fo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EB/OL].(2009-12) [ 2014-01-26]. http://whc.unesco.org/en/series/26/.

[4]UNESCO.DECISIONS ADOPTED AT THE 31st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EB/OL].(2007-07-02) [ 2014-01-26],http://whc.unesco.org/archive/2007/whc07-31com-24e.pdf.

[5]UNESCO.DECISIONS ADOPTED AT THE 32nd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EB/OL].(2008-07-02) [2014-01-26].http://whc.unesco.org/archive/2008/whc08-32com-24reve.pdf.

[6]UNESCO. DECISIONS ADOPTED AT THE 34th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EB/OL].(2010-07-25) [ 2014-01-26].http://whc.unesco.org/archive/2010/whc10-34com-20e.pdf.

[7]UNESCO.DECISIONS ADOPTED AT THE 35th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EB/OL].(2011-06-02) [ 2014-01-26].http://whc.unesco.org/archive/2011/whc11-35com-20e.pdf.

杨帆/1981年生/女/甘肃人/硕士/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馆员(北京 100009)

王毅/1982年生/男/浙江人/硕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与规划所馆员(北京 100029)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of Minor Boundary Modifications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The world heritage area and the buffering area demonstrate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and aim to protect this value. In practices,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has got plenty of applications for minor boundary modifications. From 2005,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formally issued the regulations on this kind of modifications. This article thoroughly overviews the cases of minor boundary modifications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examined in the latest six sessions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such as 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in Japan, Kakadu National Park in Australia, and so on,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se modifications, and explores the causes for the failure of some of the modification requests. It provides

for future boundary management of Chines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Heritage Preservation; Heritage Planning; Heritage Managemen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F590

A

1673-1530(2014)02-122-04

2013-07-02

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