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敏,王健君,卢林明△ (皖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芜湖 400;皖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其学习以解剖学、组织学等相关学科为基础,又与临床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病理学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传统实验室教学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观察辨识病变为主,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病理学的学科特色决定了病理学实验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1]。传统单一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根据病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经过教学实践,现以初步构建了以传统实验室教学为主体,同时辅以多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在2006年引进了Motic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目前已建立了5个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用于病理学及组织学教学,应用该系统,教师可通过主控电脑实时监控每个学生观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脑在幻灯上的影像观察其他同学的镜下图像,实现了切片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显微镜只能一对一观察的局限性,使教学更加开放、直观,方便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优化了实验课教学[2]。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将数码互动系统与教师多元化讲授相结合的病理学实验室教学新模式。目前,教师课堂示教采用两种方式,互为补充,其一是通过教师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动态讲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病变,例如肠腺癌的重要诊断特征是具有浸润性,要能够判断侵及到肠壁的哪一层,教师在低倍镜下缓慢移动视野,配以讲解,展示肠壁的各层结构,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于一些具体的病变,例如观察癌细胞的核分裂像,如用教师显微镜示教,在寻找典型病变及镜头切换间浪费了时间,因此选择用图片示教,我们事先用Motic系统采集好教学切片的典型病变,用箭头或线条标明病变,并配有文字说明,制成课件,具有直观、清晰、高效的优点。
素质培养要建立在充分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因此传统实验室教学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局限性,但在验证理论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病变的辨识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优势,因此实验室教学模式仍处于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不断进行改革,现已逐渐改变灌输为主的教学法,转而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病案式、对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认识病理标本的病变特点并有针对性地绘图。
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病理实验课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只是记住几个病变,更为重要地是,要通过认识疾病的病理形态探究疾病背后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能够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现象,这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围绕案例提出一系列彼此相关又具有思维发散性特点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基础,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3]。由于开展案例教学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传统实验室教学中开展,因此通过开设临床病理讨论选修课,以选修课的形式作为病理实验教学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首先根据实验章节内容挑选难易适度的病例,病例来源于临床病检工作中收集或图书资料及网络获得,并加以修改,内容一般包括患者的主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大体检查和镜下描述、临床诊疗经过、死亡病例的尸检记录等。设计相关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结构,要能被学生所接受。如疾病的病理诊断?诊断依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主要病变间的相互联系?死因分析?教师自己先熟悉梳理案例,准备好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在讨论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然后将病例提前一次课发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然后让每组代表陈述,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案例教学模式相当于设置了临床虚拟情境,引导学生将临床与病理紧密结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并不局限于教科书,培养了学生动态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开放性实验室是指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所有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开放性实验是指在开放实验室条件下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不受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限制的一类实验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该模式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成为病理实验知识的探究者,有利于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病理实验室下设大体标本陈列室、取材室、制片室、染色室等实验教学场所,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近年来,教研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对开放性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实践。
3.1 开放大体标本陈列室 我校2006年重建病理大体标本陈列室,按教材章节陈列病理学标本,每个疾病有一至几个大体标本,均配备了中英文标签说明,用于实验课课堂教学及学生自学观察。陈列室内部分标本来源于附属医院病理科,病理教师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有意识地筛选一些符合教学要求、病变典型的大体标本投入教学,充实更新实验资源。大体标本陈列室几年来一直间断性面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教师指导、讲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体标本的观察,思考疾病在肉眼和镜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时间内对大体标本观察时间的不足,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2 组织学生参观临床病理科 我校病理教研室集教学、科研、临床诊断任务于一体,附属医院病理科每年接诊3万多病例,拥有丰富的病理活检标本及资料,利用这些资源,可为学生提供现代病理技术及诊断等内容的教学,并逐步搭建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的平台,将附属医院病理科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病理科,使学生了解了标本取材、切片制作、染色及病理诊断的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许多真实的大体标本,接触到先进的形态学仪器设备,在好奇的同时提高了对病理学习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学生在后续的实验课学习中由于对标本、切片的来源、取材和制作有了充分的了解,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3.3 开展临床病理技能培训 病理学技术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根据病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利用我校病理教研室现有的取材室、切片室、染色室等实验室资源,并增加了部分病理组织包埋机、石蜡切片机等基础设备,开展了临床病理技能培训[4]。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应用临床剩余的病理活检标本使学生掌握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阅片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目前正在筹划全方位面向学生开放。
高等学校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数量众多,教师相对不足,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课堂时间内完全掌握病变并获得教师充分的指导,学生迫切需要课堂外的学习资源及获得有效的课外辅导,鉴于此,病理教研室加强资源库建设及网络建设,将病理学实验资源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指导、病例库、病理形态学图片及视频等[5],传送到校园网络上,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病理的学习和复习。并应用互联网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构建网络答疑系统,解决学生课外辅导难的问题。
总之,病理学实验课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形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改变以往实验时间固定、内容单一、运行机械化的缺点,提高了病理实验教学质量。但我校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切片教学可采用更为直观、动态、高效的多元化视频示教;实验技能培训中可增加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讲解,并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培训;进一步完善网络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等,仍需继续探索。
[1] 胡永斌,文继舫,周建华,等.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490 -491.
[2] 黄小梅,朱晓群,卢林明,等.病理学实验教学中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17-318.
[3] 黄小梅,朱晓群,卢林明,等.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2050-2051.
[4] 顾倩,卢林明.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59 -2860.
[5] 陈冰,朱晓群,黄小梅,等.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构想[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71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