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茗,章 尧,凌烈锋,孙玲玲,刘海军,谢向荣,徐 蕾,齐世美,毕富勇 (皖南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芜湖 400;皖南医学院研究生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 通讯作者)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的(教高[2012]7号)文件[1]。而我校作为安徽省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获得了2011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资助。该项目于2012年9月在我校正式启动。按照学生志愿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原则,我校从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中选拔了31名学生进入卓越医生实验班学习,进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培养计划将围绕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来开展: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期待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或进入其感兴趣的学科继续深造,将来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或研究机构中的卓越人才。
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也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2]。近年来,其学科发展迅速,很多理论与技术已经渗透至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是将来从事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科。为配合学校实施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本教研室对生物化学课程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1.1 案例式教学 生物化学有很多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针对一些与临床有关的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首先针对知识点设计一临床典型案例,案例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之后提供一些与案例相关的问题,包括该患者的诊断依据、该病的发病机制、处理措施等。教师在介绍理论课相关知识之前,先将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预习课本,并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等多种方式查阅相关资料,最后综合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回答问题[3]。在教师组织案例课堂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讨论,组内成员的分工及讨论过程由各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一组推选出一名代表,采用PPT等方式在课堂上做相关陈述,和教师共同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环节,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结合案例向学生介绍课本相关知识点。案例教学实施之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9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1.2 文献式教学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其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仅仅传授课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的教学需要。生物化学领域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的科研文献。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文献,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4]。比如在介绍DNA的结构时,教师会向学生推荐1953年4月25日Waston和Crick发表在《Nature》上的那篇经典文献: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再比如,在介绍镰形细胞贫血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时,要求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镰形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献。通过数据库查阅、文献翻译、文献小结、小组讨论等多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综合培养。通过文献式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和英语阅读水平,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了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背景,了解了一定的科学发展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探究式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探究式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思路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收集、处理信息,并在这些信息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5]。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比如microRNA、自噬、凋亡、DNA甲基化、细胞信号转导、基因多态性研究等,并针对相关领域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课后自主查阅文献,从中找出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同时鼓励学生撰写大学生科研项目申请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探究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学生的科研思路,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1 试卷命题方案改革 以往本教研室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考核的试卷题型单调,只有A型、X型选择题、中文名词解释和问答题这几种题型,并且单纯记忆性题目所占的比例很高,很难考核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在此次卓越班的试卷命题方案中,则增加了选择题的难度,减少了单纯记忆性题目的题量,增加了需要进行综合思考分析试题所占的比例;为考查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将中文名词解释题改为英文名词解释题;对于原来的问答题部分,则改成简答题和论述题两种题型,并将论述题设置为综合性题目,重点考核学生对前后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综合思考、分析的能力;另外试卷中还增加了案例分析题,给出一个临床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出案例分析,全面考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2 学生成绩计算方法改革 本教研室传统的总评成绩计算方法为期末考试成绩(80%)加上实验课成绩(20%)即为总评得分。期末考试这一次成绩所占的比例过高,不少学生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也能获得较高的总评成绩,故原有的考核方法存在偶然性,很难考核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对于卓越班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教研室做了如下改革: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增加了平时成绩这一项,并在总评成绩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平时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案例分析作业分+讨论课小组得分+个人组内贡献分+文献翻译分+其他附加分。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减少了采用一次考试成绩造成的偶然性,而且通过平时分的加入,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最后得到的学生成绩也能更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虽然本教研室在卓越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受到学生和同行的普遍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改革成效,但是进一步推行这些改革措施依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今后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选择同一案例进行重复性教学,每学期案例的选择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因此还需花费一定精力去制作新案例,构建案例库;案例教学法与讲授式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还需进一步探索;教师的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为学生解读多篇文献,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一样,文献式教学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受益程度不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是我们后续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很多基础知识学生尚未接触,在短时间内让其在某一领域找到创新性问题,并提出假设,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总之,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开展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大工程。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改革只是这项大工程中的一个“点”,众多“点”汇集成面才能共同协助学校完成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各部门、各学科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卓越医生教学改革之路,为推动学校及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1] 姜乃强.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2-05-18(001).
[2] 汪茗,谢向荣,毕富勇.浅谈互动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5):523 -524.
[3] 汪茗,章尧,凌烈锋,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2,29(2):103 -105.
[4] 廖智,刘雪珠,王健鑫.文献式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11:102 -103.
[5] 肖莉杰,张云超,张爽.探究式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7: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