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课程三位一体教学平台的应用*

2014-08-15 00:52王可耕唐双阳张愉快南华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衡阳400南华大学医学院病原实验中心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室寄生虫实验室

刘 彦,王可耕,唐双阳,张愉快,邹 菊,梁 瑜 (南华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衡阳 400;南华大学医学院病原实验中心)

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讲授人体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及实验室诊断,使医检专业学生掌握常用的寄生虫病检验技术,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为正确治疗、预防寄生虫病提供可靠依据;其既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同时又与临床密切相关,实践的要求分外突出。医检生不仅需要掌握其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我校目前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制仅4年,生产实习时间短暂(半年),实验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缺乏实验设计和独立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验研究能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相对滞后,学生由“做实验”变成“听实验”。

基于对我校目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我寄生虫学教研室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1],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三位一体”教学平台的创建理念。“三位一体”教学平台是以教研室为中心,有机整合校内实验环节(实验室)和校外实践环节(实践基地),形成由校外、校内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学习平台,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切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1 明确教研室的核心管理作用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的集合体[2]。我教研室在医检生的培养过程中,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文件]),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转向培养立足于在医疗和卫生防疫第一线工作的、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调整培养内容,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加大实验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改进培养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逐步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走出去,请进来”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为直接的途径,通过学校政策上的适当倾斜,近5年来,我教研室在职培养博士1名,引进本专业博士、硕士各1名。这些新生力量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制作能力,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我教研室充分发挥资深教师在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试讲及听课制度,强化青年教师培养[3];并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之余,与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起从事科研工作,学习国内外杂志报道的新研究、新进展[4],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建立研究性教育群体,以学科发展促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 强化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医学教学体系中两个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能共同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5]。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改进实验教学计划,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1 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教学标本陈列室,打造开放式实验室 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本着“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原则[6],我教研室与病原实验中心合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纳入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基本维修费用外,集中大量资金对实验所需高级精密仪器进行专项投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注重引进和自行开发新的实验技术与手段,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水平。这样既解决了实验室因某些仪器设备缺乏而不能开出实验的矛盾,又避免了实验仪器设备的重复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

高质量的寄生虫教学标本,是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学生对教学标本的观察仍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仅通过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正确地展示寄生虫各个阶段的大小、形态、颜色和结构,这将给医检生今后的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寄生虫标本陈列室的建立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内容之一。我校寄生虫标本陈列室占地约100 m2,设立了10个标本柜,陈列标本200余件,展示了蠕虫、昆虫的成虫、幼虫、中间宿主、媒介植物和病理标本,还有部分原虫及罕见寄生虫标本,可以从不同角度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深入了解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为将来走上检验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造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便利的学习条件。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实验室的定期开放不仅加强学生对寄生虫学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可以培养科研创新思维与能力。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有专业教师负责答疑,实验教学资源及仪器设备均对学生开放使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场地。学有余力并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可通过校园网预约[6],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或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还可协助老师完成一些简单的科研课题。如我校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同学的论文《某校学生寝室床铺尘螨孳生情况调查》、《某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面部蠕形螨情况调查》,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开放式实验室,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完成的,已尝试投稿《皮肤病与性病》等专业期刊。这样不仅可提高医检生的动手能力,为其今后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也奠定了基础。

2.2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授课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充足的学时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我校医检专业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原课时数为32学时,实验教学仅占16学时,经过我教研室的反复调研、多方论证,最终将课时调整为6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32学时。有了充足的学时,才能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教材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经过多年实践,我们选取了沈继龙教授主编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3版),该教材偏重于与临床相关内容,重点介绍实验室诊断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价。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人体寄生虫病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现和再现的寄生虫病时常给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机会致病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等过去不为人所重视的一些寄生虫感染时有报道[3],如弓形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等。因此我教研室以该教材为蓝本,围绕教学大纲,结合我国国情,自行编辑出版了一套实验教学规划教材《病原生物学实验:人体寄生虫学分册》(第2版),由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等五部分组成,同时精心选择了150多幅插图,包括大量的实体标本图片和显微镜照片,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有了优秀的教材,必须还要有配套的课件。现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性强,图文并茂,使内容不再抽象,有助于理解;为此,我教研室运用Authorware软件结合Flash、3Dmax开发了一套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课件,将文字、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某些寄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是肉眼观察不到的,我们用显微录像拍摄下来;又如在临床肠镜检查时所拍摄到的肠道线虫;还有一些具体的实验操作,如粪检、血检,不但有视频录像,同时利用三维仿真和三维交互开发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清晰了解整个过程的前提下,进行虚拟操作,熟练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具体操作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污染环境。这套课件不但解决了学时少和教学量大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随时将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补充渗透到教学中,始终保持与学科发展同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既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又增加了实用性。该课件2013年荣获国家教育部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医学组一等奖(http://www.cern.net.cn/newcern/kjds/13.html)。

2.3 改进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它体现了设计者对教材的独立解读,对教学进程的独特理解,对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7]。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两者相辅相成,解读是设计的基础与前提,而优秀的设计依赖于准确、到位的教材解读。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是根据虫体的主要寄生部位进行横向编排的,例如肠道寄生虫、泌尿和生殖道寄生虫、肝和胆管部位寄生虫等,每一章节均包括有蠕虫、原虫及节肢动物,如皮肤与组织寄生虫包括有弓形虫、旋毛虫、蝇蛆等,形态学和生活史几乎完全不同,同学们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为便于同学们的理解记忆,我们编辑的实验教材是根据寄生虫进化的角度纵向编排的。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前的理论与实验交替进行的“三明治”式教学设计,结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病理学,先进行理论教学,使学生横向掌握身体各部位常见寄生虫,及其致病机制和相应的临床检测方法,理论教学完毕后,根据虫体进化分类进行纵向的归纳和总结,并通过经典的验证实验(虫体形态学观察)进行巩固和加强,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启发式”、“问题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式。在实验课教学中,除了巩固基本的实验观察,我们增加了综合型实验,开设了齿龈阿米巴、面部蠕形螨、被褥上的尘螨、土壤中的线虫检测等操作项目。这些实验标本是从同学们自身及其生活环境中取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疟原虫的学习过程中,引入PBL式教学法,通过病例讨论使学生将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课中衔接、渗透、有机融合[8]。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病例讨论、形态学观察、实验设计、动物实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同学们研究设计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9]。

3 拓展课外实践基地

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高等医学教育也应遵循这个规律[10]。在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可通过良好的校外实践平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引导,增加学生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吸收、巩固理论知识。目前我教研室已建立了2个校外实验基地:世纪贝贝幼儿园、雅士林湘苑住宅区。在肠道线虫的实践教学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幼儿园进行蛲虫普查,在住宅小区进行肠道线虫流行病学调查等。这些教学活动均要求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现场,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实验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医检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缩短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为其毕业后踏入社会尽快适应工作、独立上岗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此,通过教研室、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形成的“三位一体”学习平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以激发,从被动应考到主动获取知识,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于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能力,把学生看作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切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本领过硬的高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和服务社会,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

[1]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7 -11.

[2]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6(1):127 -129.

[3]金小宝,朱家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06 -408.

[4]张伟琴,熊天擎,李薇,等.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7):555 -556.

[5]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 -156.

[6]胡四海,吴移谋,张愉快,等.以学科优势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91 -92.

[7]张良.师范生教学设计技能分析与训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6):152 -155.

[8]孟晓丽,殷国荣,刘红丽,等.提高医学寄生虫学教学质量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71 -973.

[9]杨青,郭淑玲,何深一,等.案例中心教学法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44 -445.

[10]赵芳,熊世熙,周斌,等.对高等医学院校“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5):586-588.

猜你喜欢
教研室寄生虫实验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