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琼 龙雨娇 付新民
(张万琼,龙雨娇,付新民: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重庆400700 责任编辑:洪淑媛)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彰显的今天,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近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于中学环境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更加注重实践性: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改革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实践、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环境教育应通过活动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对环境的热爱。
中学环境教育己形成了多样化的方法与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渗透结合模式、独立设课模式、跨学科教学模式、户外实践模式和环境主题活动模式。〔2〕前三种可以统称为“传统课程模式”,后两种模式可归为“活动实践模式”。
“传统课程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侧重于环境知识的获得,且接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较少体验、较少参与、较少探究,学生对于环境教育行为和参与态度较低。据调查,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实践、探究等体验,学生对学习环境知识缺少乐趣,不能在内心留下深刻的痕迹,知识没有内化为行为和态度,导致学生对待环境问题知行不统一的现象。〔3〕
“活动实践模式”即在环境中教学,“我听过,我忘记了;我看过,我记住了;我做过,我理解了。”〔4〕只有让学生接触自然,积极探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这种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知识传授式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环保活动的发起者。〔5〕
目前我国活动实践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前者指活动教学开展的动因常常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并过分简单地把活动教学归结为“植树活动”、“节水节电活动”等等。而“主动型”活动教学则是让学生主动融入环境,感受环境,有了这种亲身体验,才能转化为情感,有了对环境的情感,才有环境意识,才能产生内化于心的保护环境的行为。〔6〕
户外实践要求学生直接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应尽可能到户外寻求相关的学习主题,如组织学生亲自参加有关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的实地考察、项目设计、调查研究等。这将给学生带来乐趣,产生热爱环境的基本情感,并使学生直接接触一些现实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现实性,基于热爱环境的情感,形成保护与改善环境的责任感与道德感。〔7〕
指以环境主题为中心,以自然体验、环境问题解决及环境行为养成为目标,以共同开发与选择主题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由学生设计,教师指导,以主题辩论、社区活动、模拟体验、环境讲座、社会调查等为主要方式。
主题活动的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学生特点、本地环境状况和活动条件来进行选择和组织。可大致分为“自然体验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环境问题解决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和“环境行为养成取向的主题教学模式”等三种基本类型的模式。可按照“主题开发—方案制定—情境创设—学生互动”的基本教学程序来设计环境主题活动,〔8〕从而切实把环境教育与主题教学模式问题联系起来。
即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由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实践、提出具体解决措施。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背景知识,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学生作为情景设置中的一个角色,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感想、态度、价值观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关于纸厂废水排放污染调查的情景模式中,可由学生分别扮演纸厂老板、附近居民、环保局政府官员、技术人员等角色,设身处地地为自己“辩护”,进行讨论、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在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如在调查河流污染时,可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卫星照片或是航空照片可以非常直观和全面的看到环境污染的情况,更可以通过GIS缓冲区分析的功能,分析出沿河居民受其影响的人数及具体区域。〔9〕也可以通过利用平面动画软件,或三维动画软件模拟地理现象,进行环境污染实验模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因此,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师生可以开展更生动的教学活动,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使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代表未来环境教育活动实践新的发展方向。
重庆市北碚区地处三峡库区,是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最后一个地区,素有“重庆后花园”的美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展,工业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并通过梁滩河、马鞍溪、明家溪等河流注入嘉陵江,对北碚嘉陵江段河流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针对河流污染的自净能力,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结合承担的“长江水学校”的教学课题,组织学生开展了户外研究实践活动。
江河能“消化”生活污水吗?一般来说,江河均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后,就开始了自净过程,该过程由弱到强,直至水质恢复到正常水平。
利用问题调查法,学生就嘉陵江的自净能力开展了初步讨论,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①河流水质遭到较严重影响,超出了其自净能力;②河流自净能力好,污染物对水质影响不大。
1.取样点的确定。通过前期的走访调查,我们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一是北碚区七一桥附近,即梁滩河汇入嘉陵江前的200米;二是嘉陵江北碚段的上游,渝武高速路旁;三是嘉陵江北碚段下游朝阳桥南端处。上述三个采样点可以真实代表北碚城区向嘉陵江排放污水的真实情况。
2.研究指标的确定。溶解氧 (DO)是水体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溶解氧高有利于对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从而使水体较快得以净化。但是当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时,水中溶解氧量会大大降低,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将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因此我们确定以溶解氧含量作为本次研究的重要指标。
3.技术支持。此次活动实践得到了西南大学的大力支持,在大学教授和实验员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能够在大学实验室中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及设备进行简单实验操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1.实施过程。考虑丰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我们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在7月 (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以上采样点进行了水质采样,共采集三个研究点共6个水样标本,并在西南大学实验室内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期间过程由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2.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组样品对应的溶解氧含量,即:梁滩河下游七一桥附近采样点,在丰水期含量为5.3mg/L,枯水期为2.5mg/L;嘉陵江北碚段上游采样点,分别为9.1mg/L和5.4mg/L;陵江北碚段下游采样点,分别为7.5mg/L和4.7mg/L。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比较清洁的河流和湖泊中,溶解氧一般在7.5mg/L以上;而大多数鱼类要求溶解氧在4mg/L以上;当溶解氧在2mg/L以下时,水体就会发臭。
3.结论分析。通过讨论研究,我们认为河流水量越大,对污染物质的稀释自净能力越强,纳污能力也越强。在枯水期,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排入河流,造成其水质明显变坏,由于自净能力不够,不能自身“消化”这些污染物。而在丰水期,嘉陵江的自净能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污水对其的影响,从北碚段上游9.1mg/L到下游的7.5mg/L,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城市排放的污水对嘉陵江的影响仍较大。通过此次研究活动,我们发现,河流的自净能力并没有我们想到的那么强,特别在水量较小的枯水期,不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江河并不能被及时的稀释和分解。
通过此次户外实践活动,学生融入到环境中,在实践中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同时,学生们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展示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当前中学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基于活动实践的设计,使环境教育从自发状态进入自觉状态,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在亲身经历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环境意识,自觉培养和规范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注释:
〔1〕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李素敏,等.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设置的模式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180.
〔3〕魏银光.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4〕杨士军.高中环境教育活动自主设计初探 〔J〕.上海环境科学, 2007 (3): 138.
〔5〕周莉,等.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模式运用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3.
〔6〕霍志玲.中美中小学环境教育活动教学之比较 〔J〕.环境教育, 2001 (2): 15.
〔7〕祝怀新.环境教育户外教学法理论初探 〔J〕.环境教育,1998 (1) .
〔8〕李伟诗.环境教育的主题教育模式 〔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9〕秦文玉.GIS在中学环境教育中的应用 〔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8):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