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峰,王全军,刘雪英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化教研室, 西安 710032)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重要的化学骨干课程。作为一门先导课程,打好牢固的基础,掌握完整且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对于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等专业课学习至关重要[1]。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施教学生学习背景充分的了解有助于老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药学专业通常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均来自于全国不同省份,中学时的化学背景并不相同。每年都有这两类学生:①参加过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化学结构部分内容都学过。大学的无机化学知识对他们来讲很容易,常规教学常常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②化学基础差,中学对化学的要求很低。虽然我校的招生分数很高,但是这类学生高考时并不考化学,大学无机化学和他们中学所学知识跨度很大,他们对大学课程常常消化不了。针对前一类学生,由于其已掌握所要求的大部分化学基本知识点,对他们着重于学习能力和其他素养培养。如无机化学的很多原理公式的应用都是有条件的,请他们思考“为什么”及“在其他条件下公式怎么用”,学会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处理。而对后一类学生,则强调其对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上习题课的时候,让后一类学生提出问题,第一类学生作答,同时就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这样大家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学习收获各有千秋。
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分为好几个模块,针对不同的讲授内容,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如,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时,穿插人类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探索的过程和科学家们的科研经历,适当适量进行化学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探究化学问题,用发展而非静态的观点全面理解与掌握化学理工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的过程中,觉得课程还具有趣味性。与此同时,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是许多化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体现,化学家们的高尚情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在学习配位化学部分的时候,适当加入对癌症有显著疗效药物—顺铂的发现历程,并将其作为典型例子在学习配合物的结构命名时重点介绍。同时延伸至在顺铂基础上发展的另一种抗癌药物—卡铂,使同学们对药物化学的相关知识有感性认识,并能引发思考。对于过渡金属的学习安排,又穿插介绍我校在过渡金属发展的配体催化剂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张生勇院士的科研成果,帮助学生对过渡金属的性质的学习理解。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3]。无机化学这门课程中包含大量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杂而多不易理解和记忆,可以采用启发式、比较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加深理解。比如,热力学部分关于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可以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建立熵、焓,平衡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的联系,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梳理,便于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对于酸碱理论部分,由于公式多,在授课时首先采用启发式方法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运用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知识作为切入点,一步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公式推导,对于比较相似和容易混淆的公式,可以运用比较法来解决,如弱酸和弱碱的pH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对比着记忆,挖掘其内在联系,寻找共同规律,找出各自的特点,把所有的公式以图表的形式列出,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由于我校每年药学学生比较少,方便进行讨论式教学法,通常教学安排每三章一次的习题课。习题课上,学生针对习题答案进行开放式讨论,奉行“条条道路通罗马”主旨,持不同解答路径或答案的学生进行课堂大讨论,对习题中涉及的概念进一步搞清楚,同时提升学生当众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积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考试可以考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相应的化学知识,我们在无机化学考试上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建立全程式理论课考核机制。期末试卷注重考核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课程总成绩。对于实验课,采用结构评分法,采用素养、能力、过程、结果相统一的方法,不仅要看实验考试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强调实验素养的培养,注重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验考试,打消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靠死记硬背和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念头,对老师教授也起到监督作用[4]。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教学对象有详细的了解,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对课程学习进行科学考核外,还要强调专业特色,强调无机化学和医药学科之间的关系,说明无机化学在他们的未来专业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时通过强调无机化学与药学的联系并适当地介绍无机化学知识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无机化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对今后的药物研究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5]。
总之,无机化学的教学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同时也要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6],以期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获得知识信息的最大化。
[1]邵江娟,刘幸平,陈韬.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29.
[2]仲维清,周长江,林德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11,11:145.
[3]吴品昌.对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251.
[4]徐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无机化学课程改革[J].科教文汇,2011,8:115.
[5]李振泉,凌爱霞,刘君.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47.
[6]张晓丽,赵硕,吴品昌,等.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