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菊生 闫顺冰 陶艳艳
(景德镇壹笔瓷庄,江西景德镇 333000)
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陶瓷文化,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简单工具就与工艺美术紧密联系一起。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半坡、马家窑这样的辉煌的彩陶文化,一直到两汉时期,生活的需求促使陶艺发展到一个高峰。但是自从光润精致的瓷器出现之后,陶艺的发展便一直受到压制和忽视,唐代之后便趋向停滞。说起中国的陶瓷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青花、玲珑瓷、粉彩、五彩、斗彩、颜色釉等传统瓷器制作工艺。这些先人们留给我们后人的文明,如今已是整个人类的珍奇瑰宝。它显示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及文化的繁荣。而当陶瓷艺术进入现代阶段,陶艺制作的理念亦应紧随时代的步伐,在重新认识、发现,研究传统陶瓷艺术的同时,又要去寻求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契机,以突显现代陶艺具有的独特文化的时代特征。
现代艺术出现在19世纪末,壮大于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明,人们的知识体系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不仅使物质生活的内容和质量都有大飞跃,而且更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于是现代艺术在这样的土壤中萌芽,陶艺也在现代艺术中的大潮中悄然而生,逐渐地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现代艺术表达着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意志,只是时代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同。艺术家们发现过往的手法变得难以实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现实主义已丧失了真实感,所以现代艺术需要带着符合现代社会的表现方式,以抽象的变形的方法重新获得激情,需要“荒谬与不和谐”来刺激人心,以达到“召唤人进入自由的空地”的目的。同时现代陶艺的存在方式和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艺术可以说是另类,现代陶艺的形式以及难以理解的内容,是这个历史时期内新的社会文化反映。
什么叫现代陶艺?陶艺是以土为媒介,人们通过各种纯手工的方法技巧创作烧制而成的,表现现代陶艺家的独特情感。现代陶艺主要通过艺术形式、彩釉窑变、色质肌理的表现手法来显示出它的魅力和唤起人们某种艺术符号与情趣快感。说回来现代陶艺也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一种艺术。就象毕加索说的:绘画主要是描绘形式的一种艺术,当形式实现以后,艺术便在形式中生存下去。现代陶艺创作也是如此。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念,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夸张、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现代陶艺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意识的表达方式,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延伸、扩展和蜕变。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主要区别是它从过去实用加审美的原则走向纯粹的审美需求同人的个性、心理、意识情感表达。它扩充了传统陶艺的审美范畴,把粗砺、残缺、怪异的观念引入陶艺,把过去单一的被广泛审美认同下形成的普遍技术转变为具有个人符号的个性化的技术。传统陶艺对现代陶艺相互渗透。现代陶艺创作是要把握住长期生活在传统之中的人们的审美情趣;找到与世界文化相联系的交汇点;继承传统的艺术规律、方法技巧,体现自己的个性,创造出有情感的、新颖独特的、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当前有的现代陶艺家认为:现代陶艺创作必须从现代意识出发,引进西方思想,忘却传统陶艺的影响;促进现代陶艺的发展。但是我们长期生活在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思想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因而,现代实际上也离不开传统。而且,从世界陶艺发展来看,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真正在世界陶艺发展中有影响的,必定是全球意识下具备民族特色的作品。只有这样,世界陶艺才能丰富多彩。真正能引进西方思想、吸引外来营养的陶艺家都具备一定的民族传统陶艺文化基础。一个陶艺家没有自身民族陶艺的传统文化,就不会充分消化吸收外来陶艺思想,更不会使自己的陶艺创作走在其他民族的前面。
沃克思受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和行为画派的各种影响,尝试并实践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技术方式和审美趣味,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表现及展示艺术家情感观念的新风格。在进行着全新陶艺的实践中,人们真正看到了陶艺的多样性、可塑性,最重要的是看到了陶瓷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心灵的慰藉。在现代人一种繁忙的生活状态当中,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诱惑、压力,造成了许多现代“病症”,人们渴望在繁忙的工作中、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回真正的自我。现代陶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形态下孕育而生,心灵脆弱的人们仿佛在现代陶艺当中找到一种轻松的可能,一种心灵返朴归真的慰藉。
1、国外现代陶艺家作品的文化特征:如美国当代著名陶艺家韦恩·黑格比的陶艺作品,极富视觉效果及艺术美感。美国的自然风光在黑格比的心中唤起了创作艺术的渴望和孕育新艺术的希望。在艺术家的赞美中,广袤的美国大自然已经演绎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象征和不断发展的精神。黑格比的陶艺作品已经成为美国风光艺术传统的一种延伸。依赖于创作手段,它仿佛就是大自然本身——土、水和火的交融带来了大地的神秘感。在黑格比的作品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家乡风景的眷恋,及对家乡的爱。让人切身体会到那种似曾相识,仿佛是在多年前的一刹那间,美丽的自然风景瞬间固化,直到今日依旧在等待那个看风景的观赏者。
日本的当代陶艺也是独具特色,就如日本当代著名的陶艺家秋山阳。秋山阳从其自身的生活环境中收集了各类令人着迷的自然物象造型,对他而言,这一系列的存在不仅可以产生创作观念,而且深深地吸引着他。由于自然界物体的形态都具备不规则几何结构。因此,秋山阳作品表面的图纹又传递着其内在的活动,正是这种对形式所产生的浓厚兴趣揭示了这种介于事物表面和内在的联系,而这一点正是秋山阳那些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中的主旨。陶泥中的龟裂正是探索事物内在活动的线索。面对秋山阳的作品时,无需言语,无需任何的讲解,独自一人安静地感受其作品带来的幽静、生灵、趣味感。
加拿大陶艺家史蒂文·海恩门的作品也是极富特色。其作品大多是不规则的陶器皿,与传统的器皿相比较,其作品的造型与尺寸等规则的限制形成鲜明对比,钵形的样式则表明对这种紧凑的结构重新怀有兴趣;结构的紧凑,它的力度更准确地表现在限度、熟悉度和普遍性上。为了体现工艺品的美观象征意义,更注重作品表面的处理,越来越多地关注形式的语言、图案样式和象征符号。
2、中国现代陶艺家作品的文化特征: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陶艺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这样一个历史环境背景下产生的。
如今中国也有许多著名的现代陶艺家,他们创新的作品与众不同,而富有个性。如姚永康老师的作品,以“世纪娃”系列为例。作品采用了泥片卷曲和手工捏塑成型相结合的塑造方法,即注意了形象的变化,又注意了泥条、泥片之间的皱折疏密变化,表现出随意、自然的艺术风格。“世纪娃”吸收了民间泥人娃的塑造风格以使中国水墨写意画的笔意气息,同时还突出了民间习俗“年年有余”的吉祥美好意愿,具有中国传统艺术品位,也具有浓厚的东方古典情结。
在中国从事现代陶艺的创作陶艺家还有许多,而且他们引领着当今中国现代陶艺前进方向,再如吕品昌的陶艺作品,将中与西、古与今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雕塑和陶瓷之间寻找陶艺的独立语言,作品极富中华民族当代精神及意识形态,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陶艺的另一种可能,一种全新的技术方式,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
上述的几位陶艺家他们的作品与众不同各具特色,在今天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他们在自己渊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实践的前提下,阐述了各自的内心的艺术观点,以他们自己的作品向世人讲解,展示。不难看出,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人文的关怀。对生命的价值,社会现象,自然环境的变化,及个人情感的表达给予了哲学性的反应,这不仅是个人文化涵养表现的一种样式,更是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艺术在于创造,它不仅仅是技术所能达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各方面修养的结果。我们的艺术作品更多是为现代而创造,有继承传统更要富有创新。陶艺的创作也是如此。现代人的美学观点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在进步,我们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要加以现代人情感、思维、意识,加以人文性的关怀,从而产生令人为之一振的新作品、新语言、新形式。以适应现代人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品味情调。这样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会审美认识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与文化的发展是统一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现代通过文化来批评艺术和通过艺术来批评文化成为艺术与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和艺术互相影响,一个时代的艺术发展,通常和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政治大背景脱离不了关系。与此同时,一个时代的文化也会影响到那个时候的艺术,文化和艺术互相关联。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艺术起到了“文化自然意识”的作用,可知艺术和文化的关系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归属和被归属的关系。就是说艺术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物,民族的文化又总是为它的艺术所反映出来。
新时期以来各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大群众欣赏能力日益提高,审美意识不断变强,有些人们虽非专业陶艺家,也有制作陶艺的强烈欲望,他们渴望在制作中能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而一件作品的实践和完成,必然要作者有意识思维的概念,从精神到物质的转换过程,还要有一定的技艺文化认识了解和施展某些知识方法规范的运用。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以其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使广大观众逐渐所喜爱。
[1]中国陶艺家[M].中国陶艺家杂志社&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01-01.
[2]白明.世界现代陶艺[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3]杨永善.说陶论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1.
[4]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现代陶艺创作方法初探[O L].中国陶瓷信息资源网,20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