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跨学科建设中的商务英语学科再定位思考

2014-08-15 00:55:33柳亚杰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柳亚杰

(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5)

一、现状分析

商务英语教学与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分别占中国核心期刊中商务英语类的29.6%和27.8%(王立非,2012:5)[16],可见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建设日渐成熟。很多大学的英语专业从一开始的重视“文学”,到重视“语言”,教学大纲设定前两年为基础语言课,后两年文学和语言学(胡壮麟,2009:6)[12]。目前只有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里开设商务英语学科,而在大学英语课程里商务英语还只是作为选修课或者后续拓展课。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花两年的时间来积累和锤炼基础英语(或者称为精读课),是对大学英语专业,特别是商务英语教学时间和教师资源的巨大浪费。商务英语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王佐良早就建议用文体学类课程代替精读课。因此英语专业或者大学英语课程中是否要花两年的时间来上语言基础课,是否要继续把文学教学当作未来英语专业的主流方向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观察到大四学生在大四下半年基本上都是在实习、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无法再对他们进行课堂授课。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授课时间如果只占到3.5年中的1.5年,就是名不副实的商务英语。而大学英语中的商务英语实际授课时间更少或者没有,只是作为大学英语的拓展课在进行而已,而直接让大学英语老师来教授商务英语,其资力和岗位培训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目前我们到底如何对高校英语专业中的浓缩语言课程设置,加强语言的输出性培养进行有机重组,与商务知识的融合是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教育决策者要看到“big picture”普通教育工作者也要有全局概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和国际需求的人才。这需要从上至下(教育部到各高校)、由内而外(国际化需求到弘扬中国文化)地来研究高校英语学科整合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目标就是需要对大学里所教授的英语课程,包括专业英语,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向商务英语转化,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语言”和“文学”上,应该更好地整合和优化教学和管理,调整学习的时间,提前到大一,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在“使用中”提高的,而不是“万事(精读课)具备,只欠东风(商务英语)”。

二、理论上再定位

文秋芳(2008)的输出驱动假设主张“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主张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说、写、译三个表达性课程的分量”[17]。笔者认为不但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教学的方式,还应该在说,写和译的内容走应用型道路,把教授时间提前到大一一入校园时就开始有的放矢地进行。刘润清于2012年指出内容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的未来走向。胡文仲和孙有中(2006)也指出“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人才”。[11]

因此大学里的英语教学内容不能持续单一化,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并整合化。不应该把两年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或者巩固基础英语。按照蔡基刚的说法,连大学英语都应该进行学术英语的教学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不应该还停留在基础英语上面,学生在高中时的单词量等英语基础足以接受新的英语学习任务了。应该有具体的内容,包括商务等方面的内容,应该整合所涉及到的各相关学科到商务英语的专业建设中来。国际化的发展需要语言与经济复合型人才,所以对于该种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提早进行。语言经济学是由Jacob Marschak提出,研究主要在北美,90年代起在欧洲兴起,我国的语言经济学主要是经济界学者在研究。陈建平、聂利亚(2009)指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语言的使用体现了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要素(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语言的使用受市场供求法则的支配”。[8]我们不难发现语言经济学中语言人力资本说、语言经济价值论和语言的经济效用等理论为商务英语教学,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Breen(1987)指出“现代语言教学大纲的设计原则要满足以下四个要求:大纲设计的理论基础、传授的核心知识与培养的核心能力的构成、教学内容的标准和分类,以及教学内容顺序的科学合理性”。[1]商务英语具有ESP共同的要素:需求分析、大纲制定、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等。阮绩智(2009)研究了需求分析理论及方法,提出了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是要先做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Theory),包括现状情境分析(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和目标情景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15]笔者认为他的研究中教学内容和分类上还需要继续探索。曹德春(2012)指出商务英语理论体系包含:国际商务沟通理论、英语教育理论、跨文化研究理论和国际商务理论,其中以国际商务沟通子系统为共同核心。[7]具有“跨学科整合”与“国际化”两个显著特色。理论基础源于美国的商务沟通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出驱动假设有关联。突破了语言学研究的传统边界——人际层面的话语分析,整合了管理学和传播学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成果。陈准民、王立非(2009)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知识与能力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8]同时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也必须符合该语言教学大纲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浓缩并高效使用3.5年的实际授课时间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Paltridge(2010)指出“国际ESP研究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转向沟通策略研究”。[3]在欧洲,起源于ESP、重视语言研究的商务语篇研究,最近十年来也出现了向商务沟通转变的倾向。黄国文(2009:17)“语言研究不仅包括语言本体(如音系、字系、词汇、语法、语义),还要包括语言的使用环境(如情景、社会、话语、语篇)等因素”。[13]曹德春(2012:13)商务话语沟通的情景因素(或称社会因素)包括国际商务,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及行业文化商务英语话语包括电话、社交、演说、开会、谈判、信函写作、报告写作等。国际商务理论与实践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国际营销等。[7]笔者认为在培养内容和目标还有方式上要突破以往的单一教室传授模式,开展多种实习类的教学方式。

三、他山之石

作为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外的商务英语始于六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于80年代。中外学者们从需求分析、学习技能、学习策略、语域、语篇、语体、话语分析、语用、修辞、翻译等多视角进行研究与探讨。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和越南等国都设有商务英语专业;许多非英语国家如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奥地利、乌克兰、以色列、阿拉伯地区和拉美国家等都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或课程。

美国的商务沟通最初是商务写作,后发展为融合商务写作、组织沟通和公共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体系,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巨大。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1951年创办“外贸英语”开始,经历了“经贸英语”、“商务英语”等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地发展和壮大。2007年和2008年,教育部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09年又批准了4所高校试办该专业。

四、内容教学与教学顺序的调整

高校英语教学不能延续“语言教学”为主,或者“文学教学”为主,或者“交际教学”为主的模式,应该加进些“内容”,与学科内容相融合,要融合经济、管理、法律、营销、新闻等内容。赞同平洪(2009:20)[14]的做法,商务英语的课程是全英语的,不是简单地将商务知识“补充”到英语课程中,而是有机地把两个学科结合起来。

不赞同陈准民、王立非(2009:6)[9]、平洪(2009:20)[14]的商务课程的选修设置提议和做法,应该把某些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某些课程必须是必修,选修无法大面积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学分学制体系来建设才能有效实施教学目标。陈准民、王立非(2009:6)[9]所说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群包括高级商务英语、商务口译、商科经典选读、金融英语、法律英语等。其中语言能力课程约占50%,商务知识课程约占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约占10%,人文素养10%。

平洪所列出众多的备选的选修课程中应该做调研设置出几门为必修,因为我们毕竟是在学习语言,不是法律或者商务的专业出身,我们是要融合其他学科的精髓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来,不必求“全”,只要符合“精”和“准”“够用”原则。然后加大商务英语课程在整个学分体系中的比例。平洪(2009,20)[14]所提到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类课程总共为32学分过少,其中必修课还只占到18学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高瞻远瞩,站在较高的位置上把握全局,而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来选修,因为学生还没走出校园,他的视野有局限性,需要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给出必要的指引。该学校加大写作的做法是很好的举措。但是应该把英语听力和口语融合为一门,加强语音和写作达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就可以。省出的学分可以开设商务英语类必修课程。笔者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把商务英语放在语言类课程里面,商务英语应该是属于文学类。英语专业学生完全可以在进行语言类教学的同时进行商务类教学,并且应该把商务法律以及商务谈判等也放到必修课中。这是学生很缺失的一块。要加强中国语言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谈判技能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国际化”。在王立非(2012:7-8)[16]中把商务英语学术研究重点分为国际商务话语研究、国际商务文化研究、商务翻译研究、国际商务交际研究和外国商务国情研究。对于我们的学科建设很有意义,可以围绕着这些重点开设必要的必修课,如财经新闻英语等。

目前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大一、大二学年)和高年级阶段(大三、大四学年)。要改变传统的做法,在英语专业学生大一的时候就开设商务方面的知识,而不要等到大三、大四,而把时间都浪费在基础阶段。因为进行专业的培养需要至少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考虑到大四下半年,忙于实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学习,所以至少要把商务英语教学提升到大二,而非英语专业的所有的专业课也都提升到大二才是合理教学顺序,不能等打好基础再进行专业教育,要边打基础边修专业,在“用中学”才是有效、合理的做法。将学科课程设置整合到整个3.5年的教学中去,进行统筹安排,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语法基本上已经在高中时学过,而需要的就是更多专业词汇的积累和应用而已,考虑到学生的受教育时间很宝贵,从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学角度出发来看,这项融合和提升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教师有能力和魄力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有效时间内完成。

五、结语

正如Varner(2000)指出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商务、交流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5]不仅英语专业要向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转向,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大学英语也应该进行商务英语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在国际化形势下把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经济管理商务复合型人才,这是高校跨学科建设的目标之一。语言教学要突破单纯的语言或者文学的学习,要融入“内容”(其他学科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高效培养复合型人才,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教学时间顺序上提前到大一,学科不分英语专业或者非英语专业,而教学的内容重视实用性和沟通性,重视听,写,译等输出性内容的教授和能力培养,教学方式上灵活,和企业等项目相结合,提高商务英语中某些科目的学分,调研并优化商务英语具体科目的筛选,并且在实践中应用来进一步整合我们的学科建设。教学语言如果可以用全英文上课。

凡此种种,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如对于教师资源的调整,培训和奖励等相应措施的实施,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到位。

[1]Breen,M.P..Contem p orary p aradigms in sylla bus design[J].Language Teaching,1987 ,(20):85-87.

[2]Cham b ers F.A re-evaluation of needsan alysis in E S P[J].E S P J ou rnal,1980,(1):25-33.

[3]Paltridge,Brian.Current directions in English for S p ecific Pur p osesresearch[P].北京:中国E S P研究高端论坛,2010年7月22—24日.

[4]Ro b inson P.E S 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H emel H em p stead:Prentce H all International,1991.

[5]Varner,Iris.A Conce p tual Model for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J].The J ournalof BusinessCommunication,2000,(1):39-57.

[6]曹德春.跨学科构建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共同核心——基于北美商务沟通和欧洲商务语篇的跨学科设想[J].中国外语,2011,(2).

[7]曹德春.基于国际商务沟通的商务英语理论体系[J].中国外语,2012 ,(3):10-15.

[8]陈建平,聂利亚.从目前的研究看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J].外语教学,2009,(5):69-72.

[9]陈准民,王立非等.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21.

[11]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347.

[12]胡壮麟.中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有感[J].中国外语,2009,(5):5-9,59.

[13]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整合[J].中国外语,2009,(1):17-23.

[14]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18-21.

[15]阮绩智.E S 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323-327,344.

[16]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3):4-9,23.

[17]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0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商务休闲
中国商论(2012年16期)2012-02-03 01:35:20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