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意识在英汉翻译中的探讨

2014-08-15 00:50:38张国范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定语母语

张国范,王 萍

(1.吉林化工学院学术期刊编辑部,吉林吉林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学生进行英汉翻译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母语意识较弱,汉语功底扎实的不多,在英汉翻译中易受英语思维干扰,以致于欧化译文层出不穷,翻译症似乎日趋严重化[1-2]。

一、案例分析

下面选取几种欧化译文为例:

(1)In 1860,a better plan was put forward by an Englishman,William Low.

译文:1860年,一个更好的方案由一位英国人威廉洛提出。

此种译法显然是犯了照搬英文中被动句式的毛病,显得“洋味十足”。殊不知,汉语是一种主动语态显著的语言,而英语中则是被动语态使用频繁。顺应母语习惯,改译为“1860年,英国人威廉洛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案”,语态一换,岂不是更地道?

(2)Then I began to fall over my own feet.

译文:这时,我开始踉跄向前,摔倒在自己的脚上。

这可谓是出格的欧化译文的一个典型了。什么叫“摔倒在自己的脚上”呢?乍一看确实叫人匪夷所思。正如潘国文所言,“常常使人不忍卒读,看了半天不知所云,简直可以称之为‘用汉字写的外文’”[3]。

(3)My friend,Bob,has always been fat,but things got so bad recently that he decided to go on a diet.

译文:我的朋友鲍勃一直很胖。但近来情况变得如此糟糕,以至他决定节食了。

此种译文照搬了英语中的连接性词语“so…that…”。虽然也是比较典型的欧化译文,但是尚没有影响读者的理解,勉强可以接受。

(4)I am going to see my grandmother,who was ill in bed,to take her some butter and eggs and a fresh-baked cake that my mother has made for her.

译文:我要去看我祖母,她病了。我给她带去了一些奶油,鸡蛋和刚烤好的蛋糕,这些蛋糕是我妈妈给她做的。

这是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英语中定语从句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以上译文看似跟原文词序非常一致,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非常欧化的汉语。况且译文有些欠简洁,结构稍嫌松散更谈不上连贯了。原文是一个长句,里面包含有两个定语从句“who was ill in bed”和“that my mother has made for me”。在英译汉中,这种句子该如何处理呢?一般的译法是把定语从句译成前置定语,这样比较符合汉语习惯,避免欧化,读起来也琅琅上口。笔者比较赞成以下译法:我去看望病在床上的祖母,给她带些奶油,鸡蛋和妈妈刚刚烤好的蛋糕。相形之下,这种译法较之前者就显得简洁明快,语义连贯而不拖泥带水。

(5)When people take anything too seriously,they put on blinders which cause them to mis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what is going on around them.

译文:当人们过于严肃地对待某事的时候,他们就好像戴上了使他们看不见他们周围事物的重要方面的障眼物。

读者读完此译文,一定不甚清楚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因为话似乎只讲了一半就结束了。从读者的认知角度看,一个语篇是否连贯取决于读者的理解与评价。这就需要译者多加留意,充分理解原文的一些词语和结构所表示的关系,把孤立的事与物联结成一条思路,使其逻辑连贯,充分表达原文的思想。可理顺词序后改译为:“当人们把一件事情看得过重的时候,他们就好像戴上了障眼物,因而看不到他们周围事物的重要方面。”加上一个连词“因而”就很清楚地表达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忠实”传达了原文作者的用意,这样才顺应汉语的习惯,算得上是地道的汉语译文。

二、原 因

学习外语的目的原本是在掌握本国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和语言文化沟通能力,而拒绝母语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无疑会影响到中国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判别。从一定意义上讲,凡是想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母语水平很差几乎是不可想象。就翻译而言,没有必要的母语意识,何谈译文的“信,达,雅”?翻译必须克服外国腔。当苏联著名作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丘科夫斯基指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句法,而这是不能照搬的。翻译的良好方法是,眼里看着外文,心里却按着译语文字去思索,这样才能摆脱外文句法规律的影响,写出符合译语句法规律的地道译文,使读者感觉不到自己是在读外国作品。丘科夫斯基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的译作《战争与和平》,称它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虽然小说里整页整页地夹杂着非常典型的法国成语,但作者却能把它置于自然而典型的俄语句法结构里,使它顺应俄语句法的逻辑和美感。如果作者死守外文句法,译文就会变得佶屈聱牙,达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丘科夫斯基也指出,外文句法并非一概不能模仿,但一定要以不违反译文语言的典型结构为前提。缺乏母语意识的情况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部分大学生汉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汉差异不甚了解,没有多少语感,下起笔来找不到相应的汉语表达法,生搬硬套把英语中的表达法搬到汉语译文中,以至于出现不伦不类“四不象”译文;一种是本身汉语功底尚可,只是翻译过程中母语意识不强,易受英语思维干扰;还有一种是英语意识太强,有意无意的偏袒英语的表达法而忽视汉语的表达特征。从小的方面而言,缺乏母语意识势必影响翻译质量,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从大的方面来说,大量伪劣译作充斥文化市场,大有成为汉语病态变化的污染源之趋势,强化母语意识无疑是提高汉译文本质量的必要前提。所以,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有责任承担起提高母语意识,弘扬民族精神的任务[4]。

三、建 议

(一)开设汉语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教育部有关部门曾经作了一些调查,了解大学习学外语的时间以及学习汉字汉语的时间,结果发现,大学生用他们全部学习的1/4以上的时间学外语的比例很高,有的人是全部,有的人是3/4,有的人一半,占1/4以上的可以达到65%以上。鉴于此种现象,2006年底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提出了大学开设语文课的建议,旨在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有关建议得到了与会各高校以及语言专家们的支持。这个建议有个很简单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母语意识。尽管有一门《大学语文》课,但对大学生在母语意识上的教育是不够的,不少大学生仍然不能用母语清楚、准确、规范、流畅的表达,这种状况在英汉翻译中尤为突出。从长远来看,大学生很容易由于其母语意识的淡薄而形成虚无的、反本族文化的倾向。

(二)不仅要重视对英语的理解和表达,还要重视汉语的表达

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欧化译文应及时指出并提供更规范的译文。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英汉对比研究的教材并在课堂上适当选用。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做到厚积薄发。

(三)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较大的词汇量

词汇贫乏是译者的一个致命弱点,也是产生欧化译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缺乏足量的词汇,往往把每个英文单词都看作只有一个意思,因而产生了干瘪无味,毫无生气甚至是佶屈聱牙,不忍卒读的译文。如何医治这种语言上的“贫血症”呢?就是要力争博览群书,日积月累的扩大词汇量,翻译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四)教师和学生应多参加汉语方面的学术活动,学生应选修汉语方面的课程

正如罗进德所言,“治疗于染病之后不如预防于染病之前,预防之道除了经常不断地通过教材、上课、练习、评议大力提倡提高母语意识之外,还要提倡多读一些用地道中文写的东西,甚至读些古文诗词笔记小说,同时尽量多练笔写作”[5]。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为消除英汉翻译中由于母语意识淡薄而导致的种种劣译,我们要像王菊泉先生提倡的那样,“大力提倡母语意识,废除在翻译中只注意和尊重外语,而忽视甚至无视汉语的‘不平等条约’,在外语界掀起一个学习和研究汉语的热潮……不仅要有自觉学习提高的意识,而且在外语界内部互相学习,主动、虚心向汉语学人学习……只要肯学习,总会有进步[6]。”外语教师及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共同努力,扩大知识面,自觉深入学习研究汉语,提高外语专业水平和汉外对比知识,这样才能克服英汉语翻译中的“欧化”问题。教师还要以必要的汉外对比理论指导外语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外语教学与翻译水平[7-8]。

[1] 古今明.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潘国文.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 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389-397.

[6] 王菊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1-62.

[7]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 曾凡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定语母语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42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that和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异同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5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