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宁(江西省萍乡妇幼保健院,江西 萍乡 337000)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指不同个体或者物种的基因组DNA序列同一个位置上的单个核苷酸存在明显差异,其少数变异与疾病的发生有关[1]。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SNP-array)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具有诊断速度快、分辨率高、同时检测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不孕夫妇染色体分子核型筛查、新生儿筛查、孕妇产前诊断等[2]。2012年9月~2013年7月对自然流产孕妇采用SNP-array技术检查流产绒毛,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7月我院妇产科自然流产的孕妇10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产的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年龄22~34岁,平均(26.93±2.16)岁;孕周7~15周,平均(10.12±2.94)周。B组年龄21~35岁,平均(27.02±2.33)岁;孕周8~13周,平均(9.79±2.83)周。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采用SNP-array技术:无菌操作下取流产胚胎绒毛置于1.5 ml无菌离心管内,全基因组提取,测定DNA浓度,DNA进行纯化;选用SNP array平台,严格按说明操作。采用Illumina公司Iscan扫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结果使用Illumina 公司提供的Genomestudio2010软件进行genotyping分析,而CNVs则用到cnv Partition V3.1.6软件进行分析。B组采用传统的流产绒毛染色体培养:无菌操作下取流产胚胎绒毛置于1.5 ml无菌离心管内,立即送检培养。将绒毛枝剥离、漂洗并充分剪碎,胰酶消化,离心,加入培养液,在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一般于培养7~10 d待细胞生长旺盛时收获,制片,常规G显带处理。每个病例在普通光镜下计数20个分裂相,并对其中3个分裂期进行核型分析。比较两组早期自然流产妊娠物染色体异常的准确性及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50例流产物成功检测率为100%,其中诊断有35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70%,B组50例流产物成功检测率为40%,其中诊断有10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50%,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显示,人类基因组平均大概有1000个核苷酸就可能会产生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改变,而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疾病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大量研究证实,SNP-array技术能够检测单亲二倍体,不容易受来自异常染色体的限制,不但在药物基因组学及疾病病因学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对于检测疾病的新病因等相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3]。国外学者通过高通量 SNPs研究63名少精子症患者的全基因组SNPs,分析指出16个从未报道的和少弱精子症关联的SNPs变异。另外大多数并非属于功能区变异,在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是由于影响精子的形成而出现的不育,此外,该技术也拓宽了不育病因的新思路,对于治疗与诊断不育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SNPs技术不但在多基因疾病定位克隆以及关联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检查流产绒毛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SNP-array技术检查流产绒毛成功检测率、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以往的流产绒毛染色体培养(100%与40%,70%与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NP-array技术在自然流产妊娠物检测中比染色体核型分析更具有应用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检查自然流产妊娠物染色体异常的效果上SNP-array技术明显优于以往的流产绒毛染色体培养,值得应用推广。
[1] 李 刚,孙莹璞,金海霞.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2012,23(1):64.
[2] 赵德鹏.胎儿和母体与胎膜未破自发早产倾向相关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2011,21(1):52.
[3] 王柏贤,郑立新,田佩玲.广州地区235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