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的包容性

2014-08-15 00:44:35邵珺陈浩宇
关键词:包容性理想发展

邵珺,陈浩宇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中国梦”兼顾理想与现实、历史与未来、个体与集体,是中国包容性文化的具体体现。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它作为“中国梦”的特性体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国梦”是以国家强盛为目标,以人民富裕为出发点,以社会环境公平为关键,以社会和谐为最终归宿。“中国梦”的包容性科学地指导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重视所有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发掘事物在斗争中的潜在的推动力,在不断地磨合中取得平衡进而真正地实现共同发展,最终达到人民幸福、民族昌盛、国家富强。

一、“中国梦”坚定了人们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

1.“中国梦”的包容性促使人们对自我进行再认识。“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全面贯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指导人们要坚持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结合,把人民的根本需要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才能正确地运用特色方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中国梦”的包容性连接着主观目标与客观世界,目标虽然是主观设定的,但是为了实现目标一定要在设定目标和目标实践的过程中以客观环境、客观规律为根本出发点,将主观目的与客观实际密切相连。而且目标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之间为达到平衡和谐的发展状态而进行斗争的过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独立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竞争的制胜点,因此,个性化发展形势空前高涨,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解放思想、释放个性的同时,主体意识表现出了强烈的自觉性和思辨性。

2.“中国梦”的包容性对实践具有突破性的指导意义。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与实践不断地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了多种社会思潮,同样“中国梦”也包含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但是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使得人们摒弃了“排他性”心理,尊重差异、包容异议,不同思想在碰撞中会产生思想替代或催生新的思想,由此形成的新思想在指导实践的过程就是检验它本身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更是个体奋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理想目标的不断追求是新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突破固有传统观念,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引领实践方法创新、革新实践路径,从而开辟更高效实现目标的途径。以文化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新发展,使社会更进一步接近“中国梦”的社会。

3.“中国梦”的包容性激发人们对人生理想的坚持。在经济时代,人们渐渐不再理会人生理想,主观认为现实具有排他性。认为现实与梦想不可兼得,从而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而放弃精神追求,无论任何时代、任何背景形而上学思想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只有对联系与发展有正确认识,才能成为时代发展的根基。由此可见,承认包容性的普遍性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中国梦”的包容性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发展与联系是社会生活不断前进的主旋律。政府大力倡导“中国梦”是明确表明政府会给追求“中国梦”的人们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激发人们对人生理想的坚持,提供适宜的奋斗环境,支持人生理想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人们真正地把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在准确把握历史规律的同时,使人们勇敢地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在个人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推动时代的进程和国家的发展。

二、“中国梦”对社会矛盾的化解作用

1.“中国梦”调和了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攻克难关,生产力快速发展,我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但是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城乡之间存在差距的局面并没有极大改善。最新提出的“中国梦”的特点即包容性,它的全面性特点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理论因时代发展在新时期处理新问题时遇到的新的窘境而提出的新的有效的观点。“中国梦”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新指南,它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武器,是包容社会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共同进步的新理论。“中国梦”的包容性使社会发展方式变得更科学化和多元化。“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使人们自觉地完善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必然会形成经济与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态势。

2.“中国梦”明确了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我国经济政策转变特点是以人民群众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个人目标实现为落脚点,以国家发展为最终目标。当前“中国梦”的首要任务是调节创造财富量和财富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在包容市场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公平发展的道路,使社会经济在一个更公平的环境中健康发展。社会的包容性使人民群众都意识到,人民群众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具有互相牵制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差距小的情况下就会形成激发主观能动性的良性态势,促使矛盾在一定的比例下结合并激发出最适合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中国梦”的提出使人民群众清晰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梦要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因此,个人目标的实现成为了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个人对梦想的坚持特别是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所创造出的价值与成就是推动集体进步的重要步骤,国家会与时俱进变革指导方针策略,真正地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3.“中国梦”揭示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它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国家发展的目标性相结合,“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在市场竞争中坚持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尊重社会竞争规则,运用多样性的发展方式化解矛盾,并且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中国梦”既不是大国梦也不是要恢复古代鼎盛时期,而是从当下社会发展程度出发,认识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态势,认真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迅速发展中忽视的薄弱环节,寻求社会竞争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在和谐的市场竞争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人们主动性,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与此同时,在全面观的科学指导下要深刻地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理想是实践的根本动力,理想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许会受到现实的制约,但是解决问题突破制约的过程就是变革的过程,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使社会形成新发展、促成新局势,因此,理想给现实提供了发展的动力,现实给理想提供了飞跃的空间。

三、“中国梦”为民族发展前景提供有利保障

1.“中国梦”使人们坚定了国家硬实力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包容性更加强调不应该把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筹码,明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彼此包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如今更重视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精神的提升相结合的经济发展理念,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精神的提升在社会发展中相辅相成,解放思想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放置于世界经济大潮中,真正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并且借着经济全球化的“顺风车”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在多国合作中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无论“中国梦”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如何,国家的独立自主与国家安全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尊严的象征,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保障国家尊严的有力后盾。“中国梦”虽然不是梦想成为称霸世界的强国,但是“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军事实力保障“中国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受外部势力的干扰,给“中国梦”的实践与实现保驾护航。

2.“中国梦”给人们指明了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方向。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发展的前提,是国家稳定的基本条件。“中国梦”的“梦”使人们有了同一个梦想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人们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唤醒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大幅度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是集合国家所有发展状况的外在表现。在国家的发展中,经济的发展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科技的发展以教育为先导,因此,文化教育是富国强民的真正根基,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它直接联系着历史与现实。社会存在使人们拥有人生理想,文化传承使人们懂得追求人生理想的途径,增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利用规律不断实践,终究一定会实现理想。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内在修养,才能促使每个人梦想的实现,最终集合成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也是把“中国梦”本身打造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中国梦”成为中国成功的标志,成为中国人成功的标志,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3.“中国梦”肯定了实现人们幸福生活的必然性。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最普遍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公平的社会竞争环境,制度自信以深刻把握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对人们实现幸福生活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使人们有了平等追求幸福的权利。习近平同志“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树立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础和基本目标,并表示“目标一定能实现”,这样的对未来结果的肯定是道路自信的突出表现,并且激起人们对目标的斗志,使人民具有足够的精神力量。以小康社会的人民幸福生活为根基的“中国梦”是顺应人民群众利益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更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人们的幸福生活是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群众、具有精神信仰、激发奋斗能量的根本保障,因此,人们的幸福生活必然实现。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逢锦聚,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7):15.

猜你喜欢
包容性理想发展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2021款理想ONE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4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