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雨香,单晓慧,李 晶,金南顺 (.吉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吉林 长春 300;.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如果没有进行有效地护理,置管后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导管感染,静脉炎等[1],因此如何进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对我院189例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研究,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发生率,现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89例需要长期输液和化疗的肿瘤患者,给他们进行置入PICC的手术,其中男113例,女76例,年龄23~71岁。其中胃癌62例,肺癌47例,乳腺癌36例,食管癌25例,肠癌19例,所有患者均用同一型号、材质的PICC管,手术后有9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
1.2 原因分析:PICC置管后产生静脉血栓,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手术操作:手术的设备刺激和操作的不规范化都有可能给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导管置于血管内又影响血液的回流,利于血栓的形成,或是手术过程中穿刺的部位,甚至导管深入的位置都有可能刺激到血管内部而损伤,使静脉血栓的形成几率变大。②肿瘤疾病的恶化程度和年龄因素:研究都表明III期以上的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因为肿瘤细胞活化了凝血系统,它通过侵犯血管或是分泌相关因子而损伤内皮细胞,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而且老年人的血液都偏粘稠,在此基础上就更利于静脉血栓的形成。③药物因素:在患者化疗期间使用的很多药物,如顺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激素类药物,促血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药物都会诱发血栓的形成,增加置管后并发症的产生。④感染:患者在置管后若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就更容易形成血栓。
1.3 护理方法:置管前的护理:对于置管的相关情况做好讲解,如置管的原因,优缺点和手术基本过程等,并且要安抚好患者的心情,让他们不要紧张,尽量配合医生的工作,在手术前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血管状况等;置管中的护理: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进行手术,以提高患者置管后的成功率,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在手术前用肝素钠稀释液浸泡导管,会有抗凝血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置管后护理:应该在24 h内观察患者的穿刺点有无异样,如渗血、肿胀、硬结等,并且每日都要检查导管固定的稳定程度,有无移动、松脱的现象,若有脱出可以局部固定,但是为了避免感染不可以再将导管送入血管内,穿刺后3 d内每天更换透明敷贴1次,之后每周更换2次,可以用碘伏由穿刺点向外旋转消毒皮肤,应注意的是也要对外露导管进行消毒,如果有敷贴潮湿、污染、脱落的情况,应及时更换,每次输液完可用肝素盐水压住封管,如输注的药物黏稠度较大,如20%甘露醇、脂肪乳等,可以用10 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置管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情况,若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应先考虑可能由导管引起;若患者已经确诊有深静脉血栓,应立即拔管,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有导管断裂的现象,拔管时接注射器要边回抽边拔管,防止吸附的栓子脱落,给予患者溶栓、抗凝治疗,但是在治疗期间注意出血的现象,或是其他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本组肿瘤患者189例中有9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6%,经过溶栓、抗凝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所缓解,并且没有发生栓子脱落引起重要器官栓塞的情况。
PICC作为输液的一种新途径在临床应用已较多,由于在外周表浅静脉进行穿刺置管,这样就不会出现血气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气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并且对于血管的选择范围也较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更不会因为穿刺而影响到肢体的活动。不仅如此,PICC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操作方法简捷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甚至可直接在病房操作。PICC导管材料只要是特殊的聚胺酯,它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导管也非常柔软,不会轻易折断[3],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1年,置管后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基本生活习惯。但是置管后也会有一些并发症,其中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产生静脉血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还能相对减缓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适当地延长患者的寿命,为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结果。
[1] 司旭艳,殷艳玲,郭新荣,等.PICC置管厚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 吉林医学,2011,32(8):1560.
[2] 蒋新玲,杨 雪,田立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2,33(35):7803.
[3] 张春玲,吴婉英,杨方英.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A):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