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继松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 个旧 661000)
对有失语、偏瘫、昏迷临床表现的患者急诊科经常按脑血管意外收住神经内科,而神经内科医生经常按惯性思维仅考虑到脑血管意外,其实部分患者为低血糖反应。我院自1999年7月~2013年3月误诊将30例低血糖反应患者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现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脑血管意外症状体征发病的低血糖反应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57~78岁,平均67.5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1例,9例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6例常年服用格列齐特加二甲双胍,4例常年服用格列齐特加阿卡波糖,2例长期服用优降糖加二甲双胍;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7例。病前有感染史8例,进食少6例。意识障碍17例,失语7例,一侧肢体瘫痪4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双下肢巴宾斯基征阳性13例,一侧下肢巴宾斯基征阳性3例。
1.2 检查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血糖均低于正常值,血糖在0.40~2.80 mmol/L,其中血糖0.4~1.0 mmol/L 4例,1.0~2.0 mmol/L 16例,2.0~2.8 mmol/L 10例。肾功能不全6例,肝功能损害4例。
1.2.2 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22例正常,8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位于脑干2例,基底节区6例,所有病灶均与临床症状体征定位不符,即非责任病灶。
1.3 治疗方法:确诊低血糖后均予50%葡萄糖40~80 ml静脉注射,10%葡萄糖静脉滴注,同时每隔1小时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稳定下来,同时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对昏迷时间长的1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
神志不清17例中16例患者3 h内神志转清,1例患者3天后神志转清;失语及肢体瘫痪者2 h内恢复正常;精神行为异常患者0.5 h恢复正常。
低血糖反应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血糖过低的综合征,临床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出汗、心悸、皮肤苍白等)为主要症状,易被人们认识,而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精神、行为异常等脑功能障碍者较少见,误诊率高,老人常不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征群,而表现意识障碍群[1]。
本组平均年龄67.5岁,老龄患者,特别是老龄糖尿病患者有低血糖反应时容易出现脑功能障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由于其肾上腺皮质功能生理性减退、糖尿病病程长、多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从而失去对低血糖反应分泌肾上腺素的能力,故常缺乏典型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2]。表现脑中风的低血糖反应患者多为老年人,并且大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病史,推测是由于糖尿病及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病变狭窄,在低血糖状态下,脑血管病变严重的部位更易失代偿所致。本组4例发生了偏瘫,并出现16例病理征阳性,低血糖引起的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较少,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本组患者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使用不当。有的患者诊断糖尿病后在外未按医生出院医嘱继续原药物剂量而自行加大药物剂量,结果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有的患者饮食减少或不能进食而继续原来降糖药物剂量。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或腹泻时,要及时调整降糖药,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分析低血糖反应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的原因包括:①患者起病急,突发失语、肢体活动不灵、昏迷,结合病理反射阳性,很容易让人想到脑血管意外;②患者在进餐时或餐后发病,而家属提供病史又不全面,医师问诊不仔细;③医师观察病情不仔细,医师考虑问题思路窄,只局限本科的疾病;④医师没有及时监测血糖;⑤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变,结合临床有意识障碍表现,误诊为脑血管意外;⑥实验室误差,本组1例患者入院时昏迷,急诊科查血糖8.0 mmol/L,但仍考虑低血糖昏迷,立即复查血糖仅为0.4 mmol/L。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对失语、肢体活动不灵、昏迷、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入院后立即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及时纠正低血糖状态,减少误诊误治率,同时对糖尿病患者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1]高 慧,马秀萍.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96.
[2]徐书雯,张美兰.表现为脑中风偏瘫的低血糖反应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