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丹,冯宗祥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2)
1.迁移理论。语言迁移是“由于目标语和之前习得的其他语言(可能并不完美)的相似或不同而产生的影响”(Odient,1987)或者是“一种通过把先前的学习经验带到一个新的学习情境中的心理过程”(Gass and Selinker,2001)。语言的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对目标学习所引起的干扰(蒋康祖,1999)。虽然负迁移对二语习得产生了不良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负迁移,把它转化成积极影响。
2.偏误分析理论。Corder (1967)认为,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对了解和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反映了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体系。偏误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分析母语和目标语的差异的基础上探究学习者经常出现的错误(蒋康祖,1999)。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同时,偏误分析理论也为研究语言迁移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偏误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汉语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
近十年,国内许多研究人员着眼于研究汉语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典型范例有:汤红娟(2002)介绍了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两方面作用,但并未细致探究其负迁移影响。李刚(2006)在研究中简单梳理了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受负迁移影响出现的一些问题。阮倩、黄鹢飞(2008)利用对比分析法,从汉语拼音发音方法和汉语韵母发音方式角度研究其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张旭红、高虹(2011)主要分析了汉语和英语在音位结构和音韵处理方面的不同及出现的错误,但未涉及英语语音的超音段特征。李鸣翠(2012)主要从音素、节奏、重音和语调四个方面探究了语际错误,但对音素区分不明显。
基于前人研究不够全面的缺陷,本文利用迁移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研究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主要讨论语言因素的负迁移干扰,非语言因素不予以考虑。本文采用的汉、英语音系统的比较准则是以汉语普通话(SC)和英国英语(RP)为基准的,音标体系采用国际音标 (IPA),EPD13 版(目前我国学校采用的版本)。
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 (汤红娟,2002)。音位包括元音、辅音及其音位组合。除音位外,影响英语发音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超音段特征。超音段特征是指语音问题中涉及超出单音音段以上的方面,主要有音节、重音、声调和语调(胡壮麟,2006)。Roach,P (2000)提出了和英语发音相关的其他方面:节奏、省略、同化、连读。本研究以音位特征、超音段特征这两个方面为主,其他方面为补充,分析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发音上产生的偏误,探究汉语普通话的负迁移。
1.音位特征。第一,元音。英语的元音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汉语。首先,英语中的元音可以分为两类,纯元音和双元音(胡壮麟,2006)。纯元音又包括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
对于很多汉语本族语者来说,正确地发前元音[i]是个很大的问题。准确地发[i]音,应该使舌头的位置放得比发[i:]音的位置低一点,并且发一个松散的而不是像[i:]一样紧实的音。然而,许多英语学习者把它发成普通话中的“yi”音,把英语单词deed[di:d]发成缩短音,听起来更像是[did],这就是受汉语普通话的负迁移影响。
中国学习者在发中元音[Λ]和后元音[a:]时也会有困惑。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者在发[a:]音时,会发得更短,因为在普通话中不区分音的长短。短音经常会发成长音,长音也会误发成短音。如“duck”[dΛk]可能会被错发成另一个单词dark[da:k],本族语者会对听到的单词感到困惑,即孩子是害怕(dark)黑暗还是害怕(duck)鸭子?
前元音中的[e]、[æ],中元音[ə],后元音[ɔ]在汉语的元音系统中都不存在。许多学习者发这几个音困难,因为在普通话中没有同样的音,他们就可能参照相似的汉语音节,就造成了发音不准。
英语中的双元音也不同于汉语的双元音。英语双元音,是滑音,是从前元音滑到后元音并带有具体音长和紧实度的元音。而汉语中的双元音没有滑音,也没有音的长短。如汉语中拼音“ei”不同于英语的转录语音[ei]。在发这个音的时候,需要从[e]音滑到[i]音。发第一个元音时需要把唇形摆得很宽,所以发这个音时有唇形的变化,而发普通话中的“ei”是没有唇形变化的。同时,一些英语的音位[ai]、[əu]、[au],也被中国学习者错发成和普通话拼音中的[ai]、[ou]、[ao]了。
第二,辅音。英语辅音和汉语辅音也存在不同。英语的辅音分为清音和浊音。发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而清辅音不需要。而在汉语普通话的声音系统中,清浊辅音无此明显区分。
发英语中的[s]音对中国学习者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因为它和普通话中的“s”音很相似。但是发[z]音就是一个问题了。[z]是个浊音而[s]是个清音。当发[z]音时需要振动挤压舌头和上齿龈之间的空气。许多中国学习者忽略[z]是个浊音,或是直接把它错发成普通话中的“zi”音了。对于发[f]和[v]的音也有同样问题。[f]是清音而[v]是浊音。中国学习者可能会把[v]错发成[w],因为[w]音跟普通话音系中的“w”很相似。
根据发音方式,辅音可以分为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中通音、流音、半元音、鼻音(胡壮麟,2006)。[r]是一个中通音,发此音,应该抬高舌头并向后卷曲。然而一些学习者用普通话中“ri”的发音简单替代。但普通话中的“ri”音更像是摩擦音而不是中通音。
英语辅音中有爆破或破裂音的特征,而普通话没有。受普通话拼音系统的负迁移干扰,中国学习者习惯在辅音后面加元音[u]或[ə]。如[b]、[p]、[d]、[t]、[g]会被误发成[bə]、[pə]、[də]、[tə]、[gə]。如果我们把单词carp[ka:p]发成[ka:pə],就不正确了。
2.超音段特征。第一,语调。英语是典型的语调语言,而普通话是典型的声调语言。作为一种声调语言,在普通话中每个音节的四个音调(第一个高平调,第二个上声调,第三下降上升调,第四降调)的变化暗含着词汇意义,语调变化对意义的表达几乎没影响,而在英语中语调变化就可能使整句话的意思完全不同。英语本族语者对语调非常敏感,大家公认在英语语调中最后的降调意味着完成、结束、说明,最后的升调意味着未完成、疑问。许多中国学习者对语调不敏感,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用升调在哪用降调,这都是受汉语普通话负迁移影响。因此,读一篇英语文章会一直用升调或一直用降调,使英语发音听起来十分不地道。
第二,重音。讲普通话时基本每个字都发得很清晰,受此负迁移影响,英语的重读和弱读被忽视,重音甚至被放在了错误的单词上。英语重音是发音的核心,每句话的焦点都在重读音节上。重读音节一般被发得更重、更清楚,弱读则会被发得更轻、更短、更模糊。而在普通话中除一些轻音辅助词,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音调,本身自带区分意义的功能,因此,每个字都须发得很清楚。虽然普通话中也有轻音词,但还是不像英语单词那样明显区分。普通话的负迁移就在于中国学习者在读英语句子时会把每个单词每个音节都重读。英语单词重音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其意义的变化,譬如单词“digest”,若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上它是名词,若把重音放在第二个音节时它就是动词。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发音上出现的偏误,主要是受汉语负迁移影响。利用这些偏误和负迁移作用,可以找出相应的措施来克服负迁移,提高英语发音水平。
1.学习语音理论知识。研究发生在人类所有的语言的语音被称为语音学。语音的任务是确定什么是语言中的语音,然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当学习者英语发音不地道、不准确时,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发音器官、音素、重音、语调、连读等理论知识来纠正不正确发音。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系统学习和掌握语音知识能够有力地避免普通话的负迁移影响。
2.实施对比训练。教材是第二语言学习最基本的工具。在语音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对比不同语言的不同结构和规则。一个教材若能包含一些英语发音的科学知识和适当描述中国发音系统的知识,学习者就可以提前明白英汉发音的不同,避免负迁移产生。因此,选择一个有效教材来实施对比训练非常重要。学习者也可录下自己的声音找出发音习惯,将它与正确的发音对比来发现错误。这都是实施对比训练的有效方法。
3.增加语音模仿。语音模仿是提高发音能力很重要的方法,学习者在模仿时要结合语音理论。从学习正确的发音,到学习如何正确掌握语流、语调,这期间须考虑唇形、舌的位置。学习者可以主动跟本族语者交流,大胆地利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如今,网络提供了许多聊天室来跟其他人用英语交流。还可以通过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新闻来模仿。中国学习者存在节奏重音掌握不准确、连读缺失的情况,在模仿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加强这些方面的模仿。
语音的负迁移在语言学习方面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出发,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在音位特征和超音段特征及停顿、连读等方面对比了普通话语音系统与英语语音系统的不同及中国学习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并提出系统的对策来帮助学习者克服普通话的负迁移影响。语言的负迁移问题还有很多复杂的非语言因素,比如,认知心理因素影响作用,本研究只单纯地从语言因素探究,更多非语言因素还需更多研究来探索。
[1]Odie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Gass,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J].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2001,(2).
[3]蒋康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汤红娟.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9):11.
[5]李刚.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6,(23):82.
[6]阮倩,黄鹢飞.英语学习中母语语音负迁移现象的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110~112.
[7]张旭红,高虹.汉英辅音系统及音韵处理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01):173~176.
[8]李鸣翠.中国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语际干扰[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4):25~27.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Roach Peter.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