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西游补》的讽喻主题

2014-08-15 00:4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奸臣科举考试秦桧

王 淼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西游补》虽可以说是《西游记》的续书,但究其内容和主题来说完全可以独立成书,它只是借助于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依托《西游记》的一些情节而展开的完全脱离原著的新世界。相对于《西游记》的主题模糊、众说纷纭,《西游补》的主题就清晰明朗了许多,学术界也是比较统一的。要研究一部作品的主题思想,首先要了解成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一、成书年代及作者经历

《西游补》大约创作于崇祯十三年(1640),就其创作年代的社会背景来看,此书创作于一个动荡的年代,此时的明朝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刻,内有李自成带兵起义,受苦受难的农民再也忍受不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已经集结起来一致反抗朝廷;外有努尔哈赤带领的清军不断强大起来,并且把推翻明朝作为其政治报复,不断攻破明军的防线。明王朝在这样的内外夹击下,早已不敢重负,千疮百孔。再加上朝廷的政治腐败,皇帝的昏庸无能。文武百官谎报军情,阿谀奉承,只为抱住头上那顶乌纱帽,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这种情况下,百姓更是民不聊生,过着朝不保夕的战乱生活。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最后清兵入关,统一中国。

《西游补》作者董说(1620~1686),明末小说家。自幼学习四书五经,擅长写作,少年时代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董说家世代显赫,但是到了他父亲时,家境开始衰落了。作者好记梦,曾成立梦社,并作《梦社约》,还有专写梦的《昭阳梦史》、《梦乡志》等书。他曾在《昭阳梦史》中记梦曰:“如身在高山;望见天下皆草木,了然无人,在惊呼号;思此草木世界,我与谁语?坳哭,枕上皆湿。”可见作者经常从梦中哭醒,百感交集的心情又不知于谁去诉说,何等的悲凉?作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在当时的分崩离析的国家中,是何等的无奈与无助,不由的生出一丝苦闷,多少次梦中哭醒,醒来还是这样的现实。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便促使作者将思想寄托在梦中,在奇异的梦幻世界中透露出现实的内容,寄寓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假借梦境讽刺现实

1、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

作者对科举考试的批判是极为深刻的,作品将放榜时文人各种丑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深入人心,如果说没有亲身经过的人,是无法将当时场景描绘的如此细致入微,也无法仅用只言片语就能将科举考试的本质揭露的如此透彻的。在第四回当中,作者将放榜一刻众人的反映、行为以及他们的心情,全部抓到,并用最尖锐的文字表述出来,一针见血的揭露了文人的丑态。在这里作者写了十四种落榜人的不同形态,同时又写了九种榜上有名的人,虚伪、做作、按耐不住,却又强做镇定的丑恶嘴脸。同时还有深受科举考试毒害,马上抄句子学习,准备来年再战的麻木呆子。真是千奇百怪,丑态百出啊。在这里,无论是落榜还是高中的,作者都表示讽刺与批判,同时又表露出一丝无奈与同情,于是作者更加痛恨这毒害了一代又一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更加严厉的控诉了这种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对文人的思想的禁锢和对文学作品的戕害。

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在唐朝发展并得到完善,对当时的选拔人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使得科举制度呈现出许多弊端,受八股文的限制,只要格式不符合标准,再好的文章也不能被录用。这样就造成了文人只会背一些儒家经典,写出来的文章死板、僵化、缺乏灵性和创新。与此同时还带起了一些不正之风,文人们往往是为求个功名利禄把精力只用在作八股文上,不注重文章的气韵,最终某了官职也只是一群草包而已。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给社会带来极大的问题。董说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科举考试到了明朝末期,已经暴露出许多弊端,参加考试的文人儒士,他们在这乱世中无法确立人生目标,同时也没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于是只能通过读书考试这条道路来实现自己小小的人生目标,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自此光宗耀祖。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出路也只有一条,所以一旦落榜,有的甚至疯了傻了成了个废人。于是在小说中不惜笔墨的展现文人丑态,并指出文章到了明末,气数已尽。科举考试只会给文人带上思想的枷锁,让整个国民精神衰败。

2、对统治阶级不满

明朝末年,大量涌现刺世神魔小说,借神界妖魔或神权讽刺统治阶级的不乏其数。然而《西游补》却摒弃了这一隐晦的讽刺手法,相对直接的批判讽刺统治阶级甚至帝王。董说他采取的是直接用前朝皇帝来暗指当朝皇帝,小说中以孙悟空梦见的新唐皇帝继位为由头,实际上讽刺的就是现实中的崇祯帝,或者之前的几朝皇帝。这样大胆的尝试足以说明作者对统治阶级已经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巧妙,痛快的抒发了情感,也避免了正面冲突。

《西游补》第二回,行者发现新唐后去玉帝那里辨真伪未果,便要自己去看个明白,变作粉蝶飞进城内,来到“绿玉殿”前,两边壁上有这样一行细字:

“唐末免命五十年,大國如鬥。唐受命五十年,山河飛而量月走。新皇帝受命萬萬年,四方唱周宣之詩。小臣張邱謹祝。”①

崇祯帝在位时,虽没有能力阻止历史的车辆,最终明朝还是断送在他的手里,他也算是为了国家社稷费了点心,但仅凭他的一腔热忱是无法挽救整个国家的命运的。只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好大喜功,只听得赞美与表扬,听不进半点批评与谏言。于是便促生了一批阿谀奉承的小人,在他面前拨乱反正。除了上述奸臣的奉迎外,还有一段后宫里的描写:

“傾國夫人又道陛下標緻。天子回轉頭來便問我輩宮人,當時三四百個貼身宮女齊聲答應:‘果然絕世郎君!’天子大悅,便迷著眼兒飲一大觥。”②

这样的奉迎赞赏就连后宫中也不绝于耳,这样的皇帝已经是一个极度自满,甚至自恋的昏君了。

除了讽刺皇帝的好大喜功,作者也极力的描绘了后宫的奢华、糜烂的生活场景,将一个风流皇帝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表现了皇帝只会每晚沉迷于美色,纵欲无度而不理朝政。明朝自嘉靖后的每个皇帝几乎都败在了石榴裙下,迷恋女色,无心国事。作者正是借孙悟空之耳将自己的所闻揭露出来,无情的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昏庸及不务正业。

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还表现在他们附加给老百姓的苛捐杂税上,小说第十一回孙悟空来到“节卦宫”发现一本账目,仔细瞧来便是一本小月王的工程涨,上面一笔一笔清楚的记载哪里建造哪里用钱,账目多的数不胜数,孙悟空看的眼花缭乱:

“當時行者看罷,心中害怕,道:‘我老孫,天宮也見,蓬島也見,這樣六十四卦卻不曾見!六十四卦猶以為少,每卦之中又有六個四卦宮六十四個;六十四卦猶以為少,每一卦之中又有六十四卦。此等所在又不是一處,除了這裏,還有十二個哩,真是眼中難遇,夢裏奇逢!’”③

用易经之卦摆出这大帐套小账,小帐下面还有帐,揭露了统治阶大兴土木奢侈无度,百姓在这兵荒马乱的社会,本来就是就饥寒交迫了,但是统治阶级还要附加给他们苛捐杂税,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钱,为自己消遣享乐、满足欲望买单,官宦之间相互包庇,贪污腐败,作者充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行径,表现了对现实的极度不满与愤慨。

3、谴责奸臣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抗清兵的侵略。作者没有对农民起义做任何评价,但是却明确表现了对外投降妥协之行径的愤慨。此时的明朝政府极度黑暗,作者在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同时,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血淋淋的现实悲剧。朝廷奸臣当道,置国家命运于不顾,大敌当前投降、变节的官僚不在少数。作者对这种卖国求荣,不顾民族利益、苟且偷生的奸臣深恶痛绝。《西游补》孙悟空做了半日阎王,审判宋朝奸臣秦桧,实际上作者是在用宋朝暗示明朝,痛骂那些只为一己之私,不顾大局,没有民族的精神的奸臣。作者之所以选取宋朝那段历史,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同时也与明朝处境极为相似:“宋朝历史上金兵南下争战与清兵入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从明末到清朝建立的乱世时期里,清兵南侵的种种暴行与反映北宋末年社会的《水浒传》、《金瓶梅》等小说所描写的情形就有许多相似之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社会背景相似;北宋官竖童贯、明末阉人魏忠贤的专权擅政相似;北宋宋江、方腊起义与明末张献忠、李自成起义相似;北宋末年金人凭陵而致徽、钦二帝北狩与明朝末年清兵南侵而使国破家亡也极为相似”。④作者选取这一历史阶段,假借宋朝直指明朝,假借秦桧直指明朝奸臣郑芝龙、洪承畴,将其对奸臣当道的愤恨统统发泄在秦桧身上。在《西游补》中,孙悟空就是自己的化身,设置其被小鬼请去代替阎罗王审案,将历史上典型的勾结外患出卖国家利益的罪人秦桧拉来批评,由于其历史时期与明朝当时的社会背景极为相似,让人不得不联系到明朝统治阶级中的奸臣。而作者发挥了充分了想象力,在地附中审判已经死过的秦桧,将其罪行逐一询问,并逐一加以酷刑,让秦桧一次次死而复生,再次接受审问和极刑。每次加以刑法都能让他痛不欲生、死无全尸,说明在董说心里,这些卖国求荣的奸臣比任何罪人都可恶,对他们施以极刑至死都还不够解除心中的愤恨,对他们加以什么样的酷刑也都不为过,一定要他们死过千万次,最后化成脓水,永世不得超生才算罢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处在摇摆中的明王朝政府中还存有这样加速明朝灭亡的奸臣的痛心疾首,并且抒发了内心对祸国殃民的罪臣最严厉的指责和控诉。只可惜这种快慰也只能在冥界中才能获得,现实终究是残酷无情的,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这时再来体味《西游补》当中所表现的不满与愤慨,以及惩奸除恶的这种畅快淋漓的美好愿望,就越发的感触到作者身处乱世,仍怀着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但始终得不到实现的一种悲凉和凄惨。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西游补》表面上是一部神话书,其实完全是一部人话书,并且是一部活跃的最富于现实性的明末的社会书。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反映得非常明显。”⑤

注 释:

①②③董说.西游补[M].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④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⑤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奸臣科举考试秦桧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铁铸的秦桧跪像
油炸“秦桧”
奸臣的后人难做人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
《水浒传》中的宋代文官研究
“站起来”的秦桧
皇帝喜欢奸臣的十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