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云云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张爱玲耗用25年时间写出了仅有18页纸的《色·戒》,编剧王惠玲找出了这些散落文字的线头并拼接起来,几经磨合重组最终形成了电影的剧本。张爱玲对人物性格寥寥数笔的隐晦表意,被李安丰满后成功装载在电影中。也因为这样,改编后的电影与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使得部分观众对李安赞不绝口,也有部分则批判李安丢失了张爱玲式的风格。
著名编剧王惠玲则是这样说的: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往往在看似不经意处藏有谜团,越往下挖,越感觉深不见底的黑。李安的电影《色·戒》亦然,是迷宫也是藏宝图,有太多的东西等待大家去挖掘。①
1、人物性格的加减法。王佳芝是一个悲剧人物。小说中的王佳芝有诱惑男人的身材:“娇红欲滴”“亮汪汪”的薄嘴唇、经得起“酷烈的光”“当头照射”的六角脸,这样的傲人资本做基础,才有可能引诱到老易来到自己的阴谋下,并暗杀之。显然,清纯与诱惑特质的汤唯拥有这个“身体条件”。
张爱玲曾说过她笔下的人物都是“非完人”的平凡人,而不是类型化人物,但凡平凡人就会有弱点,所以王佳芝不会是传统意义上“因道殉职”的英雄人物,她投入到富太太的角色中不可自拔,为虚荣心而攀比、为金钱而迷惑双眼、心理、甚至精神信仰。因为只有翡翠戒指没有钻戒而埋怨“只有她没有钻戒,早知不戴了,叫人见笑——正眼都看不得她”;因为老易迟到而质疑“还不是新鲜劲一过,不拿她当桩事了”。②小说中的王佳芝,“对金钱,对权利,对家庭,对爱情,对一切自身所不具有的都觊觎”。③
而电影中王佳芝的虚荣部分几乎已经看不见,她是受家庭、初恋、革命三重压迫之下仅仅抓住了所谓“爱情”这条线。李安改编了小说“间接且暧昧的叙事技巧”,以假戏真做为引,把点到即止的故事幻化成有血肉的场景,将王佳芝与老易纠缠在戏中,尤其是日本饭馆的那段“天涯歌女”,老易放下戒心,钻进了王佳芝用身子编织的圈套,也钻进了她的心里。而铜臭色彩浓郁的钻戒则被赋予了爱情神圣的含义,得出“这一刹那间彷佛只有他们俩在一起”“他是爱我的”的结论从而坚定了王佳芝动摇不定的心,也毁灭了几个年轻大学生的青春抱负,丧失了生命,以悲壮牺牲为这场的暗杀划下了终点,抛却政治层面的解析,老易也丢失了他对于人性保留的一份信任。因此,这场感性与理性的“色与戒”中,感性的“色”最终占据主导地位,也因为如此,批评家对王佳芝甚至是李安的构思持批判态度——女性主体无法自控而成为革命的傀儡工具,电影以汉奸的侥幸逃脱为结束,这种换角度思考历史的方式显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很大冲击。
2、床戏的加入。小说中是没有王佳芝与老易的床戏的,仅“也不止那一夜”、“一只肘弯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几句而已。这几句简单的描述只能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不会比画面具备的真实感更直观、强悍,而电影中的三段床戏,在满足观众观看癖的基础上,对描述女性畸形的欲望进行还原,张爱玲将敌占区的香港和上海比喻成占有与非占有的关系,那么床戏——男女最原始的肉搏就是最为直接表现男女关系变化发展的方式。这种近乎本能的宣泄才能激发女人深层的欲望,女人是感性的,“阴道是到女人心里的路”也是有事实可依据的,性并不单纯,“它会释放出一种爱意,成为男女的催化剂,也是表达的工具”④电影中的三段床戏被认为是递进关系——由被动的性虐待到接受到主动,单是体位的变化就能体会这点,更为深层次的是作为女性的王佳芝的心理状态:第一次的被征服、被虐待之后,王佳芝躺在床上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这个笑容就是俩人关系发生实质改变的开始。没有经过专业特务训练的王佳芝无法抵抗肉体的诱惑和折磨,分不清戏假戏真,“把真实的感情投放在虚构的情节中”⑤,被填充的革命意识形态被剔除掉,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了其他所有人物的命运。
3、人物背景的加入。电影与小说不同,李安在电影中为王佳芝添加了合理的人物家庭背景:母亲去世,父亲带着弟弟出国,只留自己在国内读书(后期到舅妈处寄人篱下)。父亲带着弟弟出国而放弃自己,对王佳芝的成长来说只能是“坐在电影院以泪洗面”,家庭的缺失使王佳芝失去了精神依靠,内心衍生出反抗压抑的冲动,这种压抑包括对父权的质疑、性启蒙的缺失,所以心理需求要求王佳芝做出情感转移,转移到朋友以及初恋身上来寻求男性的爱。只有在这种背景下,人物的外在性格和内在心理状态才发展的最为合理,女性经验也最为丰满真实。
老易的名字——易墨成,据说是丁默邨和胡兰成的结合。老易是汉奸,是父权道德体系的代表,拥有生杀大权,将女人掌控在手心之中,对女性施以暴力用来调整阴暗的心理。⑥
1、易先生的形象。小说中易先生的形象是这样的:“更显得他矮小。穿着灰色西装……前面头发微秃……鼻子长长的,有点‘鼠相’”。⑦而电影中易先生由梁朝伟来饰演,毋庸置疑,荧幕上一出现,即使这是个负面角色,也照样会被观众原谅和吸引,更何况是郎才女貌的搭配。
2、人物的拓展。老易的工作需要有杀人的手段,所以练就了一身狼性,或者说回归了人本性中的动物性,然而他是个人,所以必然会在动物性与人性之间挣扎。
除了开始的形象介绍以及结束时老易的心理描写,小说没有大篇幅的介绍这个人物。电影不同于小说,电影必须用有限的画面让观众明白情节发生的来龙去脉,所以人物的塑造就要寄托在细节描写上,比如老易每次进家门必对着镜子整理一丝不苟的头发,就是最具象化的一个符号表意,只有建立这样的逻辑支撑,才能对暗杀事件的起源经过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最终建立一个完整而稳定的人物形象。
小说和电影中邝裕民是他们这个小团体的核心人物,斗志昂扬,颇具“戏台上”的领导人风范。邝裕民的存在对于王佳芝来说是无力的:他领导暗杀最终导致王“这些年剩的东西越来越少”;王佳芝参与暗杀活动相信邝裕民说的毒药是“不时之需”;几近崩溃时邝裕民对王的无力安慰“我不会让你受到伤害,我不会允许你受伤害”。这些都是邝裕民血气方刚、难以成事的体现。“原典”莎士比亚《凯撒大帝》的学生杀人的戏,青涩无力,哭泣失去的纯真,但也没有触摸到黑暗的真实,所以邝裕民只是“成人礼”上“练习暗杀”的导演。⑧李安曾这样说:今天的邝裕民就是明天的老吴,今天的老吴就当然有可能就是明天的易先生。他们都是在走向一条不归路,一片黑暗。
小说中的同学们“那嗤笑声有点耳熟,这不是一天的事了,她知道他们早就背后讨论过”;“她和梁润生之间早就已经很僵。大家……在一起商量的时候都不正眼看她”。⑨电影中梁润生有同样的作用,就是以“有经验”的身份教王佳芝“那事”,只是李安削弱了他们之间的猜测和厌恶情绪,只为了让青春看起来更纯真。
小说中老吴的内容只有“吴大概还是不大相信他们,怕他们太嫩,会出乱子带累人……许了他们进组织……”,⑩而老吴是国民党地下组织的代表人物,在电影中的设置更为冷酷残忍和疯狂,暗讽了国民党军统的地下工作的残酷,以及时代革命环境下对于女性甚至全部年轻革命人的利用和压制。
麻将桌上的太太们是没有战争、革命概念的,外面枪林弹雨,一窗之隔的家里则是嘻哈玩乐,国家存亡之际他们寄生在丈夫的权势之下,不知天下事,只在屯吃食、找布料和买窗帘,“这么贵的东西(窗帘),怎么肯白搁着不用”。⒒小说中的麻将桌实际就是政治牌局,衣着打扮是地位的象征,攀比嫉妒成为家常,“麻婆豆腐就要老豆腐”这样不伤大雅却也低俗的笑话也是常见。
电影直观表现小说中的烂漫与血腥的爱情,两者在最终的落脚点上产生了共鸣。
注 释:
①郑培凯.色戒的世界:王惠玲谈编剧就像‘世说新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20.
②⑦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张看惘然记·惘然记·对照记[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205.
③⑤王思琪.通过《色戒》看张爱玲对女性的认识[J].文学教育,2013,(06):52.
④郑培凯.色戒的世界:李安谈拍床戏比做爱更费气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10.
⑥王桂妹.中国文化、文学中的戒意识与张爱玲的逆向书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3):140.
⑧郑培凯.色戒的世界:李欧梵谈色·戒与老电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68.
⑨⑩⒒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张看惘然记·惘然记·对照记[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