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和借鉴浅析

2014-08-15 00:48李梅娥闫海军
关键词:公民政治思想

李梅娥,闫海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32

近年,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途径、目标等方面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新思路、新观点:内容丰富,爱国主义突出;目标明确,价值观鲜明;方式多样,注重渗透;途径广泛,具有全方位性;不断革新,适应性极强。这些做法对我国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国外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在相互比较中取长补短,力求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各国称呼不一,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称其为“公民教育”或“德育教育”。但思想教育的内涵,各国是大体一致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用一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被塑造成为具有符合一定阶级、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格教育,等等。

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由于社会环境、价值理念、文化背景等差异,中国同国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主要存在三点差异:

一是从形式上看,我国注重显性教育,而国外注重隐性教育。我国设置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机构,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教育,具有公开性、正规性。而外国的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往往是不直接显露的,是侧面的、间接的,通过采取迂回渗透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具有隐藏性。二是从宗教层面上看,我国崇尚宗教自由,各种宗教形式均能成为我国公民的信仰,我国也尊重公民的信仰自由,但我国不侧重利用宗教的教育职能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而国外,尤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发挥宗教的教育感化功能,通过发挥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去引导被教育者形成自己的信仰。三是从领导和管理上看,我国侧重于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建立起了一个组织完善、齐抓共管的完整体系。而国外则是间接的、分散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强化学校、家庭对教育的作用。

三、当代国外一些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简述

(一)美国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之中,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是要把国民培养成为一个好的公民、好的社区成员、好的家庭成员,进而成为一个好的世界公民。其内容,既包含政治系统相关知识的灌输,也包括公民良好习惯、情感、志趣和爱好的养成;不仅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的培养,还有个体批判精神的培育。

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的“重视品质同盟会”(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简称CC!)和华盛顿建立的“品质教育联合会”(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是目前全美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其所提出的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六大支柱被美国国会、地方政府和大部分公民认可。即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这些品质不仅是对青少年的要求,也是对普通公民的要求,更是美国推行的普世价值的基础。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主要有三个特点,即政府指导调控、社会广泛参与、以学校为主体。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决定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只能是指导,进行隐性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是委婉间接的,使公民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的广泛参与却是重中之重,美国的这个教育管理机制把责任交给社会,如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昼夜不停地宣扬美国的所谓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公民意识等。学校这个载体则使美国公民在上学时便接触学习了一些思想政治课程如历史科、人文科、公民科,使得价值观尚未明确形成的青少年从学校里便了解并逐渐接受它。

(二)英国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和宗教教育。德育教育主要有: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个人义务责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责任、社会福利等。宗教教育的基本层次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伸展到与神的关系并使爱心展开到家族、朋友、近邻、全部人;关于生命的需要,如饥饿与食物、水、健康,最后进入宗教主题,如祈祷、圣经等。

英国的思想教育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具有结合性,注重宗教知识和传统教育的结合,注重以发挥宗教信仰来培养人的善心和自制,注重责任和人性的培养;二是多样性,通过学校、家庭、大众传媒、司法案例等多种途径使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从而对英国精神、绅士精神、贵族精神等价值观产生认同,继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规制自己的内心;三是实践性,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公民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教育途径是实践,让公民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责任感。如英国是让学生“走向法庭”,即让学生去当地法院旁听有关案例的审判,之后根据他们在课堂中所学的公民学知识分析讨论。

四、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一)改变理论灌输的单一模式,注重营造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长久以来,我国更注重的是通过会议、课堂、直接的理论宣传来达到教育目的,而忽略了隐性渗透。比如通过考试让学生反复地学习和吸收,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理论和国家价值的理解,反而使其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心理负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在全社会的广泛运用,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性的平台。我们应该转变思维,利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更为广泛的大众媒介,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减少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加强社会和家庭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依靠国家权威和机关权力来推行,规范公民的行为,培养公民的道德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以个体为基础,故而可以适当地减少国家对个体的干预,增加社会和家庭对个体的培养。在教育中重视个体自由,并注重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力求激发每一位公民的个性需求。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切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理论性教育,而实践性教育相对较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们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认知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意志和平衡人际关系的协作态度,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场景设置到角色引导再进入到体验选择的实践模式才更容易形成。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相互配合,辐射全民的思想教育网络,充分调动社区和社会工作者尤其是志愿者、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团、科研机构、大众传媒等一切力量来使更多的公民参与其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更大的影响力,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吸收和借鉴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提高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1] 吴文佩,扬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郑文.当代美国教育问题透视[M]援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3] 郑永廷.德育发展研究援面向21 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杨建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公民政治思想
论公民美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