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4-08-15 00:53许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4期

许娟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背景

1.国内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1)经济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下,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出现和应用,建筑对防火、垂直交通、空调、材料、构造等都有较高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具备综合性知识的人才,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厚度与广度。

(2)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改变。国内建筑行业的转型,需求更多能在图纸上推敲方案,同时还要了解建筑材料、构造,与其他专业配合并与甲方充分进行沟通的设计师,这就要求学校合理安排建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3)学科交叉影响。建筑学本身是一门兼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型学科,建筑学科逐渐细化,形成许多单一的子学科。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要将实践工程技术、理论知识融入其他学科的研究,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国际思潮的冲击

(1)国际院校教育改革与变化。由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急需大量建筑人才,要求建筑院校必须采取新的改革措施,高效率为社会输送人才,经历近半个世纪的试验和反复调整,新的建筑教育模式和理念日趋成熟。

(2)国家交流的频繁与深入。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国外思想在国内传播,引起国内建筑学教学转变。许多院校都从国外征订专业参考资料,为其学生提供了解国外建筑学教学指导思想和动态窗口。同时,国际间的建筑交流及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也是促进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建筑院校教学体系的革故鼎新。

传统建筑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强调书本轻视调研

传统建筑教育只重视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以丰富学生设计经验为目的。从教与学两方面考虑,对于没有建筑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每次设计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新问题,学生不具备经验,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和思路创新过程完全自动化,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自身经验化的思维模式,或者过分依赖书面资料,把解决设计中遇到的新问题的方法都固定在他人经验和资料上,忽视任务书调查研究,当面对新问题时,就会出现思维的空白,不知所措,很难真正学到设计方法。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大多重视和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多依赖于书面资料获取知识,重视对优秀作品的表象学习,轻视调查研究,缺乏对深入、细致、艰苦的实地考察环节重要性的认识。

2.教学过程——强调最终成果

我国现行的建筑学教育体制中,建筑设计课程是主干专业课,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评判依据是“最终的图面表达与质量”,设计课成绩分配权重为最终成果70%,平时草图30%,这样图面的表现技能则直接影响了其好坏的评价。但是却忽视培养设计过程中学生对任务书的分析、思考及提出设计方案与解决限制问题的能力,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注重手绘技能的训练,忽视自身设计能力的培养,缺乏创造力,继而失去对建筑设计创造的兴趣。

3.教学方法——过分依赖教师

建筑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给学生一次次改图的过程,使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掌握该种类型建筑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优点是与学生近距离沟通,便于学生对自己方案不足的理解和学习,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然而,改图的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是根据自己经验、价值和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判和改正,就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对学生创作成果评判和改正的过程,会使学生存在依赖感,认为教师改的就是最好的,把修改的部分看成方案的定稿,不敢对其推敲和改动,丧失自己推敲和创造建筑方案的机会。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1.传统教学观念的提升

根据教育整体优化的原则,每年都对上届学生进行评估,针对学生设计能力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其更加符合建筑学专业特色的教学规律,严格执行,根据建筑界的发展制订建筑方案任务书的要求及限定条件,启发学生开拓性思维,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每个设计课程中,注重配合其他相关专业如环境设计、建筑物理和技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知识的贯穿。

2.教学过程的改进

打破传统的年级界限组成的纵向班级教学的划分,改变设计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各年级设计课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促进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的交流,让学生与更多的教师交流,可以分组讨论,自评与讨论相结合,采取汇报方案模式,最终教师对方案加以点评,促进学生自学和思考能力,同时可以强化画图、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建筑学设计过程能够尊重学生理论和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加强教学与研究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3.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制订教学基本单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优化师资分配,将实践型和理论型教师合理分配,在教师和学生间选择双向机制,理论教学与课堂辅导同时进行,协调专业主干课与相关理论课的关系,通过纵向教学班和横向教师群,改变设计课教学师生一对一的传统封闭式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多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中扩大学生选择教育信息范围和思维交流机会,真正提高学生创造力。

[1] 李振宇.注册建筑师与建筑学教学[J].建筑师,2009.

[2] 卫戈.新的突破——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师,2012.

[3] 杜春兰.建筑学科教学改革的思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