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德·冈—叶芝《当你老了》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的共同原型

2014-08-15 00:52王旭琴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安格斯叶芝互文

王旭琴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晋中 030600)

威廉·巴特勒·叶芝,著名爱尔兰剧作家、诗人,193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诗歌极富象征与神秘色彩,为研究者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一、《当你老了》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的原型

学界普遍认同茅德·冈为 《当你老了》中的原型,邹颉(2001),傅浩(2002),李小均(2002)等皆认为该诗是叶芝为茅德·冈所作,以回忆与纪念俩人自1889年在伦敦相遇后的恋爱时光。而在《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诗人运用了神话手法,其中人物则被诗人赋予更多的神话色彩,而茅德·冈同样作为原型则隐现于其中。

在《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少年安格斯是爱尔兰爱神的象征,为Dagda和Boann偷情的私生子,而后者为Elcmar之妻。安格斯年少俊美,有四只小鸟萦绕脑际,这四只小鸟象征着亲吻,能唤醒听闻到其鸣叫声的人们心中的爱欲。诗中,安格斯钓起的银鱼化作晶莹的少女,呼唤他的名字后跑开,安格斯走遍了深谷高山,已经变得衰弱老朽,却仍然要找到她。

在 《Early Irish Myths and Sagas》 一书中,Jeffrey Gantz(2004)提及故事《安格斯之梦》是叶芝《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一诗的的最终来源。短篇故事《安格斯之梦》在主题上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有着部分直接关联。故事中安格斯躺下酣睡时,有位女孩向他走来,而安格斯醒来向她打招呼时,女孩又立刻消失。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女孩以这种方式不断拜访安格斯,安格斯便爱上了她。安格斯最终踏上了千里寻伊人之旅,而在他的印象中只恍惚记得女孩戴着一条银项链和一条金光闪闪的手链。女孩没有化作一条鱼,却化作一只鸟,并在隔年化作人形,如此交替。该故事中的关于变形的情节完整无缺,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相呼应。

二、《当你老了》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对比分析

1.《当你老了》中的原型

茅德·冈的人生跌宕起伏,与叶芝之间的关系更是若即若离。《当你老了》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这两首诗在文本上更是体现出叶芝对茅德·冈真挚不渝的爱以及茅德·冈对叶芝的不理不睬。《当你老了》创作于1891年,并于1893年入选诗集《玫瑰的秘密》,较《漫游的安格斯之歌》要早很多,后者创作于1897年,并与1899年入选诗集《苇间风》。两首诗相隔六年,足以涤荡诗人的灵魂,寄托诗人的情思。《当你老了》以第二人称创作,直接折射出诗人在向其挚爱之人茅德·冈屡次求婚又屡次被拒后的心情。情感的张力在互文、对比中得以体现。

在第一节中,“睡意”(sleep)一词,意味着精神与肉体上自然的而有节律的休整,甚至表示死亡抑或是在去往死亡的旅途中。诗歌的第一行描写出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状态,便是寓意“在去往死亡的旅途中”。“白发苍苍”(grey)与“双鬓插着苹果花儿”(apple blossom in her hair)对应。 “炉火”(The fire)即是房子里真实的壁炉之火,更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茅德·冈的爱与渴望以及茅德·冈的革命精神,从 “心中有火焰在燃烧”(because a fire was in my mind)可以看出。诗中人物因炉火温暖而打盹片刻,“打盹”(nodding)时快速低下又抬起头的动作与炉火忽明忽暗相应。“这本诗篇”(this book)即诗人叶芝写给茅德·冈的爱的页面。来自双眼中的 “柔美的光芒”(soft look)寓意着叶芝初见茅德·冈便深深坠入爱河;而“青幽的晕影”(shadows)同样是眼睛反射出的光芒,当人年轻时,眼眸将会更加清澈深邃,感情也更加懵懂与细腻。第一节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当你年迈时,白发苍苍而不再是双鬓插着苹果花儿,即便是在走向死亡的途中,抑或是革命事业的黯淡,当你感受到爱的存在时,请拿下我写给你的诗篇,慢慢吟诵,回忆当初我是多么爱你,那么深沉,那么真挚。

诗歌第二节中“朝圣者的心”(the pilgrim Soul)指代茅德·冈对爱尔兰独立坚持不懈的追求。茅德·冈在政治上很激进,积极参与爱尔兰独立运动,忠诚于爱尔兰独立事业。(刘守兰,2004)爱尔兰独立运动充满曲折,在茅德·冈的一生中,婚姻失败、事业受挫,幸福与痛苦,甜蜜与苦涩,快乐与悲伤都堆写在脸上,然而诗人叶芝毅然爱她。叶芝对茅德·冈的爱真挚不渝,更是茅德·冈的优雅、美丽与信仰造就了叶芝对她的这份爱。“灼热的炉栅”(the glowing bar)指熊熊燃烧着的炉火周围的围栏,而同时又指生与死的交界线,正如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89年在《过沙洲》中描写的一样,抑或是激进的政治生活与平静的普通生活的分隔线。(万莉,陈范霞,2004)“佝偻着”(bending down)意味着什么?而其原因又何在?不能得知是回忆过去的苦楚,茅德·冈革命运动生涯上遭受的阻碍与退步,还是她行将就木造成的。大写的“爱”(Love)以维纳斯之子小爱神丘比特为原型。调皮的丘比特盲目地射箭象征着爱情没有理性可言,爱情的到来会突然而盲目,爱情的逝去同样不可追溯。诗歌利用以上的对比、隐喻与互文等手法为原型的注入、张力的构架铺开一个维度。

1889茅德·冈与叶芝在伦敦邂逅,虽然叶芝对其一见钟情,但茅德·冈拒绝了他,在此后拒绝了叶芝的数次求婚,并一直与叶芝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叶芝从而对其充满矛盾的情感,既爱又恨。茅德·冈作为原型“化身”成诗中的“你”,即为叶芝诗中所诉说的对象。诗人在其中倾注了愤怒、绝望与警告的情绪,即如果你拒绝了我的爱与求婚,那么有天当你老去,你将后悔,“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在密密星群里埋藏它的赧颜。”爱与恨的纠葛构架起的张力支撑起整首诗的穹庐。傅浩(2002)认为该诗行文至此依然充满着劝说式的口吻,在劝说叶芝的爱人接受他的爱。茅德·冈是诗中爱与渴望的对象,是诗人爱与渴望的原型,同时也诗人以及诗中所劝诫的对象与原型。茅德·冈一个人同时被注入来自诗人的爱与恨的两种力量,自身形象也由张力铺开。在前面所述的各种手法的敷设下,原型形象茅德·冈得以饱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的原型

在《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茅德·冈与短篇故事《安格斯之梦》中安格斯梦见的女孩一样成为诗人在诗中所追寻的对象,其作为原型再次被注入到这首诗中。诗人对茅德·冈的爱一如既往:“虽然已习惯了流浪,旅途使我变得衰老,但是我定会找到她,吻她的唇牵她的手……”体现出诗人一直在爱的道路上孤独地漫步流浪着,尽管年事已高,尽管一路走来已流浪了很久,他依旧在等待着一直深爱着的爱人的回答。“Pluck”一语双关,既有采撷的意思,又有鼓起勇气的意思。“那月亮的银色苹果”(The silver apples of the moon)意思为夜晚或是死亡,“那太阳的金色苹果”(The golden apples of the sun)则是白昼或是生存。这两句互文的顺序,夜晚/死亡在前,白昼/生存在后体现出诗人的决心,忠诚不渝、生生世世,永无止尽地爱着自己的爱人,一死一生构架出时空张力,与《当你老了》中“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衰戚”(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遥相呼应。至此,茅德·冈依然是诗人爱与渴望的对象,而诗人没有了怨念与愤恨,增添了坚持与大气。

3.对比分析

在情境上《当你老了》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有所不同,前者中呈现的是一幅垂暮之年的情景,而后者则青春许多。这样的对比通过文本体现出来的是“挣扎的爱”与“洒脱的爱”的区别。虽然同样是爱情,但是前者在昏黄与残破的岁月中行将就木,而后者在青春葱茏的年华里生机勃勃。茅德·冈作为原型则以垂暮之年与美丽少女的形象注入在诗歌中,更加辉映出这两种爱的区别。

在情感上,同样作为两首诗歌中的原型,茅德·冈同样是诗人爱的对象,但从诗人的角度出发,《当你老了》中流露出的是诗人的这番情感:在你(指茅德·冈)年迈行将就木时后悔没有接受我一份真挚的无可替代的爱情,你将知道我曾经多么痛苦,多么受伤。可以理解为是诗人的夹杂在爱情中间的怨念、愤恨,甚至是期望对方后悔的微妙感情。而《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诗人则显得大气许多。在诗歌呈现的能够唤起浪漫爱情的美景当中,你(指茅德·冈)在我追逐的过程中跑开了,我即便在找寻的过程中一直很孤独,且慢慢变得衰老,但是我定会找到你。没有丝毫怨念与愤恨,只有找到你、找到真爱的更加坚定的决心。如果说前者是在呼唤或者是祈求爱人回来,那么后者则显得更加冷静,更像是爱的永恒誓言。

至此,张力跨诗篇建立在两者之间,寄托了诗人六年以来的情思,从轰轰烈烈到回归寂静,从爱恨交织到深埋掩藏,从埋怨万分到期冀点点,而不变的却是一如既往、忠诚不渝的爱。两首诗皆以茅德·冈为原型、为中心,以对比、隐喻、互文的手法构架出跨诗篇的张力桥。

结束语

通过对《当你老了》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的对比分析有以下发现:(1)叶芝在诗歌中采用了共同的原型——茅德·冈,同时采用了神话中的原型——爱神与安格斯;(2)在奔向爱的旅途中,诗人叶芝对待爱情越来越冷静与理性。在《当你老了》中,诗人倾注了愤怒、绝望与警告的情绪,即如果你拒绝了我的爱与求婚,那么有天当你老去,你将后悔。而《漫游的安格斯之歌》演绎出的是你依然美丽、我更加沉浸的情感,诗人宣出爱的誓言,永爱不渝,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爱人变成什么样;并从激愤逐渐走向平静、从埋怨逐渐走向理性。(3)《当你老了》与《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以茅德·冈为原型体现出激情的爱恋和绝望的怨恨之间复杂的张力,情感的张力在互文、对比中得以体现,不仅在单首诗中,更横跨两首诗,构架出跨诗篇的张力桥。

[3] 傅浩.《当你年老时》: 五种读法 [J].外国文学,2002(9):91-94.

[4]李小均.感伤与超越——析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的张力美[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60-62.

[5]李小均.诗人不幸诗名幸——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的张力美[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7):19-21,29.

[6]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452-455.

[7]万莉,陈范霞.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45.

猜你喜欢
安格斯叶芝互文
酋长的答谢礼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安格斯和鸭子
感谢女神的不嫁之恩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罚单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