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泉 张萌萌 陆泽歆
(徐州工程学院科研处 江苏·徐州 221111;徐州工程学院宣传部 江苏·徐州 22111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形势下本科教育发展衍生出的一种新类型,与传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对象不是研究型与学术型人才,而是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超过我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校生人数(含独立学院)已经占本科生在校人数的一半以上[2]。在2014年3月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教育部将促使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再一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决心和明确的要求。
由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进程来可以看出,大部分该类院校由地方高职、大专院校升格、组建而成,由于长期以来其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的工作重点仍偏重于教学故而科研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可否认,但是要建成现代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特色教育,科研是必须持续开展的一项工作。对于任何类型的高校,科研在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及区域产业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建立科研团队、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开展各项科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推动学校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科研工作对于院校自身的全面发展乃至地方经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工作的发展可以促进院校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任何学科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知识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教材中的知识偏重于理论基础且相对固定,因此,需要教师把科研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新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了解更高层次、更新领域的知识成果。不拘泥于书本,新颖、灵活地传授知识才能培育出具备真正专业素养的应届毕业生。此外,参与科研工作对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会起到相应的提升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同时通过积极参与科研团队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可以接触到该学科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方向,对于开拓视野身、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通过科研工作发展特色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本科专业的设置上更要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专业与课程设置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科研工作的进程中,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调研、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发现市场需求、开拓创新思路,打造出特色、前沿的学科专业,更好地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通过科研工作改善自身的教学条件。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资金、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现拥有的实验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可以通过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弥补教学实验条件的不足,同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对接,也可以为本科教育提供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对象为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认知态度与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应尽可能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地方需求相结合,有效强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运用能力,提高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意义。
5、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徐州工程学院所在的徐州地区为例,对于污染治理、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技术成果的需求较为迫切,我校环境学院也一直致力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技术成果成功地被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转化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实现校企地“三赢”的局面。
1、发展定位不清晰。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研过程中盲目追赶研究型院校、211和985重点大学,不遗余力地追求高层次项目、论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竭尽全力建立同大型企业、知名企业的合作而忽略了自身的服务定位,往往是难以建立合作或者是其合作“假大空”流于表面和形式;片面追求科研成果数量而忽略成果转化,因此科研成果得不到切实的应用,产生不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有悖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定位要求。
2、应用型本科院校上级主管单位的往往是地级市政府或“省市共建”的模式,学校建设经费不足,科研经费受限。以徐州工程学院的“省市共建”模式为例,徐州市政府财政拨款有限,而江苏省政府也将资金优先投入到省属的其他高等院校中去,结果就是该类院校资金困难,一些对于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科研项目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建设也受资金的限制得不到更好得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阻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发展。
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思路往往重教学、轻科研,从发展思路上,阻碍了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均由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合并后升级而来,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深入人心,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高,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科研团队结构的不合理。一个科研团队中主要的科研力量集中在引进的某些学术带头人及年轻博士身上,同时一般年轻博士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时间不能充足保证,因此难以做到紧跟学科前沿,无法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所应起到的科研引领作用。另外,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没有研究生作为科研骨干加入到科研工作中来,因而使得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活力。
4、缺乏与政府、企业畅通交流的机构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自身科研定位的要求,发挥优势、打造科研亮点,必须紧跟地方发展动向,了解企业需求,而这些信息的获取仅依靠教师自身去完成是有困难的,而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部分院校由科研处承担了搭建校企“桥梁”的工作,但是科研处的工作繁多复杂,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在这项技术服务工作上,因此学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掌握企业技术需求信息,为在校教师、科研团队提供信息发布,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1、做好自我定位,服务地方,开展应用型研究。把科研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服务地方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与当地中小企业的合作研究,提供应用型项目的解决方案。以中国现阶段发展来看,环境污染的解决、资源循环利用类项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发展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更可以解决地方社会矛盾。以徐州工程学院所在的徐州地区为例,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对污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及循环再利用和新型绿色电力工程等新科技成果的需求巨大,在徐州地区也有众多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身于此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徐州工程学院的科研工作即应该结合自身所拥有的“生态学”省重点建设学科的学科优势,多和当地中小型企业在以上领域加强合作。由于中小型企业和研究型重点大学的合作门槛较高,大型知名企业也很难优先选择同应用型本科学院进行科研共建,因此这种“联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主动争取一切力量,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协同创新,积极拓展校外科研基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尤其是理论性研究的课题申报方面不占优势[3],在纵向项目上所遇到的困难就应当尽可能利用横向科研项目进行弥补与开拓。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利用合作企业的、资金开展自己的科研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给自足”往往也能给自身的科研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3、改进科研项目管理方法,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或者正在逐步成立技术转移中心,这一机构的设立将会有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及技术项目转移。利用好这一崭新平台,可以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对接活动,为企业技术合作牵线搭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另外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科研项目的结题指标理解上,要转变思路,要认识到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相关成果,仅停留在纸面上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多数纵向课题的结题要求强调的仍是论文数、专利数等量化的指标而忽视成果的转化应用,一般认为进入成果转化阶段是企业的责任,政策性部门不再跟进,这样的科研项目引导思路也不利于成果的转移转化。因此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及过程管理可以跟进到成果转化成功后,或者每笔经费预留10%-30%,待成果转化成功后作为奖励或后续发展使用。
4、发挥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科研人才优势。上述问题中提到过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硕士点学位授予权,因此,这类院校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尽早成功申请到硕士学位授予权。但这一过程比较漫长,在中短期来看还是要充分利用院校现有的人才资源,积极调动博士、学术带头人的科研积极性,发挥学科引领作用,带动科研团队的科研活力。此外,在硕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功之前,积极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强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一方面壮大自身的科研队伍,另一方面积累更多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为早日申报学位授予权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同时在本科生中筛选对科研工作感兴趣、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中,一方面充实科研团队的研究力量,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研究能力,以研促学,切实实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教学。
[1]张勇.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专职教师的激励机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201~202.
[2]贾东荣.省属本科院校转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高等教育,2014,(5):17~24.
[3]刘丽丽,孙燚.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4(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