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种植管理及防虫病害要点解析

2014-08-15 00:42栾树举
山西农经 2014年5期
关键词:黑穗病斑病抗病

□ 栾树举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大,也充分的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病虫害,威胁着玉米作物的产量,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合理的根据玉米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并及时找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的选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1 玉米的种植管理方式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内要求温暖多雨。玉米耗水量大,如果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如果秋季初霜来临太早,玉米在成熟期受冻,也会减产。下面主要针对玉米的选地和水分管理进行分析。

1.1 选地方法

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在多种土壤中生存,但是最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需具备土层深厚、肥力水平高、具有良好通气能力、ph接近中性等方面的特点。若土层不具备以上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土层的环境进行改善。例如,当土层较厚时,应对土壤进行渐进式耕翻,增加土壤的深度;当土壤中存在铁盘层等不良物质时,需要在土壤深翻的过程中挑拣出铁盘等异物;当土壤层较薄时,应每年对该土地进行垫土,并相应的增加肥料,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

1.2 水分的管理

从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玉米是相对比较耐旱的作物,但是在玉米拔节之后对水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抽丝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在抽丝期过后,玉米对水的需求量也逐步下降。

从玉米出苗到拔节的阶段,植株生长较为缓慢,耗水量较少,虽然在后期对水分有了较高的需求,但是正常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灌水。

拔节到抽雄的阶段是过渡阶段,也是对水分需求较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茎叶生长速度加快,作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从这个时期开始进行灌水。抽雄散粉到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的的时期,如果此时水分供应不足,将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无法正常的受精结实。因此这个阶段的灌水是十分重要的。

2 玉米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当前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下面将对其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2.1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主要在台湾和海南岛发生。在对玉米锈病进行防治是,要选择抗病的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隔10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则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带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其次,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由于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玉米在苗期,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再次,应拨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拨除,彻底扫残;最后,要加强耕作栽培措施,科学的与高粱、谷子、大豆等进行轮种。

2.3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首先要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其次,要加强农业防治,尽量在早期播种,避免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并且尽量多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最后,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1]于生成.玉米种植管理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74

[2]李少昆,王崇桃.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9(6):1941-1951

[3]李林奇.地膜玉米种植管理初报[J].新疆农垦科技,1997(1):10-11

[4]封玉荣.烟后玉米种植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5):72

[5]李建军,蒋立辉,浦超群.四种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J].上海农业科技,2013(3):119-121

猜你喜欢
黑穗病斑病抗病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番茄果实感染灰霉病过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