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8-15 00:50王平安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正义弘扬中华

王平安

(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有它独特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不断挖掘、传承和发扬。

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我们要寻根索源,把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只有深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实质,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无限生命力,并且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巨大影响力。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习总书记对此也同样有较明确的总结:“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是我们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把握的精神所在。

“讲仁爱”。“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最基本价值。《论语》提出“仁者爱人”,仁即是爱,就是爱亲人,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爱宇宙。就是一种广泛地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现代社会志愿者活动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对于现代金钱社会人们的相处同样具有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重民本”。意思就是“以民为本”。中国的民本思想,古已有之,《古文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都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现代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习总书记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等。所以说,民本思想是我们的根,只有根扎稳了,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守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守信”是古代先贤的最基本道德准则,从古到今有多少坚守诚信,舍生取义的人和事。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道德的败坏,社会也将混乱不堪。

“崇正义”。中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是一个正义的民族,中国人民也是最爱抱打不平的民族,崇尚正义的民族。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明相处十七年,以直言进谏著称,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后世君臣所效仿的典范。明朝嘉靖年间的海瑞,也是很有正义感的一代清官,敢于直言进谏,直至被罢官也不动摇。古代的官员,他们的“忠君”不仅表现为忠诚,还表现为“找茬”,找皇帝的不是,尤其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有时候真的是犯言直谏、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尚和合”。“和合”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和合”也即“和谐”的意思。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和谐统一。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要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现实问题,只有通过融合各方利益,共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只有求同存异、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和谐相处,才能推动全球的发展。

“求大同”。“大同”思想,源远流长,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大同”,它是一种社会理想,孔子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大同,就是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直到近代,大同思想一直是人们所追寻的,改良派康有为《大同书》,提出要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既无专制之君主,亦无民选之总统”的“大同之世”。几乎历次农民起义都把贵贱平等、上下同一当作自己的旗帜,太平天国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社会纲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虽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那种不分贫富贵贱,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必然归宿,也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追求。习总书记多次提到泓扬传统文化精神,就是要传承国人的强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做和平治国的大国风范,对内再现合睦富足的淳朴民风。

二、社会不良现象与主旋律的抗阻

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方式传承发扬着,但也有违背诚信,唯利是图之辈,也有正义被颠倒,好人被诬陷之时。那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才能使传统优秀文化被继续发扬,才能维护社会主旋律。

首先正确认识。比如说我们现代市场经济推动下,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观念盛行,社会信任感下降、诚信缺失、造假欺诈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借钱不还”成了天经地义,食品安全仅凭良心难以保障等等。但是这些人和事毕竟是少数人行为,是违法的,都是被打击的对象,所以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急需诚信的回归。

又譬如搀扶跌倒老人,被告上法庭还输了官司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掀起轩然大波,正是社会正义对不义之人的谴责,可悲的老人也许怕的是儿女的批评和减轻儿女的负担,自己却要饱受良心折磨,儿女也会遭受非议。在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问题,我们就需要社会正能量的释放和保护。

其次,正确对待。一方面从法律方面,从立法角度明确执法,我们修改了《食品安全法》,增加了诚信网信息等等规定。另一方面从舆论上弘扬主旋律,于是小品《扶不扶》被推上春晚,拷问了我们每一个人。出于正义,我们应该扶,但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被当成“肇事者”、怕惹上麻烦,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大有人在。小品的最后说:人心要是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这个小品很有教育启发意义,它教育人们要勇敢地站出来,当正义的化身。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首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植根中国人心中。家庭的基本伦理道德传承至今已经根深蒂固,仍还有人家庭教育缺失,还需要社会基本机构的补缺。

“孔融让梨”之类的基本教育,在离婚再婚和留守孩子那里是得不到教育和熏陶的。社区服务必须及时到位,自愿者得积极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对于现代金钱社会人们的相处同样具有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因为它正被越来越多人忽视和强加于人。

其次,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升华,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小学基础教育最关键,是少年良好品质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候,尤其要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熏陶。中学时学生的叛逆期,此时的学习和疏导尤其重要。大学时每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基本形成,仍需加固和稳定阶段,深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即时辅导和讲座以及学生自己的讲习是自信的增加,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再次,社会是检验核心价值观的标准。经过良好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的青年,带给社会的是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爱国奉献,卓有成效,有益于社会的人。

总之,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上习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不失时机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道出了精髓,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认真学习,积极传承,自我提升和普及推广,使中华文明生根开花普照中华大地!

[1]向红.弘扬中华文化增强责任担当[R].光明日报,2014.9.

[2]潘旭涛.民族的根与魂.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9.

猜你喜欢
正义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