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慧,张宗璐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山东 烟台264670)
我国高等教育可大致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类。 二者相较而言,受到传统士大夫观念和文凭主义的影响,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不得已的选择,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相对基础较差,即使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在同龄人中也很难找到自豪感和自信心。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出现“技工荒”,政府对高职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为了进一步发挥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的优势同时更加贴合社会企业的需要,全国高职院校大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寻求定位和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高级蓝领需求旺盛,高职就业超本科”的现状。 职业教育开始得到社会的重新审视和重视,终于在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与特色,占据了一席之地、立身之本。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职业教育则是按照职业分类,目的是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1]。 2012 年6 月教育部新近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对我国高职教育目标这样定位:“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将高职服务面向具体化和人才培养规格高移[2]。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享企业资源,与企业一起制定培养目标、开发课程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特色优势, 使高职教育在未来的高等教育道路上走的更远、更久、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 使得校企共同研究行业的发展需求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具体实现手段,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校内企业、订单教学班,共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同时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与服务。 真正实现了校内有工厂,厂内有课堂。 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期间,成为企业的临时员工参与企业生产,企业安排师傅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使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能够以更加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于企业和社会需求。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供学生适应企业、社会需求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即“以职业实践中典型行动过程为导向”来组织教与学,使校企合作融入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专业的设置不应只是追求多而全, 应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的对话,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 围绕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进行专业体系的设置。也可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专业的方法,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注入资金和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切合企业的需要。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与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共建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企业投资200 余万元建立了专业实训室,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切合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并且伴随着现代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需要主动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才能应对新的形势要求。 为此应以企业调研及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 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按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 确定难点、重点,调整教学内容,并有效涵盖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实现“双证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按照知识点为要素组织教学,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程参与性都不是很高,在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上都不具备优势。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从企业提炼出典型案例为项目载体进行项目教学,在“做中学,做中教”,建立“以职业实践中的典型工作行动为主导方向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活动”[3],实现了学习过程中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的融合。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行业流程和技能要求,还要求能提炼出典型的案例将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根据职业活动来设计教学流程,这一切都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支持分不开的。
在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竞争过程中, 实践能力较强是高职学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区别于传统实验设备以演示教学、验证教学的教学实验设备为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由合作企业投入很大资金设备,更能够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使学生经历完整工作流程,完成职业角色扮演,体会职业道德和规范,建成校内实训工厂,对学生实践岗位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是学校为学生正式走出校门迈向社会前的最后准备。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一方面参加企业正式的工作岗位,需要履行其完整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依然受到在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教师的指导, 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之前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而之前的理论知识又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学生的高职学习生涯中, 不可能学会足以应对今后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用的 且学生普遍反映出了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的能力。 笔者认为, 想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以及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再创新能力。 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模拟工作环境,以真实案例为载体进行教学,还可以在学生升学之初就经常邀请企业的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 为学生介绍行业现状、技术前沿,并对在校学生进行方向性的指导,使学生始终身处职业氛围中,将学习生活顺利的过渡到职业生涯中。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来说理论知识水平较高, 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从而在教学中侧重理论传授,而在如何将企业实际引入教学进行重难点的处理和案例讲解稍显力不从心。一方面在教学队伍的构建中应注重专兼结合,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人员的时间较为有限, 所以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还是由专职教师承担。 这就需要教师走出校门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企业流程,了解企业对人才从职业技能到职业素养的要求,接触行业前沿,增强实践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行为能力发展的要求设计教学情境。
我国对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缺乏规范文件, 再加上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的收益较小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内在驱动力,出现了很多企业只是挂牌参与,学校很难切实全面利用企业的优秀条件, 掌握企业的先进技术和需求方向,融入到教学体系中[2]。 国外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一搬都很高,这主要是得益于政府的直接参与和完善制度的保障, 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规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义务,利用政策法规和经济杠杆来间接控制[4]。
在一些企业定向培养的情况,高职学习生活结束后,学生开始正式踏入工作岗位, 到了用所学知识回报企业社会的时候,然而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却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由于得到的工作岗位要低于学生的心理预期, 很多学生没有工作热情, 频繁跳槽。 还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也缺乏学习力、 执行力和钻研业务的精神,使得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失去信心。因此在校企合作中要一开始就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 注意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长远进行。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准确的教育目标定位和长久有效、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职教育特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王振,黄雪飞.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3-89.
[2]易雪玲.我国高职教育目标定位演变的理性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3-147.
[3]刘邦祥.“行动导向教学”原则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9):56-58.
[4]高丽.国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1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