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涛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硕士研究生培养是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向下承接本科素质教育,在硕士阶段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专业教育,向上硕士阶段为培养专业性更强的博士研究生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不同于本科生的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 也不同于博士生的专尖高端人才的培养,鉴于硕士研究生所处的承上启下的位置,硕士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有助于深化专业基础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硕士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研究生了解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形成系统的专业理论架构。 而要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仅靠书本是不够的, 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通过科研和创新的过程,研究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有助于培养研究生树立科研和创新的意识。 科学研究和创造革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人类社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因此推动研究生投入到科研和创新的第一线, 培养研究生科研和创新意识,树立科研和创新的目标, 是研究生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3.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中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科研创新过程必须组成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 分工合作相互协同才能取得研究和创新的成果,这个过程锻炼了研究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培养了相互配合的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4.有助于研究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择业就业提供参考。 科研和创新的突破点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才能发现,是不断积累的艰苦过程,研究生在学期间跟随导师和团队进行科研和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能力大小,能够深入考察自己的科研和创新实力, 发现科研和创新的知识点和探究点,从而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提供素材和积累资料。同时通过实践过程,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兴趣,为将来的就业择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5.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研究人才。 创新是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科研是创新的前提,社会发展需要有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是培养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型人才的必然需要。
1.研究生科研和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研究生的扩招,有的高校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对研究生要求不严,研究生自我要求放松,认识不到科研创新对自我发展和学业提升的意义, 部分研究生没有科研动力和创新意识, 得过且过, 有的研究生存在混文凭拿学历的思想,基本是保住及格即可,对科研和创新没有兴趣,不投入精力,自觉无所谓,与己无关。
2.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薄弱。 由于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自我要求的放松和学校管理的流于形式,部分研究生没有科研和创新的目标,能力薄弱,达不到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创新方面的相关要求。
3. 研究生科研和创新的学术氛围和各项制度欠缺。要引导学生的科研创新,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形成学术氛围,而有些高校学术氛围不足,仅仅停留在教书上课方面,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各项制度欠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创新风气。
4.导师指导研究生科研创新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导师队伍增长较慢,导师带学生的数量太多,同时有的导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课题或科研上面,没有精力全面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也是导致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引导研究生科研创新兴趣,提升内在动力。 加强和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身动力,只有自身重视和投入,才有可能调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社会热点和社会需求,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在引导研究生科研创新兴趣过程中,可以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和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热情,采集教学过程与社会时政中产生的热门话题、焦点问题,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积累学生创新与科研的基础。 除了通过课堂教学、 学术论坛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讨论沙龙、头脑风暴等自由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科研和创新兴趣。
2.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创新活动,解决在实践中的运行问题。 研究生导师是学科方面的专家, 对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学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创新项目中, 以教师思考已久相对成熟的选题为依托,经过规范的指导,共同探讨、调研、汇总、最后得出科学结论,使研究生科研和创新水平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有更大进步,促进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与学术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本身科研成果能够进一步应用于教学过程,有益于教与学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研创新活动。 国家和学校等各个层面也通过多种方式设立各种项目推动学生的科研创新,如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研究生的各项学术论坛科研竞赛等, 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做法在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体现效果,一个方面是能够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调研的初步成果进一步深化为作品,另一个方面是也能使科研创新作品得到提升、支持和社会认可。
4.使研究生专业与本校优势学科互动,拓宽研究生科研创新思路,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本专业是众多细分学科的一个分支, 例如法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法学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不能仅局限于本专业领域,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优势互补,这样有利于产生有影响有深度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如法学院大力扶持创业计划竞赛等跨专业、 跨学科的创新活动, 以学院师生为基础, 积极寻求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与实务部门的相关人士共同指导。 通过创业计划竞赛的运行, 使尽可能多的研究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创业理念、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创意设计、法律事务等多学科的知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
5.建立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在研究生创新与科研的过程,配合学校研究生能力培养、创新与实践学分实施体系,通过加强领导、组织与实施、建立基金和激励机制加以保障。 研究生的创新与科研成果, 通过一定的平台加以展示,在一定范围给予激励,使创新与科研活动能够更普及、更持久,日积月累,不断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体现效果。
1.加强师生学术研讨,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和创新思路。 进行科研活动和创新活动要有对学科和专业的深入了解,要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前沿,抓住专业方向的热点问题,这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系统的思考,而观察和思考的源泉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要带领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同时学院也应建立沙龙、读书会、专家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读书、聆听大家的演讲、互相讨论,引领学生的学术科研兴趣,从中找到科研创新的突破口。 师生学术研讨,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师生交流的桥梁。
2.“点上突破”与“面上铺开”,推动导师指导下的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点上突破”是学校重点扶持一批科研创新项目,通过科研创新精品项目立项、扶持与表彰,激发师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力求通过导师的带领,培养研究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加深科研创新能力,争取出成果,形成表率和带动作用;“面上铺开”是在点上突破的基础上,扩大参与面和收益面,鼓励研究生普遍参与,跟随学校、国家和各级各类项目,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一方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为毕业论文提供思路和素材,通过学生参与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过程进行评价,激励和增加研究生科研和创新的积极性。
3.提供空间,重视研究生学术论文和科研创新成果的体现
如果说沙龙是师生面对面交流, 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调研,“点上突破”与“面上铺开”是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为科研和创新成果提供空间,鼓励研究生将科研和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 是推动研究生科研创新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学院可以在自己主办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成果, 也可以积极推动研究生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学生日积月累,形成蓄势待发的锐气,加上各项活动中知识的不断碰撞,实践中创新思维的锻炼,研究生创新和科研能力就越来越厚积薄发。
4.加强保障,促进科研和创新积极性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研究生创新与科研活动的持续进行, 学院应当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同时也应当加强专题研究,制定《研究生学术实践环节考核细则》, 规范学生创新与科研过程,逐渐形成“人人参与、师生共同参与、以参与为目标、以竞赛为激励与提升”的浓厚的研究生创新与科研氛围。
[1]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 2011(02)
[2]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1)
[3]宋之帅,田合雷,盛义保.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4]田方林,张世友.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评论. 2011(05)
[5]查振高,郑淑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系统分析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