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

2014-08-15 00:55: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知识分子建设

孙 晶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250014)

在政党政治进程中,文化建设对于政党赢得夺取政权和执政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价值所在。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对如何领导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毛泽东关于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开展毛泽东关于领导文化建设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有何启示意义?基于此,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试对毛泽东领导文化建设经验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为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服务。

基本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 他们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在同一历史过程中进行的。 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基础,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 “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理论的建构和文化建设,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他指出:“没有丰富的知识、技术和文化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 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毛泽东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这一观点深刻阐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当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政治发生变化时,反映此种政治、经济的文化也会相应地发生转变,建构新文化并为之服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在领导苏区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苏区的文化建设,他强调文化教育工作要为革命战争和经济斗争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文化》上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近代文化革命的历史进程和特点,提出了“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的任务,进而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1942 年5 月,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 系统地阐述和确立了革命文化的方向论、创作论、批评论,以及三者之间和各自内部基本观点之间的科学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理论形态,以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根本原则,以文艺与作家、生活的唯物辩证统一为核心。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接全国解放,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提出创办各类干部学校,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 政治、 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同时, 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 1957 年3 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豪迈地指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为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当代它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力, 它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基本经验之二: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这无疑是对文化传承规律的深刻揭示。文化发展的传承性说明,任何一种新文化的产生,总是以其母体文化为基础,抛弃母体文化等于毁灭新文化形成的根基。此外,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着文化的发展。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

如何看待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毛泽东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即“古为中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毛泽东认为对待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是错误的,应当辩证的认识传统文化。“中国封建社会中,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的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族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但是绝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 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 毛泽东认为应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创新。 与此同时,在对待外来文化问题上,毛泽东反对文化问题上的民族虚无主义,“不要全盘西化。 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毛泽东反对“全盘西化”的思想被徐特立表述为 “古今中外法”。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就是说我们古代的也要,外国的也要,中国的也要。把古代的变为自己的,和现代的结合起来。把外国的变为自己的, 和中国的结合起来。 这样看问题才是马列主义的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文化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离不开创新。 毛泽东主张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推陈出新”。 他指出:“学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有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他赞成后者,把外来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创新出中国自己的、 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博采世界文化之所长,注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基本经验之三: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矛盾斗争的过程。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文化理论发展也需要不同的文化形式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列宁曾指出,在坚持文学党性原则基础上,“无可争论, 写作事业最不能作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作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提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百花齐放”,就是允许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存在;“百家争鸣”就是允许不同形式、流派的文化艺术相互比较和交流,在相互补充中相互发展。 因此,社会主义文化是促进各种文化类型、种类、形式、流派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文化。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行推行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 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双百”方针是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考察文化发展规律并将其提升为党和国家指导文化工作的方针, 也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如何发展和繁荣中国先进文化所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索。

基本经验之四: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培养文化人才队伍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论述了知识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强调科学是社会生产力,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数量充足的知识分子才能实现成功,用马克思的话说是:“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知识分子理论的基础上, 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知识分子的作用。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之所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因为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和先进工人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先进思想不可能在工人阶级中自发产生,它只能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只有先进知识分子参加革命,才能产生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才能组成先进的政党。

毛泽东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作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认为必须依靠广大知识分子进行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指出:“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 ” 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应受到社会的重,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 中国作为一个长期遭受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的落后国家迫切地需要知识分子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指出:“为了建成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 ”“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 ”毛泽东还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要学会转变立场和世界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化理论创作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有计划地从广大人民中培养各类知识分子干部,团结和教育现有一切有用的知识分子,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更加注重知识分子的作用,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十八大的召开使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报告中“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令人鼓舞,但是,文化强国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一大批素质高、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文化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 凝聚力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自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和建设也有了更大的进步和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大报告中又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原则,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为党的文化规章方针。 而“文化自觉”其实涵盖在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之中。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所说的“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其实已经蕴含了把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作为新中国在文化上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文化上的标志。 经过我党几十年的探索和奋斗, 总结正反面的历史经验,今天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前进道路更加明确、更加自觉了。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 中国共产党应是在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上的自觉。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为其他各方面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的作用。 其次,中国共产党要有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上的自觉。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而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文化觉醒的历史轨迹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把握这一轨迹是今天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好了这面旗帜, 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最后, 中国共产党要有文化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坚持“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的观点,牢牢把握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党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此进一步阐述说: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总之,增强中国共产党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上的自觉, 增强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上的自觉,增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上的自觉,这就是当前加强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领导文化建设基本经验得出的主要结论。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59 页。

[2]《列宁全集》第3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309 页。

[3]《列宁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773 页。

[4]《毛泽东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663 页。

[5]《毛泽东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268 页。

[6]《毛泽东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110 页。

[7]《毛泽东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110 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585 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703 页。

[10]《列宁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85页。

[11]《毛泽东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83页。

[12]《徐特立教育文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1986 年,第122-123 页。

[13]《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年,第321 页。

[14]《列宁全集》第1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94页。

[1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783 页。

[16]《毛泽东文集》 第7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229 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4 页。

[18]《毛泽东选集》 第3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1082 页。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第550 页。

[20]参见冯虞章:《毛泽东文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年第5 期。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知识分子建设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抉择
全国新书目(2016年3期)2016-04-20 23:38:10
人民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9:20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6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