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研究

2014-08-15 00:55:12付海梅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参政党民主监督

付海梅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524002)

一、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的含义及重要性

1、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的含义。 党外人士是一个广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存在有着很广的范围,它包括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以及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代表性的非中国共产党员人士等。 党外人士不是简单的指群众,而是指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有极强的参政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各种人士。 党外人士是参与我国社会建设的非中共人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监督的组成部分, 它的形式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的监督行为,我国的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的特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在我国的民主监督中过程中,民主监督的主体是参政党,客体是执政党。 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参政党的监督不可避免的会黑色寄到社会的很多方面,对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相应的监督和建议的权利。

参政党的监督内容是比较多的,执政党的执政活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和执政党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等。 参政党民主监督是与执政党内部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不一样的监督,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执政党更好的执政;监督方式并不具有强制性;监督的途径形式多样;监督的内容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 监督的结果不是为了打击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结果应该是互利的。

2、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的意义。 民主监督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建设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的作用凸显得更为明显。

(1)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表现在政治意识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在政治意识方面,主要体现了民主、平等、法治等思想;在政治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政党制度、等民主制度的建设方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说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 民主监督正是满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

(2)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党外人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而民主党派等党外人士在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时候能够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的协调发展。党外人士在推动政治建设、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推进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我国的社会传统中存在一些影响社会进步的思想,执政党如何防止官僚主义、 宗派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公正、有序地进行执政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的现状分析

1、党外人士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

(1)监督的逻辑上存在问题

党委、政府是民主监督中的被监督对象,实际上又是民主监督的安排者, 客观上说被监督的对象是不能够成为民主监督的安排者的,这样就形成了逻辑上的矛盾。虽然我国的民主制度建立了也有半个多世纪了, 但是现实中的一些地方的领导人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主观上的偏见,重视程度不够,民主的思想不深。 政府的工作汇报会上用的是80%的时间来赞扬本年度的工作成就,剩下的10%的时间稍稍的浅尝辄止的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 对设立的监督机构的监督意见建议不及时的回复、 处理。 部分的领导人采用的人治的方法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 民主监督的工作只是一个幌子,这样的情况就极大的阻碍了民主的发展,无法做到党的先进性建设;

(2)民主监督人员的知情渠道有限,监督深度不够

民主人士在进行相关问题的协商的时候事先不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事情的详细情况,本身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又很少,这样就会造成信息失灵,民主的监督效力失效。 本来理想的状态下的民主监督就是为了纠正执政党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执政党作出的方针决策能够代表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此在党外人士进行民主监督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避免片面性,应该深入的进行研究,真正的起到参政党的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

(3)民主监督的权力受不到保障

在政府工作中, 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经常存在的不到确切答复的现象,不能做到纠正政府工作和发表民众心声的目的,也从一定的程度上挫伤了民主的监督积极性;不少的民主监督人员认为在涉及到自身的发展方面都需要执政党的支持,认真的进行监督会得罪有关当事人,影响自身的发展前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民主监督人员就不可能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 民主监督人员就是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符合正常的程序,是否有利于人民大众,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就说明民主党派并没有发挥监督的作用。

(4) 监督主体没有认识到相关职责。 国家在积极的提倡党外人士监督的同时, 积极整合相关的监督力量。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执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的作出决策,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据监督的现状来说,各个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性,而监督的职能不能顺利的得力履行,监督的权限、方式以及范围大大的受到限制。 监督的具体工作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造成工作涣散的乱象,没有起到民主监督的实际作用。

2、党外人士民主监督乏力的原因

(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受到中国本身的传统或者历史的影响,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一种合作型的制度, 这种制度下执政党占有绝对的优势,从而产生一种“协商有余,监督不足”的现象。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采用的高度集权的政权制度,缺乏一个让全国共同遵循的法律制度。 特权思想、官僚主义是主流思想,而百姓的民主思想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下的中国要想进行民主的监督只能被作为乱党歼灭。

(2)参政党的自身建设落后

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是对民主监督最好的保证,但是因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的局限性影响着民主监督的效果。 民主党派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不强, 没有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因为党外人士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在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3)参政党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进行民主监督的时候,会建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参政党的监督机制是比较明确的,分为参政党监督保障机制和参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只有保证这两个机制的完善才能保证民主监督的效果。

三、 对民主监督的几点看法

1、 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民主监督法制化。 从国家层面讲,就是要加快立法,推进民主监督的建设。 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都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就相关的政治活动和方针政策进行协商讨论, 做到依法监督, 科学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久的保证民主监督的实施。党外人士在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的时候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监督策略,专门针对监督的内容、监督的形式和监督的权责等作出合适的规定, 在框架的支持下监督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只有坚持民主的法制化建设才能保证民主监督的科学性和长久性。

2、 纠正党外人士的政治理念,推进参政党的相关建设。 党外人士的思想均比较活跃, 对于各种不同思想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在保证党外人士政治理念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密切相关的同时, 更要促进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只有保证执政党的理念和做法的科学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执政党的进步和科学执政。 从民主监督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往往得出的结果是,凡是坚持民主监督的政府机构办事效率高,服务理念强,得到人民的拥护也高。 在这种结果的影响下,相关人员也应该看到,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也和参政党的相关活动的参与性有关。 因此,参政党的有关人士应该积极的提高自身素质,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熟悉的掌握民主监督的相关理论。 在日常的政府开展的民主会议上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做好监督者的本职工作。

3、 深化政府信息公开, 不断拓宽党外人士监督途径。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参政党长期、 稳定的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 在现行的监督制度的框架下如何充分的挖掘有利的监督资源, 提高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水平等都是参政党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开展政府工作的时候, 一般都会采用让党外人士的代表参加相关的会议以确定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相关群体的利益或者是否损害相关群体的利益,开展相关的座谈会议,应该保证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信息对称, 防止出现被监督者隐瞒信息的现象存在, 这也是保证有效监督的重要条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知情权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这样的政府就很少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政治工作中,公开性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国情的不同,也就决定了相关的公开信信息的程度不一样。 但是信息公开是一个执政党政府工作的重要要求, 这也是进行民主监督的起点。 只有在党外人士了解到信息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后才能真正的起到监督的作用。

[1]张宏伟,论中国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吉林大学,2010.05

[2]李志坚,民主党派参政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2.04

[3]方累、李新锁,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人士政治引导的探索;统战工作论坛,2009.01

[4]左传圣,如何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问题研究;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参政党民主监督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晚晴(2016年4期)2016-05-30 10:48:04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历史和现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