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农业思想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14-08-15 00:55:12张理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时儒家农业

闻 文,张理峰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无论是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古代,还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安定有序。 因此,农业问题始终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虽然儒家思想多重视道德伦理, 但是其中的农业思想也值得我们研究。 产生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儒家思想,将农业看成是安定民心,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习儒家的农业思想, 对于今天我们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先秦儒家农业思想主要内容

(一)先秦儒家的重农政策观

先秦儒家重视农业,通过采取政策提高百姓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周礼·天官·家宰》中提到,以九职任万民, 九职中的前四项均属广义的农业范围,如“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 四曰薮牧,养繁鸟兽。 ”就狭义的农业说,“三农”更居于人民职业的首位。[1]农业生产中,百姓生产积极性直接收到租赋政策影响。 儒家为保护劳动生产积极性,提倡减轻租赋。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一贯主张厚施而薄敛,他提出“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表明了施于民要丰厚,办事情要做得适中,征收要尽量少的思想。 他以“苛政猛于虎”来斥责加重人民负担的行为。 “亚圣”孟子主张施仁政,他认为应采取政策,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发展农业。 《孟子·尽心上》中提到“易其田畴,薄其赋敛,民可使富也”[2]表达了其认为要让百姓富足,就要让他们种好地,减轻赋税;“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3]孟子认为,对布帛、粮食、劳力的征税,君子应采用其中一种,缓和另外两种,若采用两种就会有饿死的,采用三种父子就要分离了。 荀子亦支持采取政策,减轻负担,使民众富裕起来。 《荀子·大略》中提到“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4]荀子认为应当每家配置五亩宅基地,一百亩耕地,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而不耽误他们的农时,这是使他们富裕起来的办法;《荀子·富国》中提到“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5]意思是应该施行富民政策使民众富裕, 减轻农民的赋税使国家富强,这就是以政裕民。

(二)先秦儒家的农时观

先秦儒家重视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规律性, 强调按农时管理农业生产,才能保证收成。 孟子见梁惠王时曾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入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6]这表明孟子认为农业生产中,不违背农时,粮食才足食有余;不用密孔的渔网打渔,鱼鳖就吃不完;按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用不完。这些用不完,百姓不论生死都会无憾,这才是王道,这其中就表现出孟子的农时思想。 《荀子·富国》中提到“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7]说明百姓赶上好年景,风调雨顺,各种农活得以按顺序进行,这才是财货的源泉。所以,“不违农时”就成为儒家对待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观点。 为了顺应农时,儒家根据季节规律,制定了详尽的农事月历《月令》,其中对顺应农时做了详尽介绍:一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对耕、种、耘、收、藏等农事活动都作出了合理安排,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田间管理措施, 它揭示的正是农业生态季节节律。 二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提出农业管理的措施,将时、农、政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和统一的整体,这不仅承认人和自然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承认农业系统和自然系统构成了一个整体。 三是要求统治者根据季节变化合理使用民力, 应当让老百姓劳逸结合。 这既是儒家生态农学的体现也是其民本主义的体现。[8]

(三)先秦儒家的大农业系统观

先秦儒家对于农业的理念并非仅限于单纯的种植业,而是主张走大农业系统的发展道路。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体现出其大农业系统的思想。 《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最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9]这段话本意是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周围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 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 每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这一家人都可以吃得饱。其中,住宅周围种桑树,同时饲养家禽牲畜、种植作物, 以此保证百姓生活, 这就是一种大农业系统的思想。 这种思想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种植业与其他副业的统一性,表达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农业生产才能解决人们生活的观点。 《荀子·王制》中说:“顺州里,定廖宅,养六畜,间树艺,劝教化,趋孝弟,以时顺修,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乡师之事也。 ”[10]这其中,“养六畜,间树艺”即表明百姓要饲养六畜,也要熟习种植,而不是仅仅要求百姓从事种植业,这是一种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益的朴素的大农业观。 先秦儒家圣贤们认为, 通过实施大农业系统,将有利于资源的持久利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先秦儒家的农业资源观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这些资源既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又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因地制宜是一条重要的生产原则。 《周礼》中将土地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瞩”,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形种植不同的作物。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11]这表明要依据与土地相适宜的法则,辨别十二个区域土地的出产物及其名称,以观察人民的居处,而了解它们的利与害之所在,以使人民繁盛,使鸟兽繁殖,使草木生长, 努力成就土地上的生产事业。 儒家重视保护土地资源,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12]这句话表明,孟子认为乱垦、乱用土地的行为,是仅次于“善战”和“连诸侯”的罪行。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同样重要。 《礼记·月令》中曾提到“毋竭山川,毋流破池”,[13]意指不要把川泽的水用光,也不要使池塘干枯。“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读,开拓道路,毋有障塞”[14]则表达了儒家对水利的重视,要求官员要视察原野,整修堤防,疏通沟渠,开通道路,不得有障碍阻塞。 荀子主张将管理水利的“司空”列入政府机构当中,《荀子·王制》中记载:“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 ”[15]当时儒家圣贤认为,司空的职责即修理堤坝桥梁,疏通沟渠,排除积水,修固水库,根据时势来放水堵水;即使是饥荒歉收、涝灾旱灾不断的凶年,也使民众能够继续耕耘有所收获,表达了对水利工作的重视,通过合理运用水资源来保证农业生产。

(五)先秦儒家的农业技术观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先秦儒家重视通过农业技术来保证作物的生产。 据 《周礼·地官·遂人》记载,“乡遂授田,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类,上等地实行连种两年、休闲一年的耕作制;中等地实行种一年、休一年的耕作制;下等地实行种一年、休二年的耕作制”,[16]这是土地休耕技术的体现,通过休耕,使土地得到休养生息,保证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价值。儒家还重视农业生产中采用施肥技术。《孟子·万章下》中提到“耕者之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 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17]这表达了收成与施肥的关系。荀子用“多粪肥田”表达了农业生产中应积粪肥田,而为保证土壤肥力, 还应该及时锄草, 因此荀子说:“掩地表亩,刺草殖谷”,表示应铲除杂草,种植谷物。

二、先秦儒家农业思想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农业政策

儒家思想重视农业政策, 通过采取政策鼓励农民生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必须重视农业政策的指导性作用。我国自2004 年开始,粮食大幅增产,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原因在于政府调整了农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中共中央在1982 年至1986 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从2004 年至2013 年,我国又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工作为重点的中央一号文件。但是,由于农村缺乏高素质的的政策执行人员,而农业政策执行机构既是政策目标对象,又是政策执行者, 处在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二难选择中,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等原因也造成了政策好、难落实的情况。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政策,并切实保证农业政策真正有效的落实。 首先,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既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又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应当加大宣传国家的农业政策,让农民能够明白并合理的运用政策,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再次,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基层领导队伍,把是否正确执行党的农村政策,作为检验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尺;最后,完善农业政策的监督体制,加强我国的农业立法,使农业政策做到有法可依。

(二)尊重自然规律和实际情况

农业生产必须重视农时, 儒家圣贤在古时就已看到农时管理对收成的影响,今天,我们更要重视不违农时这一传统经验, 在生产中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我们从先秦儒家农时思想中不仅看到农业生产与农时的关系, 更应该看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生产是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财富的过程,农作物的耕、种、管、收等过程都有其适合的时期,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正确进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应该因地制宜。 我国领土广阔、地势复杂,各地的气候条件不相同。 此外,不同的土壤也对应不同的耕种时期。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结合本地实际,不能盲目效仿他人,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因时制宜。农业生产活动要按季节顺序进行, 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 违背自然规律生产出的反季节蔬菜业已暴露了食品污染、环境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粮食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尊重自然规律,生产顺季节的时令蔬菜及其他作物。

(三)坚持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先秦儒家提出的大农业观, 把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 这实际上表达了原始的生态农业发展思路。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也是为适应市场需要,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的现代农业。 古人既已知道不能依靠单纯的种植业来保证生活,如今我们更要学习这种大农业发展的思路,把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生态农业可以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能保持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减少生产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把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起来。但是,我国生态农业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尤其是高质量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等现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还存着如理论基础缺乏、技术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推广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坚持走生态农业道路。 首先,治理环境、保护生态。 有计划的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和水土保持工作;其次,防治农村污染,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 再次,搞好生态农业的宜传工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民愿意走生态农业道路;最后,走适合本地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将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相结合,成分利用空间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四)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先秦儒家提出的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实上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思想,这在资源紧缺的今天,依然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 如土地资源方面, 大面积的土壤被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情况严重,城镇附近的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耕地流失严重,受经济利益驱使,非农业建设占地造成耕地的流失情况严重。 水资源严重缺乏,据统计,黄淮海地区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几乎占全国总数的50%。 由于工业和农业过渡开采地下水, 使京津唐地区地下水资源大都已枯竭了。 为了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应保护农业用地。 严格按法规审批土地, 尽量控制非农业用地, 严格控制农村工矿企业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绿色替代技术,降低农业、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水资源。 保护植被, 提高森林覆盖率是涵养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尽量减少废水和垃圾对有限淡水资源的污染,加强江河湖泊的综合治理,尤其是长江、黄河等主要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

(五)合理使用农业技术

农业发展靠技术, 科技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农业的迅猛发展。 儒家时期的农业技术相比当今的农业技术虽然落后, 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小。 现代农业技术在带来产量和收益大大提高的同时,还出现了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负面作用。 因此, 我们应当把中国传统农业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合理使用农业技术。 首先,选择生态性、 绿色性等对人类负面影响小的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代替农药,使用农家肥代替化肥, 从而减少农药和化肥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在农作制度上,采用多熟种植制度和混合农作制度,在减少规模化生产破坏植被带来的水土流失、沙尘等不利影响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获得更大收益;最后,积极寻找“替代农业”来代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道路。

如今我国进入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农业在其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也日益增大。 儒家思想不仅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而且对当今我国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依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因此, 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要学习运用新的理念、技术,还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从而促使我国农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周淑珍.春秋战国时期重商主义思想浅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6):21-23.

[2] [3] [6] [9] [12] [17] 孟轲著,李建国注.孟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6,240,6,6,111,161.

[4] [5] [7] 荀况著,李佐风选注.荀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98,110-111,116.

[8] [13] [14] [15] 刘厚琴.早期儒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2):76-79.

[10] 刘厚琴.先秦儒家的农业管理思想[J].齐鲁学刊,2004,(1):58-60.

[11] 王文东.《周礼》 的生态伦理系统思想[J]. 阴山学刊,2012,25(3):5-11.

[16] 张世友.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5(1):141-143.

猜你喜欢
农时儒家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古今农业(2022年1期)2022-05-05 06:58:3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事催人忙 不负农时好时光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42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农时七绝五律诗词(一)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