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应洋溢生活气息

2014-08-15 00:45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强调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学科,因其思维的抽象性与逻辑的严谨性而被不少人错误地贴上了“枯燥无趣”、“学习困难”等负面标签。面对这一认知误区,如何更好地挖掘发现数学的奥妙并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已然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与学习欲强烈的小学生来讲,由生活入手,以生活为引,将生活气息注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不失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仅是学习的驱动力,更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课本中关于分数四则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等难度偏大的课程,假如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就会在较为复杂的演练中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认知理念。对于严谨性强、抽象度高的数学来讲,很多过程的推算与结果的演练都需要在脑海中以逻辑递进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理念。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大树有多高》一课,其思维在于借助参照物的影长来计算测量物的高度。其需要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科学推算的认知理念。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步骤

教师在紧扣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并理解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可尝试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1.导入生活问题以激发兴趣。在开讲每一章节的知识前,教师应当尝试以生活小问题的方式来导入教材内容,以引导学生在思考常见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学习状态。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在课前可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如和学生探讨一下都喜欢吃哪几类零食?妈妈通常会采购多少种水果存放在冰箱?一天上几节课?班级里分别有多少名男同学与女同学等。

2.展示生活案例以传授知识。当学生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就要正式进入授课阶段,该环节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应当借助生活案例的展示与再现来传授教材知识。以上文提到的《运算律》问题引入为例,当学生罗列好喜爱的卡通人物后,教师可请学生进行唱票,在唱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巩固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内容,在唱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数相加的方式来得出每一个卡通人物的票数,最后再通过归类合并的方式找出喜爱同一个卡通人物的同学们。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黑板一分为二,一边用于唱票统计,一边用于记录整个过程,包括数数、分类、相加。当整个课堂热身结束后,教师将学生的目光转移至数字演算的版面上,并进行二次的讲解与解释。通过展示生活案例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不仅将更多的趣味性融入到课堂之中,而且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3.模拟生活场景以应用知识。当学生学习吸收了数学知识后,教师还应当创造机会让学生得以运用知识,这既是帮助学生从理论学习转为技能掌握的需要,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需要,该环节的关键之处在于模拟生活场景以便学生迅速从教材内容切换至实际运用之中。仍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邀请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小贩甲、小贩乙、母亲,其场景就是母亲去不同的水果摊进行比价并最终采购油桃、香梨、山竹的过程,通过询价、比较、议价、计算、付款等环节的演练来模拟10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等。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来应用知识,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意识到数学的用处从而提高对数学的重视度与喜爱度,而且有助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基础性教育,小学生在该阶段所建立的学习意识及其所掌握的学习能力将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衔接性强,知识递进性明显的数学而言,其更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教师来讲,在遵循并紧扣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通过为课堂增添“生活化”的色彩,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数学知识在“教”、“学”、“用”之间得到有效的转化与延展,由此取得寓学于乐、学以致用的积极效果。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