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咪露
探析小学生数学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
文/葛咪露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可以使其对数学分析方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更加灵活的应用,同时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足,是因为其逆向思维水平不足。因此,加强小学生数学逆向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
观察是一项基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十分重要。要想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首先要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了解问题的性质与表象,将曾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唤醒。一个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能通过观察、寻找、发现问题的隐蔽性条件,了解与问题相关的关键性条件,进而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培养,不可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结果推向原因,促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系统性与条理性较强的观察意识,夯实数学知识基础。学生的知识体系越丰富,就可以对问题进行越发深刻的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比如,学习除法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从乘法出发,对除法产生的过程与意义进行分析。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就像是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除法关系进行观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让学生从逆向角度来观察乘法,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一个数学问题可能具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就是对学生逆向思维的一种培养。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转化,就是让学生将难度较高的问题转换为难度较低的问题,使未知条件逐渐成为熟悉的条件。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混合运算的问题,让学生对运算的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知识与练习题中转换,在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中转换,逆向思维得到快速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实例向学生呈现数学理论,证明数学理论的正确性与应用方法。反证法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当一些数学问题解决的难度较高时,许多解决者都会利用反证法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反证法从数学问题特征的反向出发,引出与分析矛盾,从反面的角度来得出正面的结论,对现有的数学结论进行肯定。因此,教师利用反证法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反向角度思考,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
平时,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命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命题的正确性进行确定的时候,可以利用反证法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像“四边相等的图形就是正方形”这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性进行验证时,可以利用一个四边相等但不是正方形的反例进行验证。教师可以举出菱形这一反例,让学生从菱形的性质出发,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逆向思考。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面,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只有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与锻炼。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分析,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反复思考中培养起逆向思维。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互逆运算的内容,使解题难度下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像23+5与28-23这样的运算就具有互逆性,教师以组合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完成作业,自主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利用反证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转换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编辑 聂蕾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