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探究是物理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过程,正是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
互助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一定人数的团队,学生之间按照计划、团结协助、互相帮助,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交流、研讨,并不断完善、总结、修改后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90后的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但由于年纪小,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精力参与学习的时间不长。而且对于生活、学习中问题的认识常处于萌芽状态,思维潜力尚待开发。
我国物理教育相对于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重习题、轻动手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科学情感教育等倾向相当严重。不少教师和学生没有认真对待物理实验。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不足,也有不少物理老师本身就不爱动手做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记录。但由于我校班额太大,加之实验条件限制,后面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因此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既不听,也不看,有的说话,有的写别的作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鉴于上述情况,我在做演示实验时,让学生上讲台做,根据实验内容,尽量从后几排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当学生站在讲台上做实验时,情况大不相同,一旦实验出现状况,几乎全班出谋划策,有些性急的学生直接上讲台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虽然每次只有两到三位同学实验,但全班都在参与,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学生也分享了互助探究过程的乐趣,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时,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好的和成绩不理想的、纪律表现好的和表现较差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合理搭配分到一组,这样使每位同学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可以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前,各小组长一定要带领本组成员从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等环节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明确本次实验的目标任务,并对每个成员合理分工,使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实验操作完成后,组长要领导本组成员对收集的数据及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对本次实验进行评价,总结实验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实验积累经验。
由于每个小组成员情况不同,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基础好的总爱包揽一切,看不上差的。基础差的怕自己做不好影响大家,不愿意动手,所以,总有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做好引导,发现每个人的长处,给予积极的鼓励,使他们知道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让学生一定要树立信心。也要对能力强的进行引导,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要让大家都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能力强的干点稍难的工作,能力弱的干点容易的工作,使学生形成民主的气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总之,教师作为互助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学生和合作小组遇到困难或发现新的问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辨别、分析。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多走动,多观察,倾听、指导,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潜能,培养能力,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