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视听媒体如何为大学生就业择业造势发力

2014-08-15 00:54张娟
视听 2014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家长大学生

张娟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目前最令人关切的问题之一,从国家层面上讲,已经启动了“大学生就业工程”,并在全国各省、市、县得到了响应和贯彻落实;从地方视听媒体的角度来说,我们是社会生活的守望者和时代进步的推动者,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和人民富裕小康的“推进器”。我国目前每年有650万至700万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但就业形势一直艰难缓解,目前仍有历届五六百万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地方视听媒体如何从广大社会公众的迫切需要着眼,帮助政府和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共克时艰,同渡难关,积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氛围、造势发力,笔者认为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社会责任和紧迫任务。

一、总结以往创办就业求职栏目和助推大学生就业的经验教训,厘清大学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途径,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也关系到他们的家长、亲友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不少地方视听媒体陆续创办了一些求职、就业广播电视栏目,在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栏(节)目中加大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报道分量。我们盐城广播电视台于2008年在电视一套就创办了《就业直通车》栏目,广播新闻频率创办了《职场有话说》互动栏目。2009年电视二套又创办了《美女帮你找工作》民生服务栏目,“帮女郎”以各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求职就业。这些栏目确实推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但是在报道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明显问题。

1.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上目标不够明确。近十多年来,各类大学都在扩招,民办学院也陆续增多,专业设置重复交叠的现象很普遍。我台《就业直通车》和《美女帮你找工作》栏目经常遇到大学生求职者求职范围很广泛,只图先找个“饭碗”,没有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树立更加明晰的目标。有些学计算机、学文秘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是“万金油”,到哪个单位都是“香饽饽”。开始都想往事业单位里钻,碰了几回钉子后便失去了专一目标,哪家企业要用人便去竞争。可他们对大部分职业都不够了解,不管是对职业现状还是对岗位职责亦或是从事要求等都没有明确的认知和体会。导致在面试时还是碰钉子被拒之门外。以后在求职时对企业所提供的机会产生犹豫不决或者举棋不定的心理,致使失去良好的职业发展契机。即使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时遇到了理想的职位,也会由于没有目标、对工作定位和认知模糊、缺乏技能等原因在职场道路上磕磕绊绊。我们曾遇到这样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他学的是大气物理专业,应聘气象台失败后又去应聘城乡建设部门,在路灯管理所干了一阵后认为专业不对口又工作不尽心,结果在年度“双选”中落选,只好去管理打扫一处新建的公共厕所,此时他才悟出明确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多么重要。

2.依赖政府分配和家长、亲戚找关系求职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由于计划经济年代大学毕业生都是国家分配工作,许多家长仍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是国家人了。这种传统思想也影响了一部分学生。他们拿到毕业文凭和推荐材料,到人事管理部门报到后,便回家坐等“好消息”了,也不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错过了不少求职机会;有的则依赖家长、亲戚找关系、打招呼,还搞过去那种“儿子下考场、老子上战场”一套,不惜重礼托亲友找门路。也的确有些大学生通过家长、亲友的裙带关系找到了工作岗位。但大多数人仍然曲曲折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很多求职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合理的薪酬观。多少年来的养老金双轨制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薪酬、福利相对偏高的分配不公现象,使得许多大学生及其家长把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为求职的首选。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使得不少大学生名落孙山。再去参加企业招聘时很多人面对考官们提出的薪金和福利待遇等问题都显得盲目而不知所措,有些边远地区的农林盐场和化工、造纸、养殖企业招人允诺薪酬不低,但不少人又嫌离家太远、工种不好、害怕寂寞劳累而不愿报名应聘,而城里的企业工资薪酬又没那么丰厚,在薪酬观、就业观上暴露出明显问题。拈轻怕重、贪图安逸,又想获得不菲收入,无疑会给面试考官们留下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印象。所以有很多求职大学生因要求过高或不愿下基层而丧失原本大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工作机会。

4.求职大学生们的就业心理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在帮助大学生就业和寻找工作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两种不正常现象:一种是大专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好找工作;另一种是各种职业技术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比正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好找工作。究其原因:一是用人企业不十分看重毕业高校的牌子,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创作能力;二是大专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求职期望值低、心理压力小;三是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更贴近现代企业实际,供需对口。所以在面试过程中,大专毕业生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回答考官提问更从容、更能说到点子上。而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往往容易紧张,面对非所学专业的陌生提问心理压力较重,不能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充分的展示。有的甚至结结巴巴、东扯西拉,最终导致其求职失败。归根结底,还是这些普通高校毕业生过于自重自负,缺乏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他们的就业心理承受能力过弱,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不强。

二、地方视听媒体如何为大学生就业择业造势发力。

1.充分发挥台网联动的传播优势,帮助大学生及其家长转变就业、择业观念。现在,地方视听媒体都在相互融合,台网联动,不仅自办节目都能上网传播,还兴办了户外传媒、视听网站、微博、手机报、手机视频等新的传播载体。在职场栏目和平时的时政、经济、民生服务自办栏目中,要有意多介绍、多传播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扎根基层、大学生支边支教、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的各种典型,用消息、特写、新闻调查、新闻评论、新闻访谈和连续系列报道等方式,大容量、密集型地报道身边的大学生及其家长舍弃旧观念,用勤劳的双手翻开梦想的新篇。例如,我台近期推出的《扎根基层 绽放青春》系列报道,以“大学生村官工作侧记”的形式,分别报道了我市东台市、大丰市、亭湖区、盐都区、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26位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带头创业、带头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的典型事迹,反映他们想方设法构筑载体平台、提升履职能力,强化实践锻炼、实干铸就成功,瞄准市场创业、拾遗补缺拓展,做强做大企业、带领群众致富,凝聚工作合力、营造关爱氛围的先进事迹。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十佳大学生村官电视评选颁奖”活动,组织“十佳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报告团”赴各县(市、区)巡回演讲,制成电视专题片反复播放,刻录成光盘碟片发行、赠送。这些活动举措,为就业择业大学生树立了标杆,传递了创业有成的典型。有些节目还被中央电视台七套采用,并在年度创优节目申报评选中获奖。

2.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尽力搞好就业、择业信息服务。在当前大学生就业仍然处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尽快就业,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看高校本身、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种主流媒体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服务,才能有效缓解毕业生的焦虑。这其中,我们媒体自身在信息服务中,一要注意信息的权威性,要与当地的组织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和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结成战略联盟,及时提供各种权威的有效的用人、用工信息;二要注意信息的深度化,给目标观众提供完整的全面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信息;三要注意信息的实用性和普惠性,给大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明白易懂的可操作的信息;四要注意信息的可视性,想大学生所想、急大学生所急、愉大学生所愉、乐大学生所乐。在报道大学生扎根基层、农村艰苦创业的正面报道时,要用以人为本的质朴情怀,关心支持的温馨情感,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传播者主观倾向性的辩证统一;坚持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的有机结合;坚持传者感受与受众感受的兼并考虑,去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审美需要。例如,2013年下半年以来,就业市场悄然步入“复苏季”,各地“校企供需对接洽谈会”、“妇女人才招聘会”、“特殊人才招聘会”等都到省城或学校去召开,我们视听媒体要主动跟进,到省城、入校园,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比如,我们派记者去南京林业大学获知:广西南宁林科所曾跟南林大打听,有没有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推荐过去,提供住房,直接入编事业单位,我们立即在电视中播报这一信息,并配发言论,鼓励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发展。

3.关注大学生家长们的心理压力,尽力搞好“新闻援助”和“新闻安抚”。时下,一些学生家长特别是有些农村学生家长,他们生活在媒介环境中对于外界状态的认识,而具有强大传播效果的视听节目所构筑的“媒介现实”,正是他们获得经验和认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大学生家长的心理诉求,确立仰视百姓的理念,努力给他们提供缓解和消除压力的渠道,并给他们进行精神安慰、文化滋养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提振士气,增强支持儿女自主创业的拼争勇气。我台《小康村》纪实性报道栏目2013年4、5月份相继报道了五位大学生回农村与父母一起办起规模草莓种植大棚、规模食用菌养殖场、规模波尔山羊原种场的典型,在报道中突出表现大学生知识能力、市场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在创业中的作用,也着重展现家长们的支持鼓励作用。最后揭示主题,引导大学生及其家长多研究当今社会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把握各种机遇,自己“下海”,同样可“捞到大鱼”,成为具有千万资产的老板,成就人生辉煌之路。这一组报道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关注各类企业择人需求的变化和用工动态,鼓励大学生业前“充电”,迎对各种竞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方面的深化改革必将进入闯深水、涉险滩的关键时期,各项利好政策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新型城镇化,以上海为龙头的新型自贸区,城乡统筹发展正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就像我们盐城这样的经济后发性城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仅2013年以来,随着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有250多个投资规模超5000万元的特色农业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120多个投资规模超亿元、超10亿元、超50亿元甚至超100亿元的现代工业企业和文化旅游企业落户盐城。有的正在抓紧施工,有的已建成或即将建成,不久就将开业。还有大批中小企业、“凤还巢”企业也有招人用工的迫切需求,其中不少企业已多次在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开始招人。仅2013年前10个月,就有4万多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或者与相关企业签下了就业合同。这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我们都及时在视听媒体和台网联动的新媒体中进行报道,同时与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和电视技能展示赛,告诫大学生们要注重实践,抓紧时间“充电”,培育市场能力和交际能力,适应企业“任职资格模型”下的各种笔试、面试;并用交锋论坛形式在《7日峰汇》电视栏目中向企业宣传报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现在招录大学生储备人才资源,将来必定会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们在报道手法上注意做到因时、因事、因单位而异,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内在需求为主导,挖掘企业老总的认识、情感行为的态度变化,给大学生们带来启迪和感悟,着力提升报道的内涵和内质。其中尤以大学生创业、择业、就业、兴业的故事最受观众欢迎,也最有说服力,我们将之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有效传播。对国有、民营不同企业进行不同的视角观照,以相同的传播主张,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择业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行。这些做法,既为大学生就业择业造了势、发了力,也提升了我们视听新闻报道的传播力。

猜你喜欢
毕业生家长大学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