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本体研究及简要评析

2014-08-15 00:53王锦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传统课程课堂

王锦

近年,MOOCs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新宠”,对其宣传和研究呈井喷状态。但研读相关文章,发现存在一些混淆和谬误,故笔者以“MOOCs”、“慕课”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关键字,在“万方”、“维普”等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及近年部分MOOCs媒体短评进行综合分析。还在edX和Coursera等平台注册,实际应用MOOCs,以期从其本体研究出发,较为客观全面地总结其特征,并加以评价。

MOOCs 的概述

1.MOOCs 的概念

MOOCs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之简写,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中国译为“慕课”。其中M指“大规模”,第一个O指“开放性”,第二个O指“在线”,C指“课程”。MOOCs的定义有多种表述:

⑴MOOCs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开放获取资源为目标的网络课程。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课程材料和交互论坛,可为学生、教师和教辅人员创设学习社区,以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将数以万计的学生组织起来。(McAuleyeta1.,2010)

⑵MOOCs是参与者分布于世界各地、课程资料分布于网络中的开放课程,规模越大,其运行效果越好,通过基于主题或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将分散的学生和教师连结在一起。(Wikipedia:MOOC,2012a)

⑶MOOCs是以开放性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资源理念的新发展。MOOCs不提供在校学生所需要的学分,但可对其学习进行评估。(Wikipedia:MOOC,2012b)

2.MOOCs 的共性特征

概括看,MOOCs特征包括:⑴大规模;⑵开放性;⑶在线性;⑷扩展性;⑸完整性;⑹动态生成性;⑺社会性。

MOOCs 的类型

目前,MOOCs有cMOOCs和xMOOCs两种类型。

1.cMOOCs即联通主义大规模开放在线网络课程。cMOOCs课程遵循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知识创造与生成,强调创建学习联结,体现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和社会网络学习。cMOOCs的特点之一在于其课程内容不同于传统课程的内容预先设定,是由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内容的起点,聚集来自不同地区的海量学习内容,围绕该内容,通过应用WEB工具,在大范围学生中分享、交流、讨论和协作,形成动态的学习过程,包括社会联通、内容聚合、群体协作以及知识生成四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生成和积累。cMOOCs是一种拓展性学习,近于非正式学习和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孙洪涛,2013)目前,具备cMOOCs特点的学习网站包括:cck8、DS106、eduMooc、MobiMooc等。

2.xMOOCs基于行为主义教学法,其教学理念是:教师是专家,学生是知识消费者;学习是学生习得由课程设计者组织并由教师传递的知识框架的过程。(顾小青等,2013)xMOOCs关注知识重复。(John Daniel,2013)xMOOCs平台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学习公告、课程指引、课程视频及课程论坛,有些平台会引入第三方社会交互工具,促进学生之间交互。

MOOCs 教学组织模式以及与传统大学课程的融合方式1.教学组织模式

从学生、教师的组织方式和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三种模式:①完全通过网络授课的模式。②网络课程+学生自助式面对面互动的模式。③网络课程+本地大学教授面对面深度参与教学的模式。

2.与传统大学课程的融合方式

从MOOCs课程参与传统大学课堂的程度和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并行方式:提供传统大学课堂授课形式,也提供MOOCs课程,并行互不影响。②补充方式:以传统大学课堂为主,将MOOCs课程作为学习资源,嵌入课堂,强化和补充传统课堂。(汪琼,2013)③主体方式:以MOOCs课程为主,一是学生直接学习MOOCs课程,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授课过程;二是应用颠倒课堂形式。学生通过MOOCs学习课程内容,而在面授环节中,教师仅做问题讲解或检验知识补习。(汪琼,2013)

对MOOCs 的分析与评价

1.从宏观视野评价MOOCs:探索与展望

⑴大规模学习和高辍学率。大规模是MOOCs最具特色的优势。一门课程动辄有数以万计、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学生注册学习。但同时MOOCs具有很高的辍学率。

⑵通过参与MOOCs课程的交互功能,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特点的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和观念分享。

⑶世界顶级大学在MOOCs课程资源方面的积极参与,冲击着全球传统大学的教育理念,在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面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⑷MOOCs的免费课程为无缘世界一流课堂的学生提供了一种了解顶级大学课堂的途径。

⑸学分认证制度的探索。部分MOOCs在线平台提供认定完成课程学习的证书,但不生成学分。(John Daniel,2013)在2013年,部分大学采取了非正式认证的方式,承认学完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学生获得该门课程相应的学分。虽然此种认证方式离正式认证仍然很远,但并不代表学分认证制度永远存在壁垒。

⑹商业模式。尽管某些MOOCs课程免费提供给全球学生,但多数盈利性质的MOOCs运作机构正在积极深入地探索盈利的商业模式。目前,Coursera已经提出了八种可能的盈利策略和潜在的商业模式。

2.从微观层面评价MOOCs:诟病与可能性

⑴教学法。加入xMOOCs的顶级知名大学是其成为焦点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此类知名学校的声誉来自研究成果,非其教学质量。目前,xMOOCs均采用行为主义教学法,并未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创新,也难以支持个性化学习。

⑵同伴互评模式。MOOCs产生了海量作业和提问。授课教师和助教无法完成所有作业与提问的批改和答复。由此催发了MOOCs的同伴互评模式。其优点在于解决了大量作业提问的批改答复,且学生审阅他人作业,可互相学习、互相激励。(顾小清等,2012)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有一些课程学生抄袭成风,教师被迫恳请学生停止抄袭。”(Wukman,2012)同伴互评模式缺乏监控,学生无须为评价效度负责,引发作业诚信度缺失,考核便失去了意义。

⑶对教学质量的质疑。MOOCs的开放性和低信度的评价手段使其教学质量评估缺乏依据。学生的“学术背景和学业文化的准备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成果非常难以控制,也很难监测。”(贾积有,2013)获得授课教师的认证甚至拿到学分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可能被质疑。

⑷海量数据收集与分析。对全球范围的庞大学生群体学习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颇有意义。可以分析不同学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等的学习行为特征,如学习的进度、作业和考试完成情况、对课程资源的反馈、参与交互的频度和表现、学习时间分布以及学生兴趣指向等。尽管目前MOOCs距离个性化学习甚远,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推算学习状况,提供支持服务,推送学习资源,则可能会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途径之一。

3.对MOOCs 研究的误区:混淆与夸大

⑴混淆类型。在未能区分xMOOCS和cMOOCs的情况下讨论其特点,分析其优缺点,存在将两者特征张冠李戴的现象。对不同类型,其研究应该分而论之。

⑵夸大xMOOCs的创新性。xMOOCs体现的在线学习、社会性交互、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理念均非新兴事物,国内很多远程在线学习平台都有体现。

⑶对xMOOCs教学法的鼓吹。如前所述,xMOOCs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陈旧的行为主义教学法。“Coursera模型强调视频演示、小测验、测试等传统的学习方法……关注知识重复。”(John Daniel,2013)而拆分成小片段视频的方法所展现的“小步子”教学理念更属上个世纪业已出现的程序教学法。

⑷对xMOOCs教学效果的主观臆断。目前,并没有客观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实证小段视频在xMOOCs中应用产生的显著教学效果。有些文章言之凿凿称其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纯属应然设想,缺乏严谨论证。

⑸对MOOCs之于传统学校影响力的激进观点。一种观点认为,MOOCs将彻底革新传统学校教育,数量巨大的学生会流向由世界顶级名校支撑的MOOCs学习平台,导致大量高等学校衰退。另一种观点认为,极端情况下能够生存下来的教师只能是在MOOCs中受到推崇世界顶级的教师,一般教师将面临失业。对此,笔者不能苟同。学校不仅传播知识,更肩负着文化传承、人文关怀、价值塑造等社会功能,传统大学和教师不会因单一的知识传授优劣因素而衰退。

⑹对MOOCs免费和慈善性质的盲目欢欣。有观点称,MOOCS为世界贫困人群提供了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机会。也有观点认为,MOOCs的免费性质实现了人类知识的共享,是教育进程的一大进步。但Coursera和Udacity的盈利性质和对于贫困人群而言昂贵的收费与此种观点背道而驰。即使是目前不收费的edX,也只是以少量优质课程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学校作宣传,不太可能全盘交付其课程为贫困人群提供系统的受教育机会。

另外,对xMOOCs在课程组织中的双向互动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方面也存在过分渲染的情况。

结语

因世界顶级大学的加入,引发全球范围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人士对MOOCs的无限畅想。但回望教育技术产生至今的每种新媒体或新理念的出现,无不引发热潮。热潮退却后,往往发现新媒体、新理念对教育的切实推动却收效甚微。MOOCs能否避免重蹈覆辙,需教育技术界与高等院校作出何样努力和探索方为关键。故对待MOOCs应回归理性,冷静思考,做出扬弃,寻求机遇并积极推动其发展。

[1]John Daniel.让MOOCs 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3-12.

[2]顾小清等.MOOCs 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10.

[3]李曼丽.MOOCs 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13-21

[4]汪琼.MOOCs 与现行高校教学融合模式举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14-15.

[5]李青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5):71-78.

[6]张羽等.基于MOOCs 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20-26.

猜你喜欢
传统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