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芳 龚启多 王 晴(双流胜利幼儿园 四川 成都 610200)
“园本研修”是指幼儿教师通过自主活动,将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整合在一起,达到有效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幼儿教学和自身发展上实现科研、教研、培训的最佳融合,即“教、研、培一体化”的实施过程。它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能以教师为主体,立足园本,围绕实践中的“真问题”,以开展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类教学、研究、培训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以往的园本研修中,我们一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专家讲学、理论学习、教学活动观摩、教研活动研讨等等多种形式及内容开展研修活动。这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却因为过于统一、缺乏针对性而远远不能满足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我们开始思考:怎样的园本研修方式才更具有“园本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从而进一步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优秀幼儿教师的需求。
为了给教师创设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凭借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通过对照休伯曼“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和需求,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师划分为新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另外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及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和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逐步完善了园本研修策略,以此促进不同教师的专业成长。
初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充满着激情和希望,有想法、有精力,但她们做事方向不够明确、抗挫能力弱,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工作还无法有机结合,针对她们的需求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可以开展“多帮一师徒结对”、“教师成长档案”、“亮相课”、“解析式培训”四种策略,帮助新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
师徒结对是帮助新教师成长最实际、最长效的一种方式。在对以往“1+1”的“师徒结对”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发现,新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专业老教师的传与带,也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从“平面培养模式”设为“立体培养模式”:将帮带的内容涉及到班级、教研组、年级组等,让新教师与不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与碰撞,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例如以老教师固定帮带为基础然后加上班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形成了新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形式——“多帮一师徒结对”活动,并提出“三每”的师徒交流制度——即每天一次与班主任交流、每周一次互进课堂、每月一次课程讨论,全方位地为新教师提供时间与空间,全面打好新人的“基础”。
“教师成长档案”,作为一种承载着记录每位教师成长足迹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作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新教师有意识地把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代表性作品(比如教案、照片、反思日记、论文等)汇集在一起,彰显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根据时间的推移,收集、整理、反思自身的收获,真实再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通过个档的建立,长期地记录下老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有助于教师对职业生涯的反思和生活素养的积累,享受和分享自己的点滴成功。同时,通过和教师、课题组的互动,增强同事间的了解,对后期的成长规划更有针对性,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案例是记录一个个鲜活教育教学活动现场的真实载体,幼儿园可以通过“案例解析”的方式引发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的过程、方法与效果的反思,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分阶段帮助新教师在个体反思与群体分享中汲取成长的经验。
例如:面对新教师们在一日活动组织较困难的问题,开展“解析式培训”。活动中第一步发放“一日活动组织的要点”,请教师自主学习;第二步通过理论考试让教师将一日活动组织的要点牢记在心;第三步让新教师观摩骨干教师组织半日活动,通过说、看、评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链接;第四步新教师具体操作,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亮相课,是幼儿园对新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工作的一次验收和会诊。为了提高新教师在半日活动各个环节组织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让新教师在实践中尽快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幼儿园可以在每年11月提供机会让新教师展示半日活动的组织,通过说、看、评等形式为新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增强研修有效性。
虽然骨干教师在幼儿园已工作3-8年,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有很多仍需亟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针对骨干教师特点与需求,研修活动重在“发展与风格”,希望通过以赛促培、与高校对接两种策略研修活动,进一步加快这部分教师的成长并帮助她们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优势及特色。
竞赛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成长最直接方式。通过竞赛我们可以更快地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更为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面对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比赛、展示、观摩以及交流活动,在竞赛模式中、在适度压力中寻找到自我提升的途径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每次在轰轰烈烈的赛课活动中,老师们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从活动的整个设计到教学准备,骨干教师都力求每一个环节都真正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切实有效地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其中“专家”的引领和带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加强园本培训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成长愿望,凝炼教育的智慧,运用“与高校对接”的策略能有效促进教师发展。在活动中,可延续之前“请进来”和“四个一送培”的方式,再创新“园校互助”、“课堂互听”、“专家固定指导”等方式。
在与高校对接的研修活动中,利用当地高校资源,通过专家培训活动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幼儿园品牌建设及内涵发展。如,邀请四川师范大学专家鄢超云教授进行“幼儿园指南标准与儿童解读”活动,邀请国家语委评审专家成大的周思帝老师针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技巧和 “童话剧的创编与表演”培训等。
另外,还可建立园校互动模式,通过与大学教师一对一的结对形式开展课堂互听、活动竞技、联动教研等活动,在“鲜活”的教育情景中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帮助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不断提高骨干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优秀教师是成熟型教师,这部分教师经过多年磨练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却因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产生了明显的职业倦怠,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帮助她们感受职业幸福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了重要的目标。为此,幼儿园可开展草根专家、微型课程研究、与名师结对三种策略,助推优秀教师团队的成长。
以往的培训,我们更多倾向于“专家”和“学者”,而忽略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凝聚的教育智慧和更贴近现实的有益经验。为了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帮助优秀教师获得专业水平的提升,幼儿园可引领优秀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并搭建分享、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全园教师的共同成长。
例如,针对“如何做好班务工作”等问题幼儿园以“草根引领、共享成长”为主题开展“草根专家”的专题培训会。主讲嘉宾主要有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某领域较擅长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专题交流,使全园教师在经验共享的同时获得专业的提升。通过其简短的交流,不仅使全体参培教师获得了关于班务管理、教育教学、幼儿常规等方面的多种经验,获得了专业提升的具体指导,也为我们的优秀教师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获得了专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优秀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稳定的教学风格,其研究能力在教师队伍中也是较强的,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寻找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独特而完善,相较于新教师客观而公正,因此他们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都值得其他教师学习和模仿。而微课程研究正好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且直观、生动、形象、简短的“微课程”更有利于将研究成果及其经验进行推广、应用。通过前期培训,优秀教师进一步理清了研究的思路,并收集各类资料,制作了“小班家园分离三步曲”、“环保小卫士”、“整理小书包”、“新教师入职培训”等六个微课程。在研究中,不但进一步明确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解了微课程的制作程序,更提炼了教师平时积累的经验,形成了鲜活的视频案例。同时,通过展示“微课程”,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在简短而生动的画面、文字中学到经验、做法。
总之,不同层次的教师通过以上的研修策略,在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历程中,她们的专业发展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